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毒舌电影
坚持原创,只说真话——信毒Sir,有好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毒舌电影

疯狂的中国房市,早被这部五星港剧说中

毒舌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6-09-28 23: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昨天头图,炸了。


如某位毒友所说,可能是Sir文章意见分歧最大的一篇。


感谢所有理解的,也接受所有批评的。


Sir特别想回应的,是下面这个毒友。


很佩服这个公众号能将评论区的留言选成讨论区,让读者在接受作者的引导之后重新思考。希望这个号能一直做下去。@好名字




嗯,言论自由比言论正确重要得多,只要你们支持,《毒舌》会一直做下去。




好,进正题。


今天,Sir想聊聊近期朋友圈另一个热点—— 房地产


比如有这么一则新闻:



连孕妇都要坚持离婚……


还有一则国字头的媒体发表题为:《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的评论文章。


文中提到:


有人感叹:美的、海尔、苏宁、国美做地产,娃哈哈、喜之郎、五粮液做地产,连长城床垫都在做地产,房地产让72行最后都殊途同归。


看完后,是不是感觉更不好了?




我们对房子的挫败感,总让Sir想起一部香港电影,彭浩翔导演,何超仪主演的 《维多利亚一号》




英文名 《Dream  Home》


故事大写的绝望。


女子郑丽棠为了实现儿时梦想,拥有一间能看到维多利亚港的房间,不惜靠杀人制造凶宅来对抗疯涨的楼价。




当然,这是夸张的戏剧效果。


相比之下,Sir更想推荐那些通过影像,更深入审视现实的作品。


这些,才算经典。


最近,又有一部经典在TVB深夜重播。


当年追得Sir三魂不见七魄,今天再看,依然心潮澎湃。


超五星推荐——


《创世纪》




《创世纪》是TVB1999年出品的台庆剧,分两部,共107集。


导演戚其义, 编剧班底 以司徒锦源为首。


主演囊括香港无线老中青台柱,包括罗嘉良、陈锦鸿、郭晋安、郭可盈、汪明荃、秦沛、古天乐、蔡少芬等等,林峯、刘恺威、黄宗泽等新人也有出演。




从题材上来说,《创世纪》是TVB的传统强项, 商战加家族戏


在港剧的黄金时代,这类题材的剧集一直都很敏锐地号准香港社会变迁的脉搏。


某种程度上, 《创世纪》可以说是同样经典的 《大时代》 的PLUS版。




后者说股市,前者是房市,不管是哪个“市”,骨子里都是讲 疯魔的欲望 ——


传统家族里的人伦道义如何被金钱巨轮碾压,还有没有人能守住初心。


《创世纪》堪称港剧的高峰之作,耗资1.5亿港币,迄今为止,仍是TVB成本最高一部。


不仅如此,剧中几个角色叶荣添、许文彪、霍景良、方建平,都可以说刻画入骨,金句不断。




尤其对房地产的超预言,再一次印证了Sir的“邪门歪理”——


电影来自生活,又将反哺生活。


不信?


走着瞧。


比如,为什么要买房?


我们先来看一段台词,来自大反派许文彪:

我不是没有尝试过,我尝试安分守己,拼命干活!挣那么一点点钱!我试过!

但是外面那些人,外面那些人!他们懂建筑懂盖楼吗? 他们只是拿一点点钱出来,花一点点时间,把房价炒高不断的赚大钱!

这叫做公平吗?

你去问问他们!随便问一个人!问问他们需要些什么!

他们的答案你很简单,只想要一间很普通很普通的房子!为什么他们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供一间房子呢?

因为是那些有钱人在耍他们!越有钱的就越玩的起!

这个世界公平吗?这个世界公平吗?!




这段话其实是编剧 司徒锦源 ,借许文彪之口说出来的。


也是他自己的心曲。


司徒锦源, 这位曾经为杜琪峰写出《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非常突然》等经典剧本的编剧,在1999年回归香港无线,创作了这部《创世纪》。




45岁的他没有买房,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 “为何用真金白银买楼,建筑商只给你七成实用面积,你也要接受这近乎骗人的行为?”


在他看来,政府是保护极少数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实力雄厚的房地产财阀,比如剧中的奸商霍景良。




霍景良曾经说过:


“你看外面的大楼,我敢说十栋有九栋是骗回来的,就看你是做骗人的那个还是被骗的那个!”


司徒锦源应该是倾向于赞同“ 为富不仁 ”四个字。


房市就是这帮人的游戏场。


还不够清楚吗?陈锦鸿扮演的许文彪,正是司徒锦源的代言人 是的,并不是罗嘉良扮演的叶荣添 ——


从外形上看,都戴着眼镜。




许文彪天生遗传母亲的哮喘,想通过跑马拉松来锻炼身体。


司徒锦源,天妒英才,48岁因为肺癌在香港过世。


或许,司徒锦源在许文彪这个角色里寄托了不少个人的情愫。


也正因为此, 许文彪成为TVB剧里思想最丰富的反派。




他的“变坏”是一个本来打算安分守己,相信天道酬勤的有志青年。


在不断被挑战做人的原则,被冲击道德的防线后,最终选择了一条看起来“更轻松”的道路——


投入到翻云覆雨的房产交易中,成为叶荣添的幕后师爷。


而一旦羽翼丰满,又站在好兄弟的对立面。




读懂许文彪和 叶荣添的关系,也就读懂《创世 》了。


与从小凄惨的许文彪不同, 叶荣添的家庭,是半路中落的。


所以,他 是达尔文主义的绝对信徒,相信适者生存。


有人的地方就有变数,有变数就还有机会。




这个角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他不是滥好人,但也不是大奸大恶之辈。


他做生意时可以说不择手段。


但是做人又恪守对家人、朋友的忠诚,对恋人也算有情义。


是真正把职场和生活分得很开的男人。


还记得叶荣添的第一桶金是怎么赚出来的么?


