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费漠尘
痴迷于写作、绘画的伪文艺老青年,身心灵疗愈师,打过工下过海,做过五年专职网络写手,著有《18岁女孩应该懂的恋爱规则》。 简书国学与传统文化专题副编 http://www.jianshu.com/c/742422443ad3 简书手绘专题副编 http://www.jianshu.com/c/8c92f845cd4d 个人创建谈情说爱专题 http://www.jianshu.com/c/94394d319848 个人创建莲·传统文化专题 http://www.jianshu.com/c/66f2c58e9e3f 个人创建莲·书写时光专题 http://www.jianshu.com/c/fc2dd15f38ec 个人创建莲·心灵成长专题 http://www.jianshu.com/c/cb9eb2c4c6e1 建有个人专题社群,加个人微信号FeiMoChen74 拉你进群 公众号莲心无尘ID:lianyuhongche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太格有物  ·  新品快讯|Birkenstock推出穆勒鞋新 ... ·  2 天前  
太格有物  ·  品牌故事|UNITED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费漠尘

你读的书,懂的道理,为何没变成滋养生命的财富?

费漠尘  · 简书  ·  · 2017-12-24 14:15

正文

文/费漠尘 摄影/容湄

这一天,我很累,就悠闲下来了。所以,跑到自己的群里和大家聊天,正好有个群友问我:

费老师,我总是做不到从心底里相信我遇到的都是我吸引来的怎么办?

然后,她告诉我,有本书上写,相信这个之后再继续读。于是,我们的话题就聊到了读书这件事情上。

我还告诉她,你那是看书来的困惑,找作者问去。

哈哈,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最重要的是,真的问到作者了,也未必就解惑了。因为,作者的思维观念,也是有所受限的。

说到受限,这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读过很多书,走过很多路,懂得很多道理吗?况且又是写作者,都出书了,怎么还会出现受限的这个现象?

我们每个人,无论多么相同,哪怕是双胞胎,其生命的体验、看待每件事的角度、体验带来的感触等等,都不会一模一样。

而每个人的认知、思想、观念或所认同的那部分,都是自己的经历、体验、实践习得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生命角度,根据自己的人生功课、使命得到的认知、思想、观念及所认同的那部分内容。

所以,就算一个人有多么厉害,读过世界上每一本书,也仍然认知有限,其观点、思想等内容,也只能适合一部分人,而不是全部。

哪怕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你对我好”,虽然这句话就四个字,所有人说出来的,都是这四个字,但是,因着每个人的内心需求不同、想法不同、标准不同,那这个“好”,其内在的本质或意义,也是不同的。

然而,绝大多数人,都把书读死了,怎么个读死法?就是作者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完全照搬过来,没有一点点独立自主的思考过:作者这个观点,到底适不适合你,能不能拿来就用,用的过程中,又该如何调整。

说好听,这叫照搬,说难听点,这叫拿来主义,典型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对谁不负责任?对你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图省事儿,方便推卸责任,以书中的道理,作为借口来声明你没做好事情是有原因的。是某某作者告诉你的,是某某老师教给你的。

比如,我认识一些身心灵成长领域里的人,一开始,我是真佩服他们,懂那么多道理,任何问题和困惑,你去问他们,头头是道、不厌其烦的讲给你,而且,讲得还很有道理,让你听得心服口服。

那一般人,会照单全收了他们的道理,而且把这些人奉为神仙似的大人物,简称为大神。但我不,我以人的角度来看待他们讲过的道理,并站在客观的立场,觉知他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同时,我会思考以下五个问题:

1、这些观点道理,是在什么情况下讲出来的?为什么?

2、这些观点道理,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产生的?为什么?

3、这些观点道理,能否接地气,有利于实践和体验?

4、这些观点道理,以我的需求,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吗?

5、这些观点道理,实践之后,能给我带来多大的利益?

我知道,可能很多人读到这里,认为我读书有些功利化了,读书就是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干嘛提到利益?

然而,你要明白的是,我说利益,没有不对。你说陶冶情操,它也是一种利益,不是吗?利益不一定只是物质层面的金钱这些,也包括精神层面、心灵层面。而陶冶情操,属于精神层面的既得利益。

况且,你耗费几年十几年甚至大半生,读了那么多书,懂得那么多道理,却没有从中有相匹配的益处,没有变现成滋养你生命能量、提升你生活品质的东西,你认为,值得吗?或者,有意思吗?反正,当我觉得读书这件事儿不值得,也没意思时,我是没心思继续做下去的。

再说咯,看着别人读书不多,懂的道理也没你多,却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而你无论怎样努力,仍然一塌糊涂地生活着,你不难受吗?

