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晴妈说
晴晴妈妈讲讲儿童心理学、婴幼儿脑科学、个人育儿经验、亲子游经历、读书游戏学习知识,不定期更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晴妈说

这些人不被人重视,但不代表他们不重要

晴妈说  · 公众号  ·  · 2018-11-09 09:4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想了解更多亲子心理学和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晴妈说”~

【写在前面】

我平时不经常用经济研究员的身份写文章,但是近期会想要写一点。有很多事情,看上去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上没有那么远。经济体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人都是结构的一部分。如果经济体有一大部分出了问题,那么早晚会传导到每个人生活里。你我早晚有一天,要赫然面对今天被我们忽略的现实。

没有人是孤独的岛屿。

那些人沉默着,但不代表他们不存在。



  • 风险在云层里暗暗累积

去年我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做过一个项目,叫《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力与就业》,我们当时去了几个省市调研,都是中国科技发展前沿的省份,江苏、浙江、广东,我们跟政府座谈,去工厂参观。

在这几个省,都有政府大力推动的“机器换人”项目。

我们去到一个苹果手机的代工厂,刚刚换了几套意大利生产线,改造了一半车间,雇佣的工人就从2011年最高峰时候的11000多人减少到五六千人,工厂经理说,如果再改造了剩下一半车间,估计整个工厂算上管理层只剩下两三千人就够了。

我们亲眼看到那些机械手臂自动操作制造ipad笔尖,全自动,据说良品率从以前依靠人力的95%达到现在的99%。整个车间只剩下几个人工抽检的女工和两三个操纵数字面板的技术工。

我们问工厂主:“那些工人们呢?都哪儿去了?”

工厂主说:“都是自然流动啊。他们大概回老家创业去了吧。”


(某工厂智能车间的工作现状)


我们还去过绍兴一个黄酒厂,他们建立了一个五层楼的自动车间,五楼直接把糯米倒进去,就从四楼三楼二楼蒸啊晾啊酿啊,最后从一楼就自动封装了。我问工厂负责人,工人会减少多少呢?负责人说,差不多一半吧。

还在深圳的一个智能车间设计公司看到,按照他们设计的整体车间智能化方案,应用的企业雇佣工人会变为原来的13%。还有一家机器人公司,讲到今年已经有大机场从他们公司订购了20000+台机器人,争取替换地勤人员。

零零总总的参观探访还有不少,总体而言都是类似观感: 机器换人正在悄无声息进行中。所到之处,工人数量如同收割机开过的麦子地,轰然降低。


(某个做智能工厂设计的公司展示的解决方案,该设计方案可减少工厂人员87%)


这个过程将会影响到多大的范围呢?

现在还只是小范围的事,一个市可能只有百分之几的企业采取了自动生产线,而且仅限于全国几个发达城市。

但是,这个过程会是自动扩张的,原因很简单:换一台自动设备的成本仅仅等于两个工人一年的工资,也就是说1-2年就能回本,此后没有了人力成本,就比竞争对手有了太大的竞争优势,逼得对手也不得不自动化。

也就是说,自动化的速度会蔓延,工人的需求会大量减少。


(某机器人公司展示产品已经被应用到的场景)


那么这个自动化的过程会影响到多少人呢?

我们没法得出严格的计算,只能来一个粗略的估算。目前自动化技术在工厂车间、建筑工地、仓储物流和批发零售环节都有很多应用,京东的无人仓库、阿里的无人酒店和无人餐厅都已经有大量新闻。所以我们就按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批发零售业这四个行业计算,假设这四个行业的自动化技术在5-10年的时间里成熟并推广,取代人力,那么会影响到多少人呢?

这四个行业就业农民工占据主要部分。2017年,这四个行业的农民工总共有1.89亿人(仅仅制造业农民工就有8500万人,几乎等于城镇制造业总人数)。假设其中有1/3人受到影响,就是六七千万;假设有一半人受到影响,就是接近1亿人。

(数据来源:本文所有数据,都来自于CEIC数据库,出处是国家统计局,具体出处包括《农民工统计年鉴》和《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等。)


这个数字是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一个写照。

2017年,我们国家总共有2.86亿农民工,其中1.71亿外出农民工。农民工占我国就业人口7.76亿人的36.9%。农民工大多数都处在容易被自动化取代的行业里。

我们在谈论中国未来的经济的时候,总是把这个群体忽略,就好像他们不重要,但实际上,他们是占了总就业接近40%的庞大群体。

他们是转型升级和智能替换浪潮中,最危险的一个群体。



  • 无处安放的命运循环

如果失去了工作,产业工人能去做什么呢?

