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唧唧堂
唧唧堂学术管理分享平台,更好的学术阅读与写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乌鸦预告片  ·  《哪吒2》冲击145亿!单挑阿凡达3! ·  昨天  
叶子猪游戏网  ·  三法都能秒伤百万!这枚大话2水炮为何如此暴力 ·  3 天前  
l 看齐 l  ·  成龙,突传消息! ·  3 天前  
l 看齐 l  ·  成龙,突传消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唧唧堂

唧唧堂:JESP 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2024年3月论文摘要11篇

唧唧堂  · 公众号  ·  · 2024-05-02 23:50

正文


等待中的位置:预期未来地位对工作表现、帮助、动机和福祉的影响

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在工作中的体验。基于前瞻性研究和理论,作者测试了以下预测:a) 对未来地位的期望能独立于当前地位预测工作中的重要结果;b) 对未来地位的期望基于当前地位,并部分解释了当前地位的效应。通过八项结合调查、实验和密集纵向方法的研究支持了这些预测。这些研究表明,未来地位的期望相对于当前地位具有独特的效应,并部分解释了当前地位对行为结果(例如,任务表现、组织公民行为)、动机和情感结果(例如,工作投入、离职意向以及学习、表现和帮助动机)以及心理福祉的影响。此外,这些反应预测了随时间的地位变化,并引发了他人的地位赋予,这表明对未来地位的期望可能引发确认这些期望的反应。地位之所以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有重大影响,部分是因为它塑造了人们对未来的构想。文中还讨论了这些发现的意义。

Edward P. Lemay, Hyunsun Park, Jessica Fernandez, Jennifer C. Marr, The position that awaits: Implications of expected future status for performance, helping, motivation, and well-being at wor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111, 2024, 104560, ISSN 0022-1031,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23.104560.


祖源信息对社会连结和生活意义的影响

随着生物技术工具的发展,例如祖源信息测试,现代人能够发现过去难以获得的关于自己的信息。在这里,我们探讨了获取祖源信息——关于家族历史和血统的信息——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连结感和生活的意义感。此外,我们还研究了祖源信息如何影响个体从事自我关怀行为或增强遗产的行为的动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识别生活意义的一个新的前因——过去而非现在的社会联系,并理解接收祖源信息如何影响未来的行为和决策。我们随机分配个体接收(1)他们的祖源信息,(2)他人的祖源信息,或(3)他们当前的社会网络信息。从我们的数据(N = 365)来看,我们没有发现三个条件之间在社会连结感和生活意义上的统计学显著差异。因此,祖源信息在改善社会联系和生活意义方面的作用仍然不确定。我们将讨论这些结果对未来关于社会联系和生活意义研究的影响。

Tami Kim, Maura Austin, Luca Cian, Gabrielle Adams, Effects of ancestral information on social connectedness and life mea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111, 2024, 104563, ISSN 0022-1031,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23.104563.


穿着大学服装对黑人男性被感知的犯罪性和被警察种族定性的风险感知的影响

本研究考察了黑人大学生使用的一种减少偏见的策略——显示大学隶属关系——是否能减轻黑人男性被视为犯罪分子并遭到警察种族定性的感知风险。通过四项研究,我们发现,无论是有色人种的大学生(第1项研究:N = 160;第2项研究:N = 203)还是黑人和白人(第3A项研究:N = 205;第3B项研究:N = 394),当黑人男性的卫衣上显示大学标志时,他被视为犯罪分子的可能性显著降低。即使是来自具有高声望的普林斯顿大学(第1-2项研究)、声望适中的约翰·杰伊学院(第2项研究)或没有先有声望的虚构的宾布鲁克大学(第3A和3B项研究)的大学标志,这一点仍然成立。尽管大学服装并没有一贯减少警察种族定性的感知风险,但探索性的调节分析发现,对种族定性更多地源于个体偏见而非系统偏见的感知能够减少黑人(而非白人)参与者的感知风险(第3B项研究)。此外,大学服装还通过其对感知犯罪性的影响间接预测了较低的种族定性可能性,贯穿所有研究。总体而言,这些结果表明,人们认为大学服装能够缓解与黑人男性相关的负面刻板印象;然而,警察对黑人男性进行种族定性的可能性受到其感知犯罪性和对警察偏见的个人理论的双重影响。

