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基动部队
大成基金理财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陈若琳,有新消息 ·  10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突发!广东一公交车起火,6人遇难 ·  10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突发!美国两架飞机相撞 ·  昨天  
厦门日报  ·  冲上热搜!申公豹“代购药单”火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基动部队

深度解读 | 智能控制器行业专题:专业分工下产业东移,国内厂商的星辰大海

基动部队  · 公众号  ·  · 2021-03-11 09:39

正文

投资建议: 行业产能出清,龙头积极扩产且具备较强研发实力、成本和规模优势,能更好匹配下游客户的需求,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智能控制器是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脑,行业天花板高、集中度低,下游应用场景分散。 智能控制器位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为电子元器件,原材料分散,下游为终端厂商,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业设备装置、智能家居、锂电池、医疗设备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智能控制器国内外企业众多,主要分为三个梯队:欧美大规模专业制造商、中等规模智能控制器厂商和小规模厂商。行业市场空间万亿级,天花板很高。

智能控制器行业面临六大变革,产业东移下国内第三方厂商迎来量价齐升新机遇。 (1)万物互联、智能化趋势浪潮,智能控制器量价提升;(2)家电、电动工具等智能终端品类不断增多;(3)智能控制器专业性升级,外包成为趋势,ODM/JDM比例不断提高;(4)国内供应商技术实力提升,具备成本优势,海外订单向国内转移;(5)产能出清,龙头积极扩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6)打造物联网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下游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电子等细分领域空间广阔,国内厂商渗透率仍较低,未来提升空间广阔。 (1)家电:空间1500亿元,智能化程度和外包趋势持续深入;(2)电动工具: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几家头部大客户手中,在大客户做大做深是关键;(3)汽车电子:空间至少是家电的4倍,有望复制家电模式打开新空间;(4)锂电:锂电控制核心是一种智能控制技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是需求主力;(5)工业:以步进及伺服驱动与控制产品为主,主要面向3C和电子设备厂商。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涨价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贸易摩擦的风险。

01 智能控制器
智能终端的“大脑”,市场空间广阔

1.1.定义 :智能控制器是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脑”,种类繁多

智能控制器是智能终端设备的“大脑”。 智能控制器一般以MCU芯片(微控制器)或DSP芯片(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加以外围数字电子线路,按照不同的要求置入计算机软件程序,是集成通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而成的核心控制部件。智能控制器为达成特定目的而设计,使终端整机产品在原有基础功能上进行拓展,是典型的嵌入式软件产品。目前,智能控制器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业设备装置、智能家居、锂电池、医疗设备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产品种类繁多。

从整个产业链细分来看,智能控制器位于产业链中游,上游为电子元器件,原材料分散,下游为终端厂商,应用场景丰富,市场广阔。 智能控制器行业的上游原材料主要是集成电路、PCB、电阻电容、分立器件等电子元器件。中游智能控制器厂商中,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分工以及我国控制器行业的迅速发展,细分市场将持续发展。

上游场景中,智能控制器所需原材料分散,对单一供应商依赖程度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约八成。 上游供应商分散,智能控制器厂商选择空间大。目前,除高端IC芯片仍依赖国际进口外,其他电子元器件已经大部分做到国产替代。国内元器件技术水平提升,工艺水平日趋成熟,国内电子元器件发展迅速;海外电子元器件一般采用经销模式销售。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电子元器件种类齐全,配套设施完备,对我国智能控制器厂商的采购、选品有积极作用。同时,原材料采购占整个成本的大部分比重,以贝仕达克为例,近几年主营业务成本的直接材料占比在76-80%之间。

1.2.  空间:行业天花板较高、集中度低,汽车、家电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较大

专业智能控制器厂商市占率低,且终端厂商将智能控制器外包成趋势,行业天花板较高。 智能控制器是万亿级别的大市场,增速稳定前景远大。但目前国内控制器代表企业,拓邦股份、和而泰等的营收规模均在百亿以下,在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电子细分领域的份额均为个位数,远达不到垄断规模,整个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智能控制器市场主要是专业智能控制器厂商和终端产品厂商研发自制。随着终端产品厂商竞争越发激烈,终端厂商对专业化要求提高、成本管控加强,正逐渐将智能控制器外包给专业厂商生产,专业智能控制器厂商市场份额仍有充足提升潜力。
从细分市场来看,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市场占比近半,规模较大。 智能控制器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工业设备装置、智能建筑与家居、健康与护理等众多领域。赛迪智库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智能控制器应用领域中,汽车电子占比23.3%,家用电器占比13.7%,电动工具占比12.9%,市场规模较大:

