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如何克服拖延症的五个步骤,包括简化目标、分解行动路径、让开始变容易、立即开始、记录时间。这些方法帮助读者提高执行力和效率,解决拖延、摆烂、爱玩手机等问题,迎接更高效、更有序的生活。
通过记录时间,复盘每日活动,意识到拖延浪费的时间,增加拖延的愧疚感和没有拖延的成就感,提高执行力和效率。
大象按:
在工作和学习中感到时间紧迫,却总是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完成,这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我们叫它“拖延症”。这个看似无害的小习惯,实际上正在悄悄侵蚀我们的效率和生活质量。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拖延呢?
大象为你带来
@乔一樵
的分享,
与你一起探索五个步骤,帮助你彻底告别拖延,迎接更高效、更有序的生活!
今天这篇文章写给
自控力很差、经常性拖延
的朋友们,跟大家分享一套我一直在用而且巨好用的戒拖延绝招,彻底解决你的拖延、摆烂、爱玩手机,让你从此拥有
超强执行力
。
方法一共分为五步,并且被我进一步分成了
任务开始前
(第一二步)、
任务开始时
(第三四步)、
任务结束后
(第五步)三个阶段。
建议点赞收藏起来,反复阅读。
第一步,简化目标
其实,很多的拖延、逃避、做事没有动力,都是因为
我们定的目标太大了
,大到光想想为了实现目标所要付出的代价,就已经望而却步、不敢开始了。
所以我们可以先拿出一张白纸,
在纸上写下你当前所有想实现的目标
,然后在它们的右侧,为每个目标生成一个对应的
微型浓缩的版本
,尽量是那种20分钟内就可以搞定的,比如“写完3w字的论文”可以缩减成“论文写出100字”,“每天背100个单词”可以缩减成“每天背5个单词”。
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完成任务的代价,内心的抵触自然也就减弱了,而
一旦开始做这件事,进入状态后,往往就更愿意去多完成一些
。
比如,我本来定的是“每天做一个俯卧撑”,但当我摆好姿势、做了第一个之后,就会很自然地去想再多做几个,因为不管是做一百个、十个、还是一个俯卧撑,它的姿势都是一样的。(
这一理论来自于书籍《微习惯》,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读一读
)
第二步,分解行动路径
对于那些看起来就
很复杂、很麻烦、很困难、一想到就很抗拒
的任务,直接把它们拆解成
更具体、简单易执行
的步骤。
举个例子,做视频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很耗时,所以我把它拆解成了
写大纲、完成脚本、录音、拍摄、剪辑
五个步骤,并
给每一步都设置一个时间期限
,这样就形成了一条行动路径,于是我现在的目标就从“做完一条视频”变成了“先写出一份大纲”,而这件事是很容易完成的,也就不会再想着拖延。
写完大纲,就只需要根据大纲来完成脚本,根据脚本来录制和剪辑,很快,一个视频做完,而每一步似乎都没有那么复杂和困难。
这么一分解,原本模糊、复杂的事项,都会被
切割成一个个非常具体、可以操作的行动
,在规定好每一步都该怎么走之后,就不会再觉得任务有多难、多麻烦了,因为我们只需要每次迈出一小步,而每次完成都会带给我们成就感。
第三步,让开始变容易
如果你经常因为刷手机、玩游戏这些外部干扰而造成拖延,那你一定要试试这个秘诀。
方法的核心就是:
让自己保持当前的动作,但是逐步地引入该做的事情
。
比如,你正在投入地刷短视频,但是按照原计划、待会就得开始学习,那就提前十分钟,一边看着视频,一边把需要的学习物品都摆出来,把书翻开、纸笔放在旁边,甚至可以拿起笔先随便写点东西。
总之就是要让自己有一个
过渡
,
一边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然后一边提前就把准备工作做好
,减少了环境阻力,最后再去做关掉手机这一步,就会轻松很多。
同时,准备结束也是一种提醒:我真的该开始学习或者工作了。
第四步,立即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把事情拖着,其实是因为
想的东西太多了
。
比如,当我打算开始写稿的时候,我总会想:
“如果写出来的东西不够好怎么办?”
“准备的素材是不是不够多?”
“明天再开始写是不是也来得及?”
于是每次总要准备得非常充分才肯开始,过程中就找各种理由把它往后拖。
所以想要防止拖延,那就
不要思考、直接开始
,不需要做万全的计划,也不用担心结果,
先开个头,做个垃圾出来,过程中再去一遍遍优化、调整
,你会发现很多任务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而且完成得还很不错。
第五步,记录时间
单独准备一个本子,每天用
写日记
(
用文字来表示时间段,比如8:00-9:00读书
)或者
画时间轴
(
一条竖轴,学习类任务写到左边,娱乐、琐事、休息等写到右边
)
的方式,来记录自己从早到晚大概都做了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有没有出现拖延、有没有什么进步。
/
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