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冷空气频繁,多湿冷雨雪天气,气温低,寒风大……不少人都出现了
口鼻眼干、嗓子
发痒
、流涕、
头晕、
上火
、皮肤干
等症。
一些老人、小孩等体质虚弱群体,不仅出现了
感冒、咳嗽
等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还可能引发了
哮喘、肺炎、老慢支
等病症,整个人都不在状态。更麻烦的是,这些病症一受凉,就可能
反复发作
,冬季更甚。
其实,这些可能都是
燥邪伤肺
的症状。秋冬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机体因暑热伤津尚未恢复,又有燥邪施虐,更伤体津,
肺燥的症状就更为明显了
。
中医讲:燥则润之
。
梨
可以说是秋冬补肺的不二之选。
早在唐代
,医家就将梨为引,制成了秋梨膏,也是宫廷里的滋补圣品之一。
清代御医
,又将其改良,不仅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的功效更强,且防治结合,老少皆宜。
今天大医生微直播再次邀请到了三代御医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
李刘坤教授
,给大家详细讲述怎么吃梨,效果更好?更是
公开清宫原方秋梨膏的配比与制作方法
,希望能帮助更多人群摆脱肺燥等不适感。
中医膏方,其性味平和安全,以图缓治收工,循序渐进,能从内而外滋养五脏,改善体质,对虚症或慢病的调理有独特优势。就连慈禧太后晚年多种慢病缠身,也最喜欢用膏方进行调理,口感好,吃起来也方便。
秋梨膏,常被用于止咳定喘,但其效果远不止此。
①润肺、止咳、祛痰、生津利咽;
②缓解皮肤干燥;
③改善鼻干、眼干、口咽干;
④润肠通便。
①胸闷气短,甚至气喘;
②慢性上呼吸道问题困扰;
③咳嗽不止;
④皮肤干燥,肺燥上火,肠燥便秘;
⑤长期吸烟。
但一款好的秋梨膏,绝非只是简单的用梨熬制而成。不论是用料还是制作工艺,都大有讲究!
古代秋梨膏,原称为法制秋梨膏
,不仅有专门遵循的治疗功效,以及专门的加工熬制炮制的方式和方法,还要有专门的制药局,其配伍、工艺之讲究,都是宫廷御医水准。
京白梨 25个
藕 1斤
大萝卜 5个
生姜 1斤
红枣 1斤
薄荷 2两
法制梨膏,由6味药食同源的食材共同组成,这配伍看似平常,其实很是高明。不仅药食同源,老少皆宜,其组方更是君臣佐使各有千秋,是御医才有的水准。比如:滋补的膏方里从来没有用过萝卜,但在这个方子里,却能防滋补呆腻,实属中医的奥妙。
不是所有的秋梨膏,都是法制梨膏。法制秋梨膏,必须是
清宫原方
,且有
配方优
(科学配比,精挑细选,选材严格)、
工艺优
(工艺复杂,制作精良)的特点。
御品膏方
将中医药文化中“治未病”理念进行研究成果转化,用李刘坤教授的清宫原方,加上非遗工艺,特别推出
御品膏方·秋梨膏
。它究竟是如何制作的?
很多人都知道秋梨膏在润肺方面效果好,但喝久了,身体却更怕冷了,甚至喝完后就有胃疼的症状,想喝却不敢喝。其实,这主要是因为
大多数梨是寒性的
,您如果体寒,就是“寒上加寒”,不仅作用有限,还可能出现血液循环变差等情况,特别是冬季,不宜多服、久服。
在药性上,唯有北京门头沟的
京白梨
性凉,
煮后性温
,有温肺化痰、祛湿、健脾等功效,也是古时专供皇家享用的“贡梨”。因此,御品膏方·秋梨膏,精选老梨树上的京白梨,个小、圆润,有效成分更高。
中医配伍,讲究君臣佐使,君药虽为重要,但臣药可以进一步加强功效,协调配伍。
藕:
藕有九孔、七孔之分,法制梨膏取
七孔藕
为妙。七孔藕可以健脾除湿,温化痰饮,效用更强。
萝卜:
京白玉萝卜
,掰开后其纹理与肺纹理非常像,中医上讲叫以形补形,它能宽胸散结,理气化痰,非常适宜秋冬咳嗽痰多喘,胸闷气短等症。
姜:
最好选
嫩姜
,因为要取其性温。而老姜太辣,性味太燥,易影响血液循环,用多了可能出现心慌、血压升高。
再配上薄荷、大枣,将这些食材科学配比,相互作用,能从根源上调理肺燥引起的诸多症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膏方是集滋补、预防、调理、祛病为一体的珍贵中药制剂,但道地选材、科学配比,只是成功了一半,制作工艺也会直接影响其效果。
有些人感冒咳嗽时会直接从超市买一瓶秋梨膏,但吃了效果并不好,甚至没有效果,其原因不仅可能出现在配方上,还可能是制作工艺没到位!
一款有品质、有效果的精品膏方,必须严格按照传统滋补膏方的熬制工艺,所谓一味膏方百年功,选料、熬制、配伍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大有讲究。
有了这些材料,具体要如何熬制?
熬制到什么时候才能收膏?关注
今晚(2019.11.18)19点
我是大医生
微直播
,
李教授都会在直播期间一一讲解,还会分享更多的膏方秘诀,记得及时收看~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