家用电器是国内智能控制器最经典的应用场景,市场稳定,正寻求智能家居作为新的发展点。 中国是全球“家电制造中心”,家用电器的制造生产需求推进了智能控制器的生产和制造。中国家电行业发展,从传统机械式家电发展到单体智能家电,目前正进一步发展到互联智能家电,构建智能家居。从而家电智能化要求提升,推动智能控制器下游应用市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电动工具行业集中度较高,毛利率较高,获取利润更充足。 全球电动工具行业集中度高,2017年,以美国史丹利百得为首的前五大电动工具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合计达56.31%。智能控制器厂商从电动工具行业获取的利润更高。

汽车电子:在智能控制器下游终端应用中所占份额最大,价值量高,当前国内厂商正在突破,且电子化趋势不断加强,市场发展空间大。 电子智能控制器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部件,近年,随着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器市场进一步扩大。

从行业整体局面来看,行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垄断;厂商主攻细分市场,多年发展已形成较高市场壁垒,优势稳定。 智能控制器处于整个行业链中游,对应下游产品众多,针对不同的订单要求,智能控制器厂商需要做出定制化、个性化的方案设计,电子智能控制器的技术、设计方案、呈现形式千差万别。因此,纵然是龙头厂商,也很难形成垄断的局面。目前,多数智能控制器厂商主攻细分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占市场空间,形成规模效应,经过多年积累,能更好的达成订单要求。当下,智能控制器更新换代快,下游厂商定制、个性化要求高,综合要求控制器厂商技术、研发能力强,响应速度快,技术工艺高,从而形成了中高端市场的较高壁垒,市场较为稳定。如下图所示,以汽车家电、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智能控制器上游细分市场,产品众多,设计出来的产品以及对应的智能控制器更是要求不一。

1.3. 趋势:国际龙头多元化业务集团,国内厂商崛起,专精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器国内外企业众多,主要分为三个梯队:欧美大规模专业制造商、中等规模智能控制器厂商和小规模厂商。 第一个梯队,它们发展早,研发能力突出,在细分领域高端市场的市占率高。第二个梯队,国内大部分专业电子智能控制器厂商。他们同样具有研发能力,占有细分领域中高端市场,但均弱于第一梯队。第三梯队为众多的小规模厂商,研发能力较弱,主要在技术简单的小型家电控制领域。

海外龙头控制器企业为多元化业务集团,智能控制器业务收入高,但营收占比少,国内代表控制器企业专注集中控制器产业,营收比重高。 第一梯队国外龙头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多轮收购或并购下,智能控制器多数成为下属的业务之一,整体智能控制器产业营收占比少。国内厂商发展时间较短,主营仍为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毛利率方面,国内双空头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生产的控制器产品方面,进入壁垒高,市场份额稳定;反观国内五家企业,目前赢利点主要是家电家居智能控制器。

1.4. 展望:以史为鉴,准备充分面向未来,且符合当下配置风格

国内厂商经历2018年电阻电容涨价后充分做好了供应链管理,合理运用金融工具弱化汇率波动风险,在未来的竞争中大概率能延续竞争优势。 (1)下游行业景气度:下游主要应用领域的代表厂商2021年收入指引来看仍然保持高景气,国内厂商2020年获得较好增长的主因来自于专业分工下的外包和国内厂商的研发、成本、交付优势,来自疫情的海外订单转移是次要因素,所以我们判断2021年国内厂商的份额有望随着下游高景气继续提升;(2)供应链管理:2018年经历了行业上游电阻电容大幅涨价,国内厂商普遍加强了供应链管理,对上游原材料提前锁价、大厂商享有优先分货权等,芯片缺货的情况还需观察持续性,即使有影响对毛利率的冲击也不会像2018年;(3)汇率波动:采用套期保值等金融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
宏观环境变化、市场风格切换之下,具备稳定增速、低估值的智能控制器行业配置正当时。 在美债收益率上升、核心资产估值下杀明显、抱团股或有瓦解风险的市场风格切换时期,过去和未来业绩增长稳定且低估值的中盘蓝筹更具配置价值。我们对比了通信行业中典型的几个制造业领域,控制器子板块2021年一致预期增速34%仅对应28.2倍估值,较其他几个子板块有显著的估值吸引力。

