吃重要吗?当然重要!古往今来,人类为了吃可算是费尽心力。有不会下厨,但洋洋洒洒写一本详实烹饪宝典的;有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也不放弃对美食热爱的;也有将社会学知识用于美食发现,作品多次获奖的……
咱们先来看看这个不会下厨的。
从前两年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国》可知,中国人那是相当爱吃,还爱谈论吃。
清代能吃爱玩的大学者袁枚在治学之余还专门为“吃”写了本《随园食单》,也借此创立了中国古代的饮食学理论。
袁枚(写《祭妹文》惹了无数人眼泪的就是他)
这本书里详细记载了乾隆年间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洋洋洒洒,从海鲜到茶酒,从饮食文化到烹饪技术,其中还不乏做法吃法小撇步,真真一部“吃货指南”。
贴一段大家来感受一下这讲究:
选用须知:选用之法,小炒肉用后臀,做肉圆用前夹心,煨肉用硬短勒。炒鱼片用青鱼、季鱼,做鱼松用鲜鱼、鲤鱼。蒸鸡用雏鸡,爆鸡用骗鸡,取鸡汁用老鸡;鸡用雌才嫩,鸭用雄才肥;药菜用头,芹韭用根:皆一定之理。徐可类推。
人是妙人,嘴是刁嘴。袁枚年少成名,三十岁便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广收弟子(还有女弟子哦),纵情山水,一生逍遥自在,活了82岁。(82岁啊各位,这可是古时候,所以一定要好好吃饭!)
西方人喜吃肉,除了吃鸡鸭鱼肉,连狼都能煮着吃。“煮狼”?!是的,煮狼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饮食文学掌门人M.F.K.费雪。
M.F.K.费雪
这“煮狼”也不是真的抓狼来煮啦,典出莎士比亚名句“食欲是一匹无处不在的狼。”费雪写《如何煮狼》时正值二战,美国物资管制严格,缺这少那。这本书就是用既浪漫又写实的手法告诉读者,即使身处困境,饮食也可以不只为求生果腹,还能在共食的快乐气氛与缓慢咀嚼中,享受出美味。
二次大战有个较不令人感到不寒而栗的层面是,尽管它是场炮火满天飞的战争,却教会了我们这些侥幸活下来的人,该如何去过,对我们而言,堪称宝贵无比的日常生活。
费雪文笔老练,初入文坛时一度被众多评论家误以为是男性,成为一时笑谈。
说起美食,就不得不提日本料理了。不论是《孤独的美食家》《深夜食堂》里那样的家常料理,还是藏在巷子深处的高级料庭料理,都以讲究精致著称,可以说是美食界处女座一样的存在。
好吃的多了,自然就不乏为好吃的著书立传的人。这里头有这么一位特别的作家——平松洋子。
她本来不是专业作家,因为能吃能写当了美食记者,全世界到处跑(吃)。加上大学修的是社会学,写美食总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后来竟然在文学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她从1995年至今,共写了37本书(这还不算与人合著的),其中90%都是谈吃的。
看来不懂社会学的吃货不是好作家!
平松洋子
日本的饮食作家不少,可像平松洋子这样在文学界也屡获认可的作家着实不多。她在2006年以《买不到的味道》获得了第16届PrixdesDeuxMagotsBunkamura文学奖,此奖脱胎于法国著名的“双叟文学奖”。说起这个奖,故事可就多了。
上世纪30年代,法国一位常去双叟咖啡馆的图书管理员因不满龚古尔奖的垄断地位,就用这个咖啡馆的名字设立了这个奖,用来发掘和扶持文学新人(图书管理员都不好惹啊看来)。他在咖啡馆的客人中间募得1300法郎,把钱颁给了获奖者,获奖者又用奖金请竞争对手大吃了一顿(看吧!人类真是时时刻刻都不忘犒劳这张嘴啊)。后来这个奖每年都会于同一时间在双叟咖啡馆颁布,也用同样方式募集奖金。
双叟咖啡馆
双叟咖啡馆位于巴黎文化重镇“左岸”,萨特、波伏娃、海明威都是常客,堪称文艺界人士大本营。久而久之双叟文学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可以与龚古尔奖比肩了。
平松洋子还在2012年获得了第28届讲谈社散文奖。讲谈社是日本最著名的出版社之一,与集英社、小学馆并称日本出版界三雄。讲谈社也主宰着大部分文学奖,除散文奖外还有漫画奖、非虚构奖、童书奖等众多奖项。
平松洋子虽然吃遍了全世界的美食,但对她来说真正的奢侈滋味却来自平凡的日常。
她在新作《奢侈的滋味》中写道:
蒲烧鳗鱼、旅途中的杯装酒、烤吐司的箅子,每一样都让我乐在其中兴奋不已。为生活里的细微小事欢喜雀跃,把日常滋味当成“奢侈”,有时也觉得自己实在傻气,但傻气有什么不好呢?人生无法预知长短,难道不就要这样想办法度过吗?
《奢侈的滋味》
内页图
内页图
哦对了,最后再补充一个八卦,日本当红演员杏酱也是平松洋子的书粉哦!
杏
更多好书可进凤凰读书官方微店购买
长按下小图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