在地方政府,我们了解到当前教育、健康、养老产业都还有较大就业缺口,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工作往往需要专业培训,例如医疗服务工作者,并非产业工人或收银员可以直接转岗。工厂也都需要一些能操作数字机器的高级技工,但需要基本的数字技术能力。新兴产业有大量就业缺口,但对多元素质的要求更高。

2017年,农民工群体中,小学学历13%,初中学历58.6%,如此庞大的群体,仍然有70%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这个很庞大的群体是非常难适应智能时代的很多脑力劳动的。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下一代情况甚至更糟。

这么多年过去,外出农民工群体一直只有20%左右是“举家外出”,也就是携家带口到城市里打工,这个数字在2014年是21.3%,之后就不再公布了,或许更低。

这就意味着,还是大多数农民工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留守儿童。 对留守儿童的分析已经很多了,包括缺失关爱、缺失教养,认知和心理发展双重落后等等。

农民工的孩子在学历上不比父辈更高,心理上可能困境还要更大。没有父母的关爱和督促,孩子的上进心会比十年、二十年前的孩子要弱,自律性也要差,再加上玩手机游戏,成绩差的孩子非常多。

此外,农村教育环境和城市的差距还在拉大。 在我们走访的贫困地区学校里,课桌和教学方法都还是八十年代的陈旧模样,教室里和学生家里都没有一本课外书。但城市的孩子现在已经到了花式资源目不暇接的地步。

下图是2007年和2016年大专及以上学历在城市、镇和农村中的占比。农村的所有人口中3.1%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比十年前增长2个百分点,但是我们会看到城市的人口中有26.4%有大专的学历,比十年前提升7个百分点。城乡差距是不降反升的。


智能时代的要求,是劳动力有整体的大幅度素质提升,要么是教育水平提升,要么是多元的职业素质提升,否则不能适应智能化对各个行业的巨大冲击。

但是现状是,我们有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自身和下一代的教育水平、劳动力素质都无法得到提升,那么可能在十年之内,我们会看到这个问题累计成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三亿人离土离乡,回不到农业土地上,然而如果就业承载不了这么庞大的人口,那需要怎样的社会保障才能解决呢?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转型所需要的几亿高素质劳动力也难以得到补充。这不仅是对这上亿人的人道主义同情问题,甚至是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下一步的提升的经济问题。

再退到底限来说,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安全问题。前一段时间,我们听到的嘀嘀打车的悲剧事件同样发生在这个群体。如果有一群人我们没能善待,也无法要求他们善待我们。

关心这个群体,关系到我们每个人。



  • 渗入泥土的绵薄之力

其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说起来也很简单:投资于教育、投资于贫困儿童,刻不容缓。

儿童的早期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刻不容缓的事情,对于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孩子, 0 6 岁都是人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发展非常滞后,会影响整个中国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的劳动力素质。

但这个口号的实际落地难度极大。

首选方案是大城市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教育公平,让外出农民工能够把孩子带到城市上学,享受到城市中优秀的教育资源。 这些孩子本身的素质都是在的,只要他们在大城市中上同样好的学校,他们能跟城里的孩子表现同样好。

但是目前看来这个首选方案推不动,因为和现在的城镇化政策不是同一个方向。



次优方案,是无论如何在贫困地区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使得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提升。 这是不能耽误的,因为孩子迅速长大,事情一耽误耽误十年,那么又出来十年的低水平劳动力,他们就没有办法进入到下一个智能时代。

而这个次优方案,往往因为高成本、少人力而难以实施。国家的教育资源供给是最必须的,更好的幼儿抚育、更多上高中的机会、更好的职业学校都是必须的,但是教育资源的投入仍然极有限,短期内很难期待改善。

爱心捐赠能解决一部分硬件问题,但是解决不了贫困山村缺老师、教学质量差的问题,再好的设备缺少了好老师的参与,都只是摆设。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只能在寒暑假做一点交流,也没办法改变任何长期的教育结果。假期的短期爱心行为既不专业,也不持久,只是让大学生了解一下国情,对山村孩子的日常成长很难有帮助。


因此,我和童行学院想要努力做点什么。

童行学院想做的,是为山村幼儿教师赋能。

童行从一开始是因为公益而成立,现在仍然时时刻刻不敢忘记初心。

我们最近正在做的项目,是努力为 山村幼儿园老师提供高质量课程和教师培训, 前期探索实验,如果有好的效果,后期努力把好内容和好的影响扩大到各地。



“山村幼儿园”是 我工作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的项目,联合社会和政府的力量,给贫困山区建立幼儿园,目前在全国十个省市已经建立了2300多所。在“山村幼儿园”落地之前,很多贫困山区的村子里都是没有幼儿园的,孩子们缺少教育资源,留守儿童更是连一般照管都缺失,悲剧频发。有了“山村幼儿园”,他们至少有一个安全的居所。 “山村幼儿园”项目今年获得世界教育 WISE 大会的“全球最佳教育项目奖”,被称为“教育界的诺贝尔奖”,是非常高的荣誉。