Gabriel Camacho, The effect of wearing college apparel on Black men's perceived criminality and perceived risk of being racially profiled by poli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111, 2024, 104565, ISSN 0022-1031,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23.104565.


感觉被了解预测关系满意度

两种主观关系知识形式——相信自己被伴侣了解和相信自己了解伴侣——分别被证实能正向预测关系满意度,但哪一种对关系幸福更为重要?七项研究显示,相信自己被伴侣了解(即“感觉被了解”)比相信自己了解伴侣(即“感觉了解对方”)更能预测关系满意度。在第1a-c项研究中,无论是在家庭成员、恋爱伴侣还是朋友间,“感觉被了解”比“感觉了解对方”更能预测关系满意度。在第2a-b项研究中,“感觉被了解”还比“感觉了解对方”更有因果关系地影响预期的关系满意度。第3项研究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原因,为什么“感觉被了解”与关系满意度更紧密相关——因为人们在关系中重视得到支持。最后,“想要被了解”的愿望可能导致人们在向潜在伴侣介绍自己时“低卖”自己。在第4项研究中,当人们撰写约会个人资料以吸引潜在的浪漫伴侣时,他们更强烈地表达了想要被了解而非了解未来潜在伴侣的愿望。然而,阅读这些资料的人更倾向于那些表现出想要了解他们的人。总体而言,这项研究表明,“感觉被了解”是关系幸福的重要因素。

Juliana Schroeder, Ayelet Fishbach, Feeling known predicts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111, 2024, 104559, ISSN 0022-1031,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23.104559.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吗?何时以及为何一贯遵守规则会削弱或增强信任

虽然一贯性长期以来被视为信任的基石,但本文探讨了何时以及为何一贯遵守规则会削弱或增强信任。通过六个预注册实验(总样本数为2649),我们研究了人们对决策者(例如警察、管理者)的信任,这些决策者要么根据成文规则(例如法律、政策)一贯惩罚违规者,要么通过偶尔偏离规则行使自由裁量权。我们发现,相对于始终遵守规则的决策者,人们更倾向于信任那些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决策者,尤其是当自由裁量权表明了仁慈时。自由裁量权被视为仁慈,因而值得信任的程度,取决于行使的自由裁量权类型、决策方式、自由裁量权适用对象以及受惩罚过错的性质。具体来说,人们奖励那些宽容(而非严厉)且深思熟虑(而非随意)使用自由裁量权的决策者。此外,只有某些惩罚情况被认为适合使用自由裁量权。当自由裁量权被认为是由于偏爱亲近的人而动机不纯,或者由于受惩罚的犯罪案例变化不大,使得自由裁量权的基础不明确时,自由裁量权无法传递仁慈信息并引发信任。这项研究对于理解信任、自由裁量权以及惩罚的声誉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Michael W. White, Emma E. Levine, Alexander C. Kristal, Are rules meant to be broken? When and why consistent rule-following undermines versus enhances trus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111, 2024, 104552, ISSN 0022-1031,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23.104552.