02 六大变革
国内第三方厂商迎来机遇
智能控制器量价齐升

2.1. 变革一:万物互联、智能化趋势浪潮,智能控制器量价提升

我国物联网规模复合增速高达25.71%,开启万物互联时代。 IOT Analytics的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17亿,首次超过非物联网连接数,实现历史性突破。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增长到309亿,远超过非物联网。其中,中国物联网连接数达到36.3亿,占比超三成。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突破1.7万亿元,过去十年行业复合年均增速达到25.71%,智能时代加速到来。
物联网市场不断发展,产业前端感知层核心元器件智能控制器量价齐升,龙头销量突破1亿个,ASP增长近10元。
2.2. 变革二:家电、电动工具等智能终端品类不断增多

传统家电行业销量增速趋缓,大型家电户均保有量超1台,格局稳定,面临天花板现象。 近年来,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传统大家电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存量饱和,竞争激烈。2019年,空调销量达到1.5亿台,冰箱和洗衣机销量分别达到7800、6600万台,近三年传统白电市场销量持平,增长趋缓。2018年来,大型家电户均持有量增速趋缓。2019年,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型耐用品家电户均保有量基本超过1台,大型生活家电全面普及,传统大家电面临天花板现象。
家电产品逐渐向智能高端转型,小家电行业深度受益、爆品频出。 近年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人民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消费升级大势所趋。具体到家电行业,智能精致小家电产品提升生活品质,需求大幅提升。以疫情为契机,催生“互联网+消费”新业态,小家电产品得益于线上平台推广,爆品频出,以高性价比、个性化设计赢得高成交额和市占率。绞肉机、空气炸锅、电烤箱、面包机等智能小家电产品满足客户精细化需求,深受用户喜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用户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电动工具品类丰富,覆盖更多应用场景,逐渐向无绳化、锂电化、小型化发展。 电动工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园林、建筑等加工过程中,行业市场空间巨大。随着锂电不断发展,充电式电动工具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无绳化、锂电化、小型化使得电动工具更加便捷,贴近消费需求。电动工具品类不断丰富,精确匹配更多应用场景。行业龙头实施品牌和品牌多元化战略。电动工具龙头制造商在电机领域深度拓展。
汽车发展进入成熟阶段,龙头汽车制造商品牌系列迅速增加,产品加速升级迭代,汽车功能不断丰富,提升用户体验,以抢占市场份额。 近年来汽车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汽车销量增速趋稳,各大车企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细分市场进行精准化营销,从而抢占更大市场份额。龙头汽车制造商自1929年推出甲壳虫系列汽车,1973年推出Passat中型乘用车,1974年销售Golf紧凑型乘用车,不断扩展乘用车产品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进行兼并和收购,以完善MPV、SUV、跑车产品系列。
传统汽车市场格局趋稳,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加速普及,新能源汽车突破式发展,互联网+造车趋势明显,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大有可为。 我国汽车销量自2010年起连续八年狂奔后达到2808万辆,此后传统汽车市场格局趋稳,2020年汽车销量下降到2531万辆,汽车行业发展进入“高原期”。各大车企为抢占更大市场份额、突破困境,积极进行产品升级,发布电动车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出智能化、互联网+汽车产品提升用户用车体验。在产业政策和补贴的支持以及动力电池企业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从0到1突破发展,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36.7万辆,同比增速达10.9%,渗透率达到5.4%。在绿色发展战略背景推动下,汽车电动化趋势显著。随着5G商用不断普及,车联网应用不断落地。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汽车OTA、车载娱乐系统、多样化智能互联应用、数字化驾驶舱、驾驶室数据管理系统、人车交互系统等应用场景落地,为消费者带来更好体验,同时提升定制化汽车电子智能控制器需求,智能控制器行业利好。
2.3. 变革三:智能控制器专业性升级,外包成为趋势,ODM/JDM比例不断提高

智能控制器产品毛利率比下游整机产品毛利率低约16%,剥离和外包智能控制器业务使得整机厂商毛利率提高。 以国内家电行业为例,家电行业平均毛利率达到33%,利润空间广阔。相比之下,智能控制器产品平均毛利率较低,仅为27%左右。和而泰、和晶科技的家用电器智能控制器产品毛利率仅为16-17%,与家用电器整机相比无法望其项背。家电产品平均毛利率比家电智能控制器高约15pct,因此将智能控制器交予第三方设计和生产会更加经济,下游厂商剥离这一业务会使得利润提升。
随着智能终端品类日渐复杂,智能控制器专业性要求提升,专业化分工趋势明显。 海外知名家电厂商外包智能控制器占比七成左右,龙头智能控制器制造商ODM比例突破50%。智能控制器目前属于非标定制化技术密集型产品,核心技术包括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传感技术、软件和通讯技术、电磁兼容等多项技术。随着下游智能家居、电动工具等行业产品品类日渐丰富、应用场景加速迭代、功能日趋复杂,智能控制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需要极强的研发能力以及丰富的生产经验以迅速反应其需求。海外知名家电厂商外发智能控制器订单70%左右,终端厂商将智能控制器交由专业的第三方厂商生产趋势明显。专业化分工背景下,智能控制器生产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2.4. 变革四:国内供应商技术实力提升,具备成本优势,海外订单向国内转移