但是我们发现,山村幼儿园的很大困难在于,没有教学内容。 山村幼儿园的老师是从当地招收的有幼教中专背景的年轻老师,二十岁左右,没有太多经验。每两个人在一个村子里,和外界缺少沟通。幼儿园课程内容很少,有的老师只是让所有孩子手背后坐在屋子里,在前面宣讲,孩子得到的全方位锻炼几乎没有。老师们没有教案,没有活动材料,也没有培训或辅导。幼儿园里也匮乏得连一本绘本、一套彩笔都没有。

没有内容的幼儿园只是房子,缺少灵魂。童行想补充的就是这最后一公里。

童行学院 给老师们做了“方案解决包”: 每周一本绘本+五天的教案+物料和活动页+长期的教师沟通督导。 我们把好的内容搭配给到教师手里,并且给他们搭建了沟通培训的通道。

下面是我们围绕主题绘本做出的两周课表:


(童行山村幼儿园课程包中的课表和活动页设计)


我们希望通过好的内容和服务给教师赋能。

我们给了她们详细的教案、活动页、给孩子的教学游戏、彩笔彩泥,让她们可以快速上手。锻炼孩子的语言交流、科学认知、情感社交、艺术创造等。 我们也跟幼儿园老师也有非常强的互动,跟踪上课情况,持续给到指导。

我们在项目正式开始之前也给孩子做了详细的认知发展测试,选择了实验园和对照园,一年之后希望比对效果。 第一年是我们的项目试验期,希望未来可复制推广。如果一年下来,实施效果良好,我们会寻求把好的内容复制到全国山村幼儿园。

我们采取了低成本、易操作的内容设计,容易复制推广。未来加上网络的连接力量,能让更多幼教专业人士通过互联网的力量与山村幼儿园教师连接,期待让更好的内容和支持的力量切实帮助到千千万万山村里孤单的老师。

我们期望长期无声的渗透,如水渗入土壤,慢慢改变孩子。



有些人经常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做素质教育是不是没有必要?他们最重要的就是能应对考试,通过考试改变命运,不是吗?

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一向是两个方面。

理性上说,贫困山村出来的孩子,更需要更多素质教育。 从统计上说,他们注定只有不到10%的孩子能上大学。那么剩下的90%的孩子就没希望了吗?注定只能做工人或者卖菜了吗?那未来工人和卖菜都不需要了,该做什么呢?

贫困山村的大多数孩子,需要好的职业教育。 未来时代也会有大量职业需求,新职业只会比今天更多,而不是更少。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新工作。他们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基础能力,才能培训和学习,进入这些新职业。

未来的新媒体需要大量编辑、设计、运营、市场;新技术需要大量数据整理、标记、日常维护、操作;新服务需要大量语言表达、沟通、情感交流、专业关怀;新娱乐需要大量创意、美术、动画、音乐、摄影、娱乐技能。在所有这些领域,都会有大量大量中低端普通工作岗位,但都需要有某些基本素质,可以继续学习培养,基本的数字科技操作能力、仪器设备理解能力、美术和音乐素质、语言和沟通能力,这都是他们未来职业的敲门砖。

山村的孩子面临更早的职业谋生,接触一些基本的科技和艺术锻炼,就比一般城市孩子还要有必要。 而这些内容山村孩子是完全没有触碰的。在我们过去之前,很多山村幼儿园连一根彩笔都没有,整个山村学校连一个音乐老师都没有,更不用说最基础的科技教育。



第二个方面的回答是感性方面。

下面这是我们做山村幼儿园干预项目的照片。我们的活动页给那些小孩子,他们自己在纸上画出来他们想说的话,并且用彩泥捏出来他们心中对于情绪、情感,对于很多事情的想象,所有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很投入。他们有话想说,内心有情感想表达,也有非常美好的想象力,喜欢公主和外星人。我们给他们的课程内容他们喜欢,脸上绽放最灿烂的笑容。

第二个方面的回答就是: 给他们这些课程,因为他们值得啊。 我们相信,无论出身,每个孩子都值得最好的教育。

这就是童行最简单而长久的信念。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想了解更多亲子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欢迎关注“晴妈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