监狱刑罚后的面部第一印象:特质评分的负面转变但基本结构不变

我们对不熟悉的他人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会指导许多重要决策,例如判断某人是否犯有罪行或决定其刑罚的严重性,即便在有更相关信息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虽然当前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审判过程和判决的影响上,但关于第一印象在宣判有罪之后可能的影响,以及随后社会再融入的成功程度,了解甚少。在这里,我们通过首先从两组观察者中收集无限制的自发印象来使用数据驱动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组认为其被呈现的身份已经接受了监禁刑罚,而另一组则没有接收到额外的语义信息(研究1)。这使我们能够确定人们在这种情境下描述其第一印象时最常引用的特质,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揭示这些印象的潜在结构(研究2)。我们发现,一旦知道监狱刑罚,社会评价会有显著的负面转变,无论是在自发描述还是特定特质评分上。然而,这些额外的语境信息并未影响第一印象的基本结构。这些发现支持社会评价理论,主张在面部第一印象的形成过程中存在更复杂的自下而上的视觉和自上而下的语义或语境线索之间的互动,但也揭示了此类线索对核心印象形成过程的重要限制。

Coral M. Coutts, Christopher A. Longmore, Mila Mileva, Facial first impressions following a prison sentence: Negative shift in trait ratings but the same underlying structur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111, 2024, 104568, ISSN 0022-1031,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23.104568.


冲突、合作与制度选择

社会情境中个人利益与集体福利之间的冲突程度可能不同,因此提出了可能需要不同制度解决方案的集体行动问题。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总样本数 = 1304)检验了利益冲突对信念、规范、合作以及在社会困境中选择制裁机构的影响。在每个实验中,参与者在公共物品游戏(PGG)中互动,并使用一个改良的PGG进行制度选择,采用2(利益冲突:低对高)× 3(制度选择:同伴惩罚/无制裁 vs. 中心化惩罚/无制裁 vs. 流言加排斥/无制裁)的被试间设计。更严重的利益冲突减少了个体自身的合作、对他人合作的一阶信念、合作的二阶规范期望和个人合作规范。这一模式在重复互动中随时间变得更加明显。我们没有发现利益冲突影响建立制裁机构的选择。总的来说,更强烈的利益冲突带来的挑战可能导致合作崩溃,阻碍信任和合作规范的出现,但并不促使支持建立制裁机构来促进合作。本文讨论了解决包含严重利益冲突的公共物品困境的含义。

Shuxian Jin, Simon Columbus, Paul A.M. van Lange, Daniel Balliet, Conflict, coope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hoi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111, 2024, 104566, ISSN 0022-1031,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23.104566.


无力感的威胁:对情感和(社会)认知的后果

历史上,无力感与诸如更高的阴谋论信仰、感知的群体同质性和承诺,以及对自己观点和世界观的更强信念等现象有关。本研究的目标是检验这些联系是否具有因果性,并理解其背后的机制。我们假设无力感的体验会激活行为抑制系统(BIS),而上述现象作为威胁防御出现,旨在降低BIS的激活。为测试这些假设,进行了一项相关性研究和三项实验研究。这四项研究的元分析结果显示,无力感与通过增强BIS激活使用威胁防御之间存在间接联系,而非直接联系。这些发现为理解无力感可能带来的负面社会、情感和认知后果提供了新的见解。此外,这些发现还可用于设计旨在防止此类后果的干预措施。

Robin Willardt, Petra C. Schmid, The threat of powerlessness: Consequences for affect and (social) cogni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111, 2024, 104576, ISSN 0022-1031,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23.104576.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我们”?关于群体属性的本质主义信念中的正性偏见

心理本质主义是指将实体视为具有使其成为其本身的持久属性(即本质)的倾向。新兴研究表明,人们在本质主义中存在正性偏见(PBE),即倾向于将正面(相对于负面)评价的属性视为实体的本质。四项实验(总N = 1020)测试了群体属性的关联(内群体与外群体)作为PBE的边界条件。我们预期内群体的PBE比外群体更强,这一差异会被(a)身份中心性和(b)自我不确定性所加剧。在第1-3项研究中,我们要求参与者分别为内群体和外群体生成一个正面属性和一个负面属性,并测量了PBE。结果发现,内群体属性的PBE更强,对外群体属性甚至出现了反转。身份中心性而非自我不确定性加剧了这一效应。在预注册的第4项研究中,我们要求参与者生成尽可能多的属性,并复制了主要发现。此外,我们发现PBE的差异连同群际情感,预期地解释了群际合作意图。这些发现表明,关于属性的本质主义信念受到集体自我增强的限制,并在群际语境中具有独特的意义。

Kaiyuan Chen, Michael A. Hogg, What makes us “we”? The positivity bias in essentialist beliefs about group attribut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111, 2024, 104581, ISSN 0022-1031,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23.104581.