国内供应商优势一为具备较强研发能力:国内智能控制器供应商实力提升,研发能力不断增强。
国内供应商优势二为具备成本优势:本土制造厂商享受工程师红利,中国劳动力成本仅为美国和德国1/4,智能控制器厂商人均薪酬仅为发达国家1/3水平。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制造业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加强,享受工程师红利,在全球颇具成本优势。智能控制器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技术人员的薪酬显著影响智能控制器制造商的利润水平。我国技术人员薪酬较低,本土厂商具备劳动力成本优势。此外,中国运输网络发达、产业集群、产业链配套完整,具有运输成本和原材料采购成本优势。
国内供应商优势三为可实现快速交付:本土龙头智能控制器制造商多数7*24服务响应,15天即可完成首样交付。 通过几十年的相关产品深耕经验,龙头智能控制器厂商能充分适应下游终端产品更新换代,快速响应、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在上述三点原因驱动下,国外订单逐渐向国内转移,智能控制器产业格局东升西渐,国内厂商崛起,海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东移大势所趋。 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具备成本优势,研发和ODM能力不断提升,交付速度快,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和下游产品变化,深受国际知名制造企业青睐,近年来海外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在制造业不断向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控制器专业性和附加值提升,生产和消费格局持续东移。海外订单逐渐向国内转移,国内厂商深度受益。

国内智能控制器厂商人均创收逐年提升,年均复合增速10%,但相比于物联网产业链其他设备制造领域,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在下游智能终端制造商践行外包和专业化分工、大量国际龙头订单国内转移的趋势下,智能控制器行业人均创收大幅提升。但智能控制器行业人均创收(70万)与无线与传输设备的光模块(111万元)、物联网网络层的通信模组(172万元)等以海外需求为主的国内设备其他制造领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智能控制器行业发展和上升空间广阔。
2.5. 变革五:产能出清,龙头积极扩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智能控制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从2014年到2019年,智能控制器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行业集中度提升原因之一:国内智能控制器龙头厂商具备较强研发实力、成本和规模优势,下游厂商需求增加,体现为龙头产能饱满。 国内智能控制器行业龙头厂商在手订单充沛,产销率常年保持在极高水平,现有产能不能满足销售需求。

行业集中度提升原因之二:国内智能控制器龙头厂商具备较强募资能力,积极扩产以抢占更大市场份额,体现为龙头积极募资建设厂房、扩张产能。 国内厂商具备研发实力和成本优势,可实现快速交付,国内外下游智能终端厂商将日益复杂和专业化的智能控制器外包给国内厂商的趋势明显。在外部需求持续增加和产能持续出清的情况下,国内龙头智能控制器厂商积极扩产,旨在占领更大市场份额,降低单位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2.6. 变革六:打造物联网平台,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智能控制器厂商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以智能控制器为中心的C-LIFE和T-SMART物联网平台落地,全面打造大数据闭环,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随着物联网产业不断发展,智能控制器厂商大有可为,通过智能控制器和配套智能硬件产品搭建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有效整合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分析、数据交互共享、设备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全链条应用和纵向一体化发展。
03 下游细分领域空间广阔
国内厂商渗透率仍较低

3.1. 汽车电子:空间至少是家电的4倍,有望复制家电模式打开新空间

汽车行业持续发展,汽车电子渗透率稳步提升,汽车电子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首先,汽车电子市场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而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576.9万辆,产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在汽车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提升的同时,中高级乘用车在其中的占比也在稳步提升。由于汽车电子产品与汽车存在较为稳定的配比关系,汽车电子行业也将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同步前进。第二,消费者对安全、舒适、智能化等需求日益提升,新车汽车电子装配率提升。据中国汽车网数据,2019年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和空调系统的渗透率分别达95%和70%,汽车电子渗透率显著提升。第三,新能源汽车电子装配率高,汽车电子市场增长受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拉动明显。2017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的营业收入规模为795亿美元,同比增长9.96,预计2019年将达到962亿美元。随着电动汽车产销的增长以及汽车电子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汽车电子市场迎来扩容机遇。
汽车电子产品包括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装置。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是需要与车上的机械系统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具体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即车身电子ECU)。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没有直接关系,具体包括汽车信息系统(即行车电脑)、辅助驾驶系统、汽车音响与影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及上网设备等。
不同品类的汽车电子产品从构成上来看主要三个部分,分别是汽车传感器、汽车控制器和汽车执行器。 汽车电子产品应用的具体原理为:汽车传感器将汽车内外部的环境情况发送至控制器,然后控制器根据所接受到的指令做出相应判定并向软件发出指令,软件将处理指令传至执行器中,由执行器执行所需的一系列操作,以保证汽车内外环境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在整个过程中,汽车控制器扮演了“大脑”的角色,是汽车软件的物理载体。以发动机控制器为例,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传感器监控引擎来决定注油量、点火时间和其他参数,实现对汽车运行的控制。