盖屋村。



图片来自网络


屋村就是公房,是港澳一带对于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廉租房的称呼。


如果经常看港片的,对屋村的环境应该不会陌生。


不少电影都有过展示,《天水围 系列、《窃听风云3》,还有麦浚龙的恐怖片《僵尸》。




屋村是时代产物。


相对逼仄、沉闷的建筑环境,在香港发展的早期却成为部分房地产商人掘金的战场。


可以说叶荣添的发迹也是有“原罪”的,也是在灰色地带里摸爬滚打过来的。


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他悟性高,很会学习。


在《创世纪》的后半部,他想到了一个故事,并且拿这个故事作为自己的毕生梦想——建造一个无烟城。


这个梦想并不是他的。


是他的好朋友兼敌人,许文彪。




把中国人一步一步地带向全世界,在未来的五年、十年,甚至是下一个世纪。


为中国人提供最好的民生设施,把全世界最理想的城市规划融汇一体。


有没有发现,这一对相爱相杀的好基友构思的“无烟城”,神似上海浦东,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




而此时,真实的“无烟城”房价飙升。


在要不要买房的问题上,我们其实是为所谓的“安全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奸商霍景良有一句台词,太戳真相。


他说香港人有 “一窝蜂”的毛病


省吃俭用玩股票,妄想一朝发财,他们根本不知道真正的赢家是什么人。



眼下,到处可见“一窝蜂”。


如新闻报道,因为担心限购政策,上海市民也纷纷涌入民政局办起了“离婚手续”。


这,应该不是叶荣添所能想象得到的“安居乐业”吧?


说白了,无烟城,其实寄托了香港人崇尚自我奋斗,创造理想家园的信仰。


整部《创世纪》,其实一直在强调"家的概念”。


还记得 叶荣添最后震撼人心的演讲么——


我记得我爸爸曾经说过:“万丈高楼从地起”,当时我爸爸希望我明白“做人要务实”这个道理。


但是到了今天,我从中领略到另一番的意义:每个人都有他来的地方,就是他的家,所以,如果我们不珍惜这个基础的话,我们所走的路就不会宽敞,也不可能攀得更高。


但最后真正赢得 “家的幸福”的,不是聪明的许文彪,也不是自信的 叶荣添, 恰恰是 “三兄弟”中,最傻乎乎 马志强




他说不出那种听起来振聋发聩的强者金句。


马志强的名言是:


做人真正的精神,首先是要让身边的人开心,然后自己才会开心,这种才是做人真正要享受的意义。


他用简单消解复杂,用善良抵御心计,活得很坦然。


但也正因为此, 马志强没有疯狂 投入到尔虞我诈的商战中。


与叶荣添、许文彪相比,他是唯一做成了自己的那个。




这是不是在暗示: 无为,有时候是一种保护机制。


在Sir看来,《创世纪》的本质,是反英雄主义。


它不经意呈现的,是理想主义者在失败,或成功后不可避免的绝望与茫然。


有一场戏,Sir至今想起来,都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感。


这段情节讲的是 “放弃” ——


许文彪得知自己的恩师、人生导师坚叔也在收黑钱,为地产商贩卖内部信息。


本来就遭遇家庭压力的他已经到达崩溃的边缘,他照旧打算靠跑马拉松来发泄。


但是随着他超过一个又一个跑友,脑海里却浮现着曾经经历的一切。




他突然开始怀疑自己如此坚持的意义是什么。


赢了又如何呢?


于是,在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他突然停下来,然后“潇洒”地掉转头离开跑道。




终于,他放弃了之前坚持的所有原则。


选择成为他最不想成为的自己。


当然,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像许文彪那样,面临大善大恶的选择。


我们经常面对的选择往往是很具体,甚至是很庸常的,比如要不要买房。


坦白讲,很多人都说过,我不要买房,我打算租房,租房多好啊,不想住了就搬家,可以尝试不同的地方,不同风格的房间等等。


可是,当年这样说过的这些人坚持下去的越来越少,看房买房的越来越多。




怀揣着诗与远方的我们,或许曾经鄙视过为几块砖瓦所累的现实生活。


但随着亲密关系的稳定,家庭成员的加入,社交圈子的更迭,拥有自己的房子越来越成为刚需。


而讽刺的是,很可能,我们开始像许文彪那样选择了被欲望裹挟得更紧,更喘不过气的生活。


这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我们反对媚俗,希望获得身心的自由。


但是这种“自由”所带来的失衡、无所适从又是我们不能承受的。


相反,媚俗反而是容易的。它只需要你放下个人意志、个人追求去迎合大多数的意志,于个人来说又是轻松的。


这就是轻与重的悖论。


可惜,在此之后,Sir鲜少看到对人生困境如此精确描述的TVB剧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联盟伴侣  ·  自带BGM的凤凰皇后皮肤来袭!
8 年前
新青年麻醉论坛  ·  我不是天使,我只是一名麻醉医生!
8 年前
美食家常菜谱做法  ·  春天带着这些凉拌菜去春游吧~
8 年前
禅语心苑  ·  香道 | 木有灵气 香飘千年
8 年前
朱莉生活日记  ·  学会这10招,你就是发面高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