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书海鱼人
每天为您推荐一本好看的小说,以及我读这本小说时的感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芋道源码  ·  凌晨四点,线上CPU告警,绩效没了! ·  昨天  
植物星球  ·  杜衡的叶子长这样,气味你很熟悉 ·  2 天前  
芋道源码  ·  年后面试的兄弟们注意了。。。 ·  2 天前  
芋道源码  ·  防止超卖的七种实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书海鱼人

网文快评 | 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评桑文鹤《我们消失的那一年》

书海鱼人  · 公众号  ·  · 2024-07-11 13:59

正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评桑文鹤《我们消失的那一年》


编者按

在一个网络文学更新迭代加速的时代,置身于网络文学现场的原生评论者们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清新力量。他们凭借更加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视角、更朝气蓬勃的评论语言,对网文作品进行解读与探索。作为在微博拥有125万粉丝量的网络文学类评论博主,安迪斯晨风与众多来自各行各业的读者一起表达着对于网络文学的热爱。以真诚质朴的内容、活泼生动的文字,开辟了一块属于“老书虫”与“真爱粉”的评论天地。值此春暖花开之际,扬子江网文评论中心特地邀请了安迪斯晨风共同组建新专栏“网文快评”,旨在以最鲜活的姿态为网络文学现场凝结一种评论声音。











很久之前,我曾经说过:在如今这个摄像头和天网已经几乎堵死了现代本格推理的时代,校园推理似乎其实大有可为——相比外界铺天盖地的摄像头和凶杀案件,相对较为独立的“象牙塔”中,明显具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不过,在《我们消失的那一年》中,作者既然将时间放在了千禧年之前,那么她看中的自然就不是脱离“天网”的“法外之地”——而是 少年人之间那微妙的情谊,和不足为外人道的杀人动机。







二十年前,麒城爆发出一件惊人凶案:麒城十中的一间六人宿舍内,五名女生都因鼠药而痛苦至极地死去,仅剩的一名女生翌日醒来后尖叫不已,并坚称自己不是凶手。但是,在其余人的水杯上,却都检验出了她的指纹。根据调查,唯一生还的上官琪一直备受宿舍内其余五人的欺凌,因此,她怀恨在心、毒杀了她们五人,是可以理解的。


但在二十年后,麒城再度出现一宗死亡案件,死者性别为女性,但身份却是伪造的。刑警队长马成胜找到了死者的身份来源,得知死者竟然就是刑满出狱的上官琪——但令他震惊的是,上官琪的指甲缝里,居然验出了二十年前死在宿舍里的五名死者其中之一的DNA。


不难看出,这个故事取材自发生在1998年的静海七仙女案:八人宿舍里的七名女生一夜之间全部中毒身亡,只留下了一位生者。此案看似证据确凿,实则扑朔迷离:这件令人震悚的凶案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她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时过境迁,只有各类小报和营销号还残留着对此的种种推测和互相抄袭的文案,真正的原因已经无从考究——而其中留下的空白,那源自少年人或复杂或敏感又抑或如何的心思所造成的动机,就这样为后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而要让我为《我们消失的那一年》这个故事下一个定义,那我估计也只能说: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本格推理实在太过耗费作者精力,因此更多作者更喜欢把重心放在“悬疑”和“叙诡”上——通过各种手法隐瞒某种事实和人物背后联系,又在适当的时候抛出钩子令读者对真相念念不忘,虽然也相当考验作者叙事功力,但也已经被验证为一种不错的写法。于是,这个多条时间线随性跳跃、多位人物人生彼此交织的故事,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一段看起来实在过于精巧,却又在冥冥中似乎确实响应了某种“天意”的过去就此摊开。


一步错,步步错。太多人牵涉其中,倘若其中一环没有发生,那么这个故事便似乎并不会发展至最后境地。然而这并非某个人所设下的圈套,而是某种因已发生之事而产生的回应,是局中所有人毫不知情的添砖加瓦所编织而成、积重难返的悲剧。而这份源自二十年前甚至更早而产生的悲剧,甚至能够辐射至二十年后,令其再增添一个更为不堪的结局。


如何不令人叹息?



阴冷得甚至令读者发颤,这就是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觉。而作者桑文鹤,似乎实在是一个过于喜爱写悲剧的创作者,甚至这份对悲剧的执着在我看来并非出自审美偏好,而是某种发泄。在开头看似杂乱无章的种种线头,竟然最终导向的都是那道令人粉身碎骨的断崖,实在是令人无言以对,郁闷不已,又觉得好像也并非真的不可能——


那学生时代不足为外人道的不齿、憎恶、嫉恨、不甘和一时之愤,属于少年人的天真的残忍,如何不可能在某种命运偏差之后,导向那个令所有人悔恨的结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