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物理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文化为己任。专业于物理,致力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目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大家展现一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物理

【高中物理】高中必修一牛顿运动定律考点及知识点大汇总,干货必转

环球物理  · 公众号  · 物理  · 2017-05-12 22:3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基础知识汇总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力。

3.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异体、同存、同性质”,而平衡力是“同体”。

5.牛顿第二定律 a=F/m。

6.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四性”: 矢量性、瞬时性、同体性、独立性。


对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的考查



1.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2.考查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是力。

3.考查牛顿第三定律

区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1 .合成法求合外力

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产生加速度,利用矢量合成法则;

两个力方向相同或相反时,加速度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合成法更简单。

2 .正交分解法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结合应用

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的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

(1) 分解力求物体受力问题

把力正交分解在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上,在沿加速度的方向列方程 Fx ma ,在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列方程 Fy 0 求解。

(2) 分解加速度求解受力问题

分析物体受力,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加速度 a 分解为 a x a y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x ma x Fy ma y 求解。

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关键是分析瞬时状态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
两种模型:

(1) 刚性绳 ( 或接触面 )

剪断 ( 或脱离 ) 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的时间。

(2) 弹簧 ( 或橡皮绳 )

形变量大,恢复形变需要较长时间,分析瞬时问题时弹力的大小可以看成不变。

二、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基础知识汇总

1.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纽带及桥梁


2.动力学的基本公式


3 .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解答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1) 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特点;

(2) 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或运动过程图;

(3)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解决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有两种形式的考查:

1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2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三、 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连接体问题

基础知识汇总

1. 连接体:

(1) 用细绳连接的物体系

(2) 相互挤压在一起的物体系

(3) 相互摩擦的物体系

2. 外力和内力

系统外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称为外力

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

3. 整体法

不要求知道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且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此时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这种方法称为整体法。

4. 隔离法

需要知道系统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这种方法称为隔离法。

简单的连接体问题

选择原则:一是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少。

1. 求解连接体的内力时,先整体后隔离

先用整体法求出系统的加速度,再用隔离法求解出物体间的内力。

2. 求解连接体的外力时,先隔离后整体

先用隔离法分析某个受力和运动情况,求加速度,再用整体法求解外力。


系统中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在整体法中的应用

1. 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系统看成一个整体,分析受力及运动情况列出方程。

2. 若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

m1 m2 的加速度分别为 a1 a2 ,可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F m 1 a 1 m 2 a 2

3. 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

将各物体的加速度正交分解后,物体系统牛顿第二定律正交分解式为

∑F x m 1 a 1x m 2 a 2x m n a nx

∑F y m 1 a 1y m 2 a 2y m n a ny

四、超重和失重现象

基础知识汇总

1 .超重与失重

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

a g 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 .实重与视重

实重即物体的实际重力, G mg ;视重即看起来物体有多重,它的大小等于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者对悬挂物的拉力的大小。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1. 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

临界点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1 )与速度方向无关,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 .

2 )加速度具有竖直向上的分量,超重;加速度具有竖直向下的分量,失重。

(3) 发生超重或者失重,变化的是视重。

(4) 完全失重是物体的加速度恰等于重力产生的加速度。

2. 超重和失重的计算

(1) 超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上, F =mg+ma

(2) 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下, F =mg-ma

五、牛顿第二定律的临界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的临界问题


当物体的运动变化到某个特定状态时,有关物理量发生突变,该物理量的值叫临界值,该特定状态为临界状态。

需要在给定的物理情境中求解物理量的上限或下限,关键点:

1 )临界状态的由来

2 )临界状态时物体的受力、运动状态的特征

1. 常见类型:

1 )相互接触的两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是 N 0

2 )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 T 0

3 )存在静摩擦力的连接系统,相对静止与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 f f m

4 )与弹簧有关的临界问题:

最大速度问题

与地面或与固定挡板分离

挡板与物体分离的临界条件是:加速度相同,弹力为 0

2. 分析临界问题的思维方法

1 )极限法;( 2 )假设法;( 3 )数学法。

六、传送带及板块模型问题

传送带问题

1. 匀速传送带模型

2. 物体轻放在加速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

(1) 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而传送带加速度相对较小,物体先加速,当物体速度增大到和传送带相同时,物体和传送带一起加速运动。

(2) 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小,而传送带加速度相对较大,物体一直向前加速运动。

板块模型

1 .模型特点

滑块 —— 滑板类问题涉及两个物体,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2. 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从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同向运动,滑块的位移和滑板的位移之差等于滑板的长度。

反向运动,滑块的位移和滑板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滑板的长度。

3. 解题思路



往期精彩回顾

高中知识点:

运动的描述| 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相互作用

初中知识点

质量与密度 | 常见的力 | 运动和力 | 压力压强 | 浮力| 简单机械 | 功与机械能 |声现象 | 光现象 物态变化 | 热与能 | 电流与电路 | 电压和电阻 | 欧姆定律 | 电能与电功率 | 电热与安全用电 | 电与磁 | 信息的传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