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这片被誉为“中国西南屋脊”的神奇土地,山川壮丽,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蕴藏着丰富的光能资源,就像是大自然浑然天成的“追光赛场”,而在这片赛场上,有一群追光逐月的奋勇者们,他们开拓创新,奋勇争先的在这里奉献着他们无畏的青春,他们就是——中国能建广西工程局贵州盘州光伏项目部的“追光者”们。
在海拔超过2000米的高原之巅,在沟壑纵横的群山之间,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排列铺开,放眼望去,如同“蓝色海洋”般壮观,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仿佛海面上的涟漪荡漾,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便是贵州盘州市柏果镇铜厂沟二期农业光伏电站的光伏场区,追光者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在这里逐光而行,书写着高原山区新能源建设的壮丽篇章,为万家灯火输送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一束光有多可贵,也许只有追光者们最为了解。盘州市日照时数年平均为1606.4小时,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在1100-1300小时,盘州光伏项目采取“光伏+农业”复合建设模式,利用荒地建设光伏发电,总占地面约1200亩,主要建设20个光伏组件方阵,新建35千伏同塔双回送出集电线路全长约14.92千米。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发出清洁电能1.39亿千瓦时,节省燃煤约4.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7万吨,对有效优化区域新能源结构,实现盘州市生态优先、绿色引领光伏发电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追光者们需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由于项目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较为严酷,昼夜温差大、氧含量低、紫外线辐射强,而且铜厂沟地少山多、三面环山等地形特点,如何避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和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发电效益最大化,同时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风力和极端气象等因素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巨大挑战。
“胸有成竹,心中有数,方能运筹帷幄,项目建设同样如此,对施工进度的把控,必须清晰掌握每个节点的施工任务,深入剖析每个阶段的重难点与挑战。”项目经理杨杰道出了项目高速建设的“秘诀”。光伏组件是整个发电系统的“造血细胞”,光伏面板更是贯穿项目建设始终的重中之重。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部在解决供货问题下足功夫,从“源头”上把控材料采购权,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计划,做好备料、供料工作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的路线,对塔材、光伏板等重点材料,更是提前定制,并派出专人赴江苏、天津、湖南等供应厂家进行实地监工生产,有效保障物资的充足性和质量的卓越性。
然而,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极为复杂,山体绵延陡峭,道路九转十八弯,最陡路段坡度达45度,最窄路面仅2.5米,对材料及设备运输构成了巨大挑战,成为制约项目进度的重要因素。“光伏组件是每个施工方阵区域最重要的材料,冻雨和降雪等天气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必须抢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将关键的光伏组件配置到位。”面对这种情况,项目部经过科学分析,决定采用大车转小车的转运方式,虽然每次至少需要三次转运,最多甚至需要五次,但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材料安全、高效地运抵指定位置,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古人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光伏组件的选型与布局优化,便是这磨砺工具的关键环节。光伏组件支架采用双立柱支架,每个组串安装26块单晶硅电池板,每组支架上布置26块组件。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部深入了解了各地块的具体条件,综合考虑实际影响因素,白天到施工现场踏勘,及时与现场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沟通,晚上则加班进行精确的计算,充分考虑最初的设计意图,不断和专业负责人深入探讨,优化调整箱变最佳布置位置。此外,基于公司丰富的施工经验,对光伏支架斜撑进行了多次精细的推算,成功优化设计,并经过设计院的严格审核成功通过实施,不仅减轻了支架斜撑的重量,还显著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材料成本。
在盘州,一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道出了这片土地的自然条件之恶劣。对于项目推进来说,更是重重挑战。大风、大雾、大雪和冻雨等极端天气频发,给项目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按业主的时间节点要求,项目部倒排工期,统筹规划,合理划分施工区平行、流水作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所有管理人员,靠前指挥,有效组织各生产要素,科学、合理安排各工序的紧密衔接,建设现场打桩施工、基础浇筑、支架安装、送出线路工程等多个施工作业面全面展开,先后克服光伏区光伏单元施工安装工程、集电线路铁塔施工组立等困难,其中,37号集电线路塔基基础开挖是项目施工中最具挑战的任务。
37号集电线路塔基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附近,地形复杂,树林茂密,导致基础开挖不能采用爆破作业,且机械设备难以进场,使得基础开挖工作异常艰难。面对这种情况,项目部工程管理部全体人员没有丝毫退缩,在零下3度的低温环境下,采用新工艺水磨钻进行开挖,通过24小时轮班值守,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奋战,成功完成了深度达5.8米的开挖工作,楞是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啃了下来,完全达到了业主对混凝土浇筑条件的严格要求,有效保障了项目施工进度。
佳期在盼,万众期待。在冲刺“首投”的关键阶段,追光者们干劲满满,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人头攒动,开足马力推进各项工程任务。然而,天意难测,12月的盘州被一夜大雪覆盖,山上的严寒和冰冻给交通带来巨大困扰,设备和材料难以顺利运送上山,工人们也无法正常出勤,建设工期节点迫在眉睫。
在冰天雪地的光伏场区,支架上结满了厚厚的冰层,项目管理人员始终坚守岗位,为了掌握现场情况,翻山越岭,跑遍场区,检查责任区域内线路、管道、设备设施有无因冰冻损坏可能,并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采取措施,在山路临边一侧设立安全警戒标识,车辆装好防滑链,一趟趟地接送工人抵达各光伏场区,顶风冒雪,克服冬季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全身心投入到项目施工中,高效解决了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各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