传统汽车电子电气(E/E)架构为分布式,ECU数量随功能增加而线性增加;但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DCU有集成ECU的趋势。 汽车的电气电子架构具体是指汽车的传感器、执行器、ECU、线束以及车身系统等整车软硬件总体布置方案。分布式架构是汽车机电一体化初期采用的架构形态,此时汽车的每个功能系统拥有自己的ECU、传感器、执行器,彼此之间互相独立。但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新功能被引入,ECU不断增多,这就给总线带宽和传输速率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厂商倾向于推动汽车E/E架构向集中式演进,将分散的ECU集成到算力强大的DCU中;但对一些实时性、安全性较高的功能仍使用ECU控制。在短期内,ECU不会完全被DCU取代。

我们估算全球汽车电子控制器市场规模约为6503亿人民币,天花板较高,市场空间广阔。 由于型号和配置不同,汽车搭载的ECU数量也不同。此外,根据麦肯锡调研,高端车型的ECU数量已经高达150个。为了谨慎起见,在估计市场规模时,我们取单车搭载控制器数的最低值,即48个作为计算依据。根据产业链调研,控制器单价均值为150元/个,则单车控制器总价值量为7200元。2019年全球汽车销量9032万辆(Moody’s Investor Service数据),基于此我们估计全球汽车电子控制器市场规模约为6503亿元,天花板较高。
汽车产业链亟待降本增效,控制器外包或成趋势,有望复制家电之路。 第一,汽车控制器的技术门槛较高。汽车控制器涉及电子技术与机械系统的结合,需根据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需求将控制器产品的通用功能嵌入汽车机械系统,需要开发者有较强的技术实力。第二,汽车行业竞争加剧,降本提效成为趋势。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下滑,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寒冬;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势力崛起,加剧了汽车行业的竞争。第三,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已经成为各大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的核心诉求,汽车控制器外包有望成为趋势。目前和而泰、科博达等公司均已收获全球高端客户的长周期大订单,这表明公司的研发、制造能力得到了Tier1客户的进一步认可。在未来,这些控制器厂商有望逐步实现“个别用户向多个主流客户拓展、OEM向ODM渗透、非安全类向核心扩展”的蓝图,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3.2. 家电:空间1500亿元,智能化程度和外包趋势持续深入

家电行业转型升级,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家用电器发展到现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只能手动控制简单执行的传统机械家电,到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进行智能控制的单体智能家电,再到现在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可以互联互通和自我学习的互联智能家电。从家电行业的整体运行态势来看,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大家电转型升级,小家电品类扩张,助力家电市场量价齐升。 随着传统大家电存量饱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面临天花板,转型升级与智能化成为主要趋势;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品质生活理念的推广,消费者对小家电功能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化,小家电品类稳步扩张,多元产品渗透。大家电的转型升级与小家电的品类扩张,“双轮”共同驱动我国家电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智能家居开启千亿市场空间,渗透率低,增速高,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据艾媒网估算,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1800亿元,2016-2020年CAGR为30.89%,呈现极为迅速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起步较晚,与欧美等成熟市场相比,市场渗透率仍较低。在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消费者对智能家电需求的释放,国内渗透率的提升将为智能家居市场增长提供强劲动能。
估算全球家电控制器市场规模约为1500亿元。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2019年我国家电市场总销售额为8910亿元。再参考欧睿国际和艾媒数据中心的数据,中国家电销售额约为全球的26-29%,则全球家电市场总销售额为30724-34269亿元,取中值为32497亿元。家用电器行业分为两个部门,大型家用电器和小型家用电器,根据GfK Temax统计数据,大家电销售额占比约为65-70%,小家电销售额占比约为30-35%,我们假设大家电和小家电中智能控制器价值量占比分别为4%和6%,则可测算出全球家电控制器市场规模约为32497*65%*4%+32497*35%*6%=1527亿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