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olapola
我是Lola,94年上海狮子女,创办过属于自己的素食餐厅,做过美食自媒体,一直就没老实过,以后也不会安分,现在正在准备去德国留学。在这里与你分享我生活的点点滴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ADYMAX  ·  ​深度 | Coach如何成为Lyst榜单新黑马? ·  2 天前  
物道  ·  初八 | 福纳八方,诸事皆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olapola

双城记 | Berlin, Berlin. 记柏林的一个周末

lolapola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10-07 22:41

正文

点击上方 lolapola ” 发现生活中的一万种可能:)



你正在收看「 双城记 」系列第 2



我们是从初中时代就认识的闺蜜,我们是常驻纽约的设计师李小花&常驻柏林的自媒体人罗拉,我们一起长大然后奔赴不同的未来,我们在各自的城市里努力着,NYC x Berlin,是属于我们共同的双城记。



罗拉 上海姑娘长居德国柏林,文字工作者,目前是全日制商科学生,还有很多其他的身份,比如自媒体人和freelancer。



微博@lolapola

email: [email protected]


说起来年初的时候来过一次柏林,典型的德国冬天,冷,但干燥,白天出太阳的时候照得人舒舒服服懒洋洋。3天2夜的行程很是仓促,又带着工作,并不能把景点一一探遍,于是对柏林的记忆点,就停留在国会大厦前飘扬的三色旗和亚历山大广场充满社会主义气息的电视塔。



本来去德国是决定到另一个城市的,因为离男朋友近,但后来一想,还是去柏林吧,那里才是属于我的地方。


于是我在计划去德国留学的前四个月,一下子推翻了原来的计划,重新准备材料重新申请,幸好一切顺利,但最初我怎么也没想到会到这里来,可是现在我的手在电脑键盘上飞速地敲击着,不远处就能看到电视塔昏黄的灯光,有点不真实。



很少有哪个城市能像柏林一样,夏天和冬天完全是两幅模样,夏天的时候所有人尽情声色,举着酒瓶彻夜party,冬天的时候大雪封路,一切都灰蒙蒙阴森森。8月底扛着行李箱来到柏林的我,短袖穿了没几天,就入冬了,这两天白天的阳光还是很暖,经常能看着穿得很少的少男少女们在草地上野餐,仿佛倔强地要抓住德国余额不足的夏天尾巴。


刚落地的几天,可以用疲于奔命来形容,各种paperwork,各种杂物要买,人生地不熟的时候总有一些冤枉路要走,一些冤枉钱要花,还好之前在德国小住过一阵,很顺畅地就度过了刚来的适应期,开学第一周,忙到每天都在怀疑人生,兴许是太久没有回到校园?不过第二周总算是慢慢缓过来,适应了又要上课又要工作的生活,跟以前大四差不多,只不过是换了个国家换了个城市而已。



周末朋友坐了个小巴士从布拉格跑来找我,我很惭愧地说,其实过去的20天里我根本就没空出去探店踩点,仅有的休息时间,全被我拿来窝在床上躺尸睡觉,经常性早9-晚8的课程表,即使再精力充沛,也扛不住了,不到10点眼皮就开始耷拉。


2天的weekend trip,要怎么安排呢?考虑到周日德国商店全体闭门谢客的尿性,我们决定,周六去逛二手店轧马路,周日再去景点拍照做游客。




冷战期间柏林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边属于联邦德国,东边属于民主德国,即使在德国统一二十几年后的今天,走在东柏林的街上,还能明显地察觉到一丝社会主义气息,这里街道很宽却又空空荡荡,建筑没什么美感却又不让人讨厌。很多人来柏林首选住在西柏林,但对于骨子里有着叛逆基因的我来说,破破烂烂的东柏林,反而更讨喜。


柏林好玩的店,基本集中在Kreuzberg Friedrichshain和Mitte这三大区域,再说地详细一点,基本上就是Weinberger Str, Kottbusser Tor, Warschauer Str. 这几个地铁站周边。国人知道比较多的选帝侯大街亚历山大广场之类的,商业气息太浓厚,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这样满大街连锁快时尚的购物街,但真正能融入一个城市血液成为其不可磨灭印记的,还是这些深藏在小巷尽头的独立小店。




举世闻名的柏林墙,现在只剩下那么寥寥几百米,柏林政府把仅存的柏林墙取了个名字叫East Side Gallery



但让游客争相排队的,无非就是这幅“兄弟之吻”了,貌似是某两位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下面一排德语:Mein Gott, hilf mir, diese tödliche Liebe zu überleben. 汉语不太好翻,英语大意是:help me my God, to survive this deadly love.




柏林墙没什么太大的看头,倒是周边Warschauer str.和Kreuzberg有很多值得一逛的二手店买手店,很多值得一吃的街边小餐馆和咖啡店。推荐在这个区域逛一圈,随便看到什么都可以试一下,踩雷几率不是很大。



Mitte在德语里就是市中心的意思,所以并不是柏林特有的一个区,但是柏林的Mitte名气却很大,也许是因为聚集在这里的各色设计师创业者艺术家们,把这块不大的区域变得极富创造力,自誉为已经是半个local的我,也很喜欢往这一块跑。


我们逛了一家很有名论斤卖的二手店,但店铺灯光昏暗,狭窄的走道旁边堆满了衣服配饰,实在是有点overwhelming,赶紧逃出来去空间更宽敞的买手店接着逛。说起来柏林是一个属于雄性的城市,因为你会发现很多街边的店,卖的都是男装,一个个都好看的让你想把整个店抱回家,但是女装就很可怜了,硕果仅存的女装还都不太好看。




柏林盛行second hand和vintage文化,每周日反正商店也关门,大家就会备上零钱去逛跳蚤集市.其中最有名的,无非是柏林墙公园的跳蚤集市了 (Flohmarkt im Mauerpark)



运气好的话,10欧就能买到一件设计师外套,但赶集需要体力、耐心、和一双从破烂堆里发现宝的眼睛。那天我主要收了一堆配饰,衣服从国内带了不少过来,却的就是配饰,特别喜欢这顶南瓜色很秋天气息的小帽子,带上感觉自己瞬间年轻了好多。




赶集的那天柏林格外的冷,完全是初冬的感觉了。于是我们在讨论晚上吃什么的时候,异口同声决定要去吃拉!面!


来柏林之前我的好基友Clau老师跟我说,柏林的拉面是被他们北威州鲁尔区同学天天羡慕嫉妒恨的,因为便宜又大碗。当天我和朋友来到柏林最出名排队最长的拉面店Cocola,发现好吃是好吃的,其实也并不便宜大碗,于是我们在想,这些同学是对日本拉面这件事有什么误解吗?还是他们说的其实是兰州拉面……(?)




店员基本都是日本裔的德国人,有开放式的拉面作业线,即使要等1小时,店里混合着面汤香气和顾客高谈阔论的场景,还是很让我们期待了。




朋友们点的两份招牌拉面,有温泉蛋,叉烧肉。我点了一份鱿鱼花拉面。其实老实说这家店有点点overhyped,至少在上海要吃到差不多素质的拉面,是不用排那么久队的,但是在异国他乡能吃到这么一碗暖暖的拉面,食物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它本身味道好坏与否了。


这个周末就这样啦,是一篇毫无逻辑跳跃式的零散回忆,尽量争取两周更新一次:P(还有我会认真催小花多交稿的)好啦,今天就这样,我们下次再见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