权力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作弊,这取决于哪些想法被验证

先前的研究表明,权力与作弊行为有关。在当前的研究中,我们展示了高权力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作弊行为,这取决于权力感所验证的思维。在两个实验中,参与者首先被要求产生关于作弊的正面或负面思维。在这种思维方向的操纵之后,参与者被置于高权力或低权力条件中。经过这两种诱导后,通过不同的范式测量作弊行为——评估关系中的作弊意图(研究1)和为了金钱利益而夸大报告业绩(研究2)。与无权力的参与者相比,被诱导感到有权力的参与者更依赖于最初诱导的思维。因此,思维方向对作弊的影响对于高权力(相对于低权力)的参与者更大。具体来说,当最初关于作弊的思考已经是积极的时,高权力增加了作弊行为,但当它验证了不利于作弊的思考时,高权力则减少了作弊行为。

Grigorios Lamprinakos, David Santos, Maria Stavraki, Pablo Briñol, Solon Magrizos, Richard E. Petty, Power can increase but also decrease cheating depending on what thoughts are validate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111, 2024, 104578, ISSN 0022-1031,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23.104578.


从“两大”特质推断产生对面部特征的性别化期望

基于代理性和共同性的规范性刻板印象反映了人们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期望。偏离这些规范会以强化传统性别角色的方式限制男性和女性的机会。在当前的研究中,我们检查人们是否基于目标的代理性和共同性描述对性别化面部特征有期望,以及这些期望是否扩展到人们认为谁最适合工作场所的任务。在五个实验中,人们对与代理性相比共同性特征(实验1,2a-b)以及工作行为(实验3a-b)搭配的目标预期面部更具男性化。这种期望效应出现在性别化面部特征(例如,面部身份的更男性化和女性化版本)在性别间(实验1)和性别内(实验2a-b, 3a-b)操作时,无论特征是否明确表述(实验1, 2a-b, 3a)还是推断(实验3b),以及无论特征价值如何。当人们对两张同性别面孔做出决策时,这些面孔的性别强化了特征效应。相对于女性面孔,更男性化的男性面孔一致地更多地被预期具有代理性特征和工作任务,但对于共同性特征和工作任务的期望则一致较少(实验2a, 3a-b)。然后,我们通过展示心理表征的代理性和共同性面孔相应地呈现性别化来概念性地复制期望效应(实验4)。最后,我们提供了探索性分析,显示期望效应可能因感知者性别在不同情境中有所不同。这些发现说明了一个非言语途径,通过该途径人们基于性别刻板印象做出决策,这对工作场所行为有广泛的影响。

Hayley A. Liebenow, Kathryn L. Boucher, Brittany S. Cassidy, Trait inferences from the “big two” produce gendered expectations of facial featur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111, 2024, 104585, ISSN 0022-1031,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23.104585.



唧唧堂学院推荐订阅


以下专栏及课程,安卓手机用户可通过下方小程序链接订阅,苹果手机用户请通过文末“阅读原文”链接访问唧唧堂学院H5页面订阅。


论文导读


**心理学**

心理学论文导读会员(年度)

2024心理学论文导读600篇

心理学百篇热门论文导读专栏(2023年第2期)

心理学百篇热门论文导读专栏(2023年第1期)

心理学百篇热门论文导读专栏(2022年第2期)

心理学百篇热门论文导读专栏(2022年第1期)


更多心理学论文导读专栏请访问

唧唧堂学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