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别处World
一群世界的异乡人。浪游在「别处」,谈论生活、人类以及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面试误区大盘点!避免踩雷! ·  昨天  
半月谈  ·  打卡!时政小测验 ·  2 天前  
云南广播电视台  ·  【边境幸福村的幸福事】从2.17元到409万 ... ·  2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央行开展3000亿元MLF操作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别处World

在河北省三河市生活的巴基斯坦难民是怎么回事?

别处World  · 公众号  ·  · 2017-06-27 21:52

正文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说」

(ID: globusnews)


常年只有 100 多人


「我很想留在中国。」河北省三河市一个普通的三居室住宅里,一位年轻的巴基斯坦男子对我说,「我愿意接受采访,是希望能让中国社会注意到我们的存在,帮助我们留下来,拿到中国国籍。」


这是 2014 年年底的一天,他刚对我讲述了自己一家人几年来的经历:先是提心吊胆、随时面对暴力袭击,甚至一个亲戚在袭击中丧生。随后来到中国,生活重新变得安稳。他很想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


他的妻子微笑着端来自制的奶茶。他们不到两岁的女儿生得清秀可爱,眼睛大且明亮,小身子抱在怀里温温软软的。小姑娘经常和同小区的中国小孩一起玩,已经会用汉语叫「哥哥」、「姐姐」。


这一家三口在中国的身份,是难民。他们经联合国难民署驻华办事处甄别认定身份,合法在中国暂时居留,等待下一步安排。三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的警察定期来探访他们,并宣讲中国法律法规和难民管理相关政策。


近年来,在中国,与这一家三口有同样身份的人,一直保持在一百多名。「其中大部分是非洲人,成为难民的主要原因是战争和冲突。」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工作人员介绍说。

 


他们不可能留下来

 

我注意到这些难民在中国的故事,始于 2013 年年底,偶然在网上看一位东莞人提到,他家乡有一些非洲难民,「听说是联合国难民署安置的。」


中国也接收难民?好奇心让我追索下去。


之前已有公开资料记录: 1978 至 1982 年,大约 26 万越南人、2500 名老挝人和为数不多的柬埔寨人涌入中国。他们被中国政府集中安置到广西、广东和云南等地,大部分是在华侨农场之类的地方。这些难民基本都有华人血统,除了已经返回来源国的那部分,大多数都已拿到中国身份证,比较好地融入了当地社会。到如今,这些难民及他们的后代,已接近 30 万人。


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提供了进一步信息:1980年左右涌入的那批难民有一个专有称呼“印支难民”,他们是中国政府难民政策的特例。那以后到现在,从任何国家地区来到中国的难民都不会得到中国政府的安置,也不能长期留下来。


按国际惯例,对于难民的永久解决方案通常有三种:


1.     自愿遣返:来源地局势好转,可申请由难民署帮助返乡;

2.     就地融合:即在申请难民身份的地方定居,成为该国公民;

3.     第三国安置:可申请去愿意接收难民、给他们国籍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等。


国际法上对于「难民」地位的认定,主要依据 1951 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 1967 年《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中国政府已经于 1982 年签署了这两个文件。


虽然中国法律表明了给予难民庇护的立场和态度,但是,中国并没有明确统一的难民事务主管部门,也没有任何法规或政策,让非印支难民们能在此「就地融合」。


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巴基斯坦家庭「留下来」的愿望,至少到现在为止,都不可能实现。


▲  生活在三河的巴基斯坦难民 /法新社


如何在中国拿到难民身份


这对夫妇在巴基斯坦经常受到暴力袭击,甚至有一个亲戚因此被杀。2010 年,觉得有生命危险的他们下决心逃离。他们持旅游签证乘坐汽车来到中国,经喀什转赴乌鲁木齐,然后买了机票飞到北京,来到位于亮马桥的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办公室。


这是在中国拿到难民身份的第一关:合法入境。中国的边境管理非常严格,要通过这一关,首先要能办到合法签证。


除了持旅游签证入境,常见的情况还有,合法在中国上学或经商、工作的人们,突然因为来源国爆发战争等原因而无法回国,于是申请难民身份。


第二关,是难民署的甄别面试。


在通常持续 2-4 个小时、一对一的面试中,难民署工作人员会对庇护申请者的经历提出许多问题,根据各种情景、细节来判断回答的可信度。受试者有最多两次机会,如果始终不能通过,则由中国公安机关按照非法居留处理。很多人会在这一关被筛下。


通过面试者会拿到一纸《难民证明》,难民署会将他们的信息与中国公安部门分享。


拿到《难民证明》后,就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地了。难民署工作人员会提供一些建议,但不会负责进一步事宜,也不提供房租。对广袤的中国了解甚少的难民们,都喜欢追随先到的本国同胞,河北省三河市即为巴基斯坦难民常选择的地方。


租到房子,在派出所填写《外国人住宿登记表》并告知难民署,难民们终于可以在中国开始临时的安定生活。当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会定期探访,宣讲相关政策法规。