所以,不要读死书,不要做书的奴隶、别人人生信念的奴隶,别人生命体验的奴隶。

一旦如此,你就活成了被别人的思想、信念、体验等包装的自己,却唯独,没有活成你自己的样子。

那么,如何避免读死书,死读书?如何避开读了那么多书、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仍然得不到利益和被滋养的这个害人不浅的深坑呢?

1、客观的去看书中的内容。

不是不允许你有情绪,被书中的某些内容引发自身的情绪,这个没毛病,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即使有情绪,也可以跳脱出来去读书?

换句话说,就是你有两个你,一个是有情绪的那个你,正在被书中的某段内容所影响,或者消沉或者低落或者兴奋或者豪情万丈或是愤怒。

你就允许这个受到影响有情绪的你,存在于这一刻。然后,你再塑造一个觉者、或者叫观察者,继续客观地、不带情绪的去读剩下的内容,同时,觉察并观照那个有情绪的你,其情绪及身体产生的非常微妙的变化。

这里提到了身体,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身体也会有所感应并作出回应,只是你太久没有关心过你的身体,太久没有去感受你的身体,你好像已经感受不到有情绪时,身体上的种种变化和感觉了。

所以,除了观照及觉察你的情绪,也要同时体察和觉知你身体上的感受及变化。

2、看的过程中,记下你的疑惑。

记下来之后,你要做的, 第一就是反复思考前面提到的那五个问题;第二就是,去体验或实践一二,来验证一下这个困惑,是不是真的难以破解或根本不存在。

其实,所有的答案,都在你内。当年我读了近三百本灵性书籍,所有疑问都没地方问去,全部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所以,很多人说没有多余的钱参加一些灵性成长或其他课程,错失了学习的机会。我就嗤之以鼻,这完全是借口,是借口,是借口。

为什么当时我可以读近三百本书籍来学习灵性成长及自我疗愈?就是因为我没钱,我赚的那点钱,只够家庭日常生活所用,好不容易有一点点余额,我得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毕竟,那时候孩子还小,怎么着,也得留点过河钱。

可是,我又特别需要疗愈自己,突破困境,换种活法来度过后半生。我不想再像过去那些年,活得特么的憋屈、又极其的痛苦。

因此,我以读书这种最实惠的学习方法,开启了自我疗愈和心灵成长之旅。

直到后来,终于有了机会,认识了一位导师,跟着他专业学习了一年,之后,从专职网络写手,转型做了身心灵疗愈师,这一做,就是四年多。

嗯,我又跑题了,我想表达的是,没钱上课不是问题,读书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怎么读书,如何从读书中收获你要的。

而不是,读着书,虽然懂了很多道理,却成了书的奴隶、成了被别人观念、思想包装的自己。如果把书读死了,不如去跑步,或者,干脆挺尸躺着玩手机算了。

3、看完书,懂了道理之后,全部丢掉。

如果你抱着书中的理念、书中学来的道理,回到你的生活中,你就永远是书的奴隶,是被别人包装出来的自己,你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一个没有独立思想、观念的人,也不可能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更不会找回真实的自我。 所以,你在读完书,也进行了一阵子的思考和实践,你就要丢掉书中的观点及道理,让它们被封冻一段时日。

说不上什么时候,这些被封冻的观点和道理,会因为你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某件事情,而再次清晰地呈现于脑海中。

那如果这些观点和道理,能够立马为你所用,你就是真的学到用到了。用了几次之后,你会慢慢地、不自觉地对这些观点和道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其逐渐成为你自己的东西。

这个时候,你读过的书、懂的道理,就变成了滋养你生命的财富。

对,我说的是财富,那这个财富,一方面指精神及心灵上的,一方面是指金钱这个物质层面。

换种说法就是,你已经通过读书,开启了你内在的智慧和力量,能够独立应对生活种种,并将人生经营成,完全具有自己独特不凡品质的色彩。

最后,送大家三段话:

1、所有的大神,能否经得起检验,最好的办法,不是看他讲了多少道理,而是看他都在做什么。

这个世界是非常残酷无情的,不会在乎你说过什么,而是看你做过什么。你讲了那么多道理,也不见得是活得明白、活得好的那一个。

2、没有通过实践和体验得来的疑问,都是耍流氓。

你有疑问没关系,但很多人,一有疑问,马上百度,马上东问西问,就是不去自己思考,也懒得依靠自己的实践和体验去找出答案。

有句话不是说过嘛,直接给你答案,印象不深刻。所以,你懂的很多道理,只是当时懂了,只是头脑明白了而已。你没有实践过、验证过,怎么可能真正深入你心,变成心知道,心懂得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