同时,难民署驻华代表处会将他们的信息提交到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等有常规机制接收难民的国家,以供挑选。这些国家每年都会确定愿意接收的人数,有时还会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如非单身或不能患有某些疾病等。


▲  走在三河街上的巴基斯坦难民 /法新社


难民能得到什么福利


从甄别到日常管理,以及最终安置回来源国或第三国,都由难民署负责。中国政府并不干预,只做一些常规的居住登记,以及在医疗、教育等方面提供一些配合。


我去拜访的时候,那家巴基斯坦人作为难民在三河已生活了三年多,能用汉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还生下一个女儿。


女儿出生在难民署帮忙联系的当地医院,生产费用可报销 95%。


报销医疗费用是难民署提供的常规福利,费用来自联合国根据难民人数确定的专项资金。


报销有严格限制,每次金额如果大于两三千元的话,难民署办公室就会开会讨论。「如果要采用手术等比较复杂的治疗手段,我们会发给那医院一张评估表,请医生评估是否的确需要手术、是否有更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联合国难民署驻华代表处工作人员说。此外,如治疗近视眼这种不是为解除生命危险的手术,不在报销范围内。


如果经济情况相当差,在中国生存比较困难,可以向难民署提出经济帮助的申请,获得批准后,难民署会提供经济帮助。2014 年时,在中国大陆境内统一标准为每人每月 1200 元。


实际上,有能力合法进入中国、到北京找到联合国难民署办公室的人,相当一部分都并不需要这笔补贴。曾有热心的三河居民给一家难民送去旧衣物,却发现对方并不怎么欣喜,后来知道他们在巴基斯坦是富裕的大商人。


2012 年底,中国外交部与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共同签订了协议,难民儿童从此可在中国上公立学校。


到目前为止,难民们都没有在中国工作的权利,因为这种身份不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所列范围内。



将来,中国会让难民留下来吗?


2014 年夏天,我得知那家巴基斯坦难民已被美国接收,于是将他们一家的故事补充完整,梳理了中国政府对难民的常规政策和程序,最终发表在 2014 年 7 月的一期《vista看天下》杂志上,题为《外国难民,活在中国》。


不久之后我发现这篇报道被转载到百度的一个贴吧里。这个版本仍然标着我的名字和就职杂志名,细看去却让我非常生气,因为很多细节都被特意篡改了。


在我的原文中,这家人很喜欢中国,希望能在这里合法工作、长期居留,甚至拿到中国国籍,其中那位丈夫经常教其他难民中的青少年学英语。如果实在不能留下来,他们希望能去加拿大。


而在被篡改的版本中,他们说中国好、希望留下来的句子被删掉了,「教英语」被改成了「教伊斯兰教义」,「希望去加拿大」被改成了「希望去美国」……


最荒谬的一处是,我在原文里提到,这对年轻夫妻在 2010 年 9 月底进入中国,2014 年 6 月离开,期间生了一个孩子。而被篡改后的版本中,凭空多出了这样一句话:「这对夫妻在中国期间,生了 6 个孩子,都由中国政府发放生活补贴。」


一个女人,三年多的时间,生6个孩子?


▲  在三河家中祈祷的巴基斯坦难民


总之,篡改后的内容将他们描述成瞧不起中国、一心向往美国,但拼命生孩子、拿中国政府补贴,并热衷于传播宗教的人。


在那个弥漫在民族主义情绪的贴吧里,篡改后的版本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愤怒。


之后几年,在国内各个网站「该不该接收难民」的讨论中,对难民的国籍、宗教、种族、肤色、经济情况、教育程度的偏好或抨击都是最常见的争论点。


比如,很多网友认为所有的华裔都应该接收,而不欢迎非洲人;犹太人通常也受到欢迎。


有时,同一个人的不同偏好会发生「冲突」。比如,不少人表示「不欢迎穆斯林」,但又对我那篇报道的主人公表达好感,仅仅因为他们来自「巴铁」(即「巴基斯坦铁哥们」,这是网络军事论坛常用的友好称呼缩写)。


此外,难民可能享有的福利,也让很多人愤怒。


一些新闻网站转载那篇报道时,把「每月补贴 1200 元」作为标题。许多网友没有注意到这笔补贴是难民署发放的,于是在评论区发泄怒火:


「我累死累活干一个月,工资还没有1200!」


「我们这里低保都没有那么多!」


「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拿东西去送别人!」


这部分评论者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很艰难,认为政府不该让难民进来跟自己抢资源和机会。


也许,这正是中国政府不接受难民「就地融合」的原因。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本身人口负担就很重,所以近年不太可能接收外国难民。」难民法权威、中国政法大学退休教授梁淑英告诉我。



浪游者 | 方澍晨


 内容已获授权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  ◆ 

长按扫描二维码

请别处的浪游者们喝杯咖啡吧


 一群浪游在「 别处 」的人  

行走列国

洗涤三观

捍卫开放社会

热爱并嘲讽人类


长按扫描二维码可关注我们


欢迎置顶「别处」公众号

欢迎将你喜爱的文章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