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DeepSeek火爆全网:人和人最大的差距, ... ·  昨天  
BioArt  ·  Genome Research | ... ·  昨天  
生物制品圈  ·  阿斯利康抗PD-L1单抗癌症新药新适应症在华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把女儿养成“白眼狼”后,我才明白:一定要让孩子吃这种苦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07-08 12:00

正文


前段时间刷到一个帖子,一位女生晒出高考后的预算清单。
手机3000,电脑4000,化妆品500,衣服500,生活用品500。
妈妈看到后,说最近手头不宽裕,先给她转4000,剩下的之后给。
女孩觉得委屈,评论区也很多人骂这个妈妈。
说什么有钱生,没钱养,难道就不知道提前给孩子准备一笔钱。
看完我心里五味杂陈。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花着父母的钱,这么理所应当呢?
仔细想想,孩子也不是天生不体谅父母,而是环境和家庭教育塑造的结果。

01
不了解 赚钱的辛苦
孩子花钱就会没有尺度

我们那一代的孩子,从小就有自己赚钱的体验。
记得我小时候,零花钱不够花,就和小伙伴到处找废铁拿去卖。
家里的报纸、纸箱、饮料瓶各种能卖的东西,都集中起来拿去换钱。
辛辛苦苦,却换不了几块钱,所以从小就知道赚钱不容易。
父母工作的辛苦,我们也能看得见。
像我在乡下长大,父母在家务农,我从小就跟着干农活。
每一分钱,都是汗水换来的,能感同身受父母养家的艰辛。
现在的孩子不一样。
一方面,他们在手机支付的环境中长大,对钱没有太多概念。
在他们看来,想买什么东西,爸妈按按手机,就会自动送上家门。
孩子看不到金钱的交易过程,花起钱来自然没有尺度。
新闻报道里,经常看到有十几岁的孩子,花几十万打赏主播。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的工作一无所知。
他们看到的,是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下班回家后就拿着手机。
这会给孩子一种错觉:爸爸妈妈赚钱很轻松。
所以他们不觉得七八千块钱的手机贵,也不认为对父母来说有压力。
孩子离具体的生活越远,越难共情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02
父母越舍得砸钱
孩子越不懂得感恩

我们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收入来源少,大部分是穷养。
现在的父母,不管家里条件好不好,都想给予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
穷家也富养,孩子想要什么都无条件满足。
不仅有爸爸妈妈提供的经济保障,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宠着。
表姐的儿子,就是被一路宠大。
作为家中独子,爷爷奶奶把她捧在手心,父母也倾其所有培养。
他们在儿子身上的花费,甚至超过经济能力承受的范围。
表姐在服装厂工作,表姐夫在工地,两个人赚 都是辛苦钱。
自己不舍得吃穿,却坚决不苦孩子。
从小到大,表姐的儿子穿的都是名牌衣服、鞋子,零食也不断。
孩子想要手机、电脑,他们也二话不说,直接就转账回家让儿子买。
中考表姐的儿子没考好,他们又是砸几万块钱往市里的高中送。
总之,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予取予求。
用自己吃糠咽菜省吃俭用的钱,尽可能给孩子提供锦衣玉食的生活。
在物质上被过度满足,孩子心安理得接纳,最后花钱也会变得理所应当。
稍微有一次不被满足,反而会指责父母不够付出。
作家刘墉说:
“许多家长说生活太好了,孩子不懂得珍惜, 因为孩子已变成笼子里的小鸟,天天等你喂。”
父母太无私,孩子就自私; 父母无原则满足,孩子就会过度索取;父母给 越多,孩子感恩之心丧失越快。
03
体会生活的苦
才能养出懂感恩的孩子
不少家长习惯于苦口婆心劝说,告诉孩子自己赚钱有多辛苦。
说得越多,效果越差,孩子越反感。
与其费尽口舌讲道理,不如把真实的生活展现在孩子面前。
1、家里什么条件,就怎么养孩子
秉持“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有的父母拼命砸钱。
我有个远房亲戚,月收入6000,从小对女儿就坚持“富养”。
吃的是进口的,穿的是名牌,上的是最贵的私立学校。
背后我们都知道,亲戚夫妻两人经济压力很大,欠了不少外债。
但女儿不在乎,还滋生了虚荣心,什么都要最好的。
错误的养育方式, 父母不堪重负,孩子自私自利,不懂感恩。
正确的教育理念,一定是家里什么条件,就怎么养孩子。
尽能力给孩子好的生活,但也不要超过自己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
不要过度营造虚幻的富裕假象,让孩子活在幻觉中。
而是让生活落地,让孩子知道正常的消费水平,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设身处地为父母考虑,感恩父母的付出。
2、父母的辛苦,要让孩子适当看见
挥霍的背后,是对赚钱这件事没有具体的认知。
让孩子适度了解父母的辛苦,才会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
看过一段泪目的新闻。
河北一个小男孩在课堂上,被问到最想和爸爸妈妈说的话。
他满是叮嘱:“别不吃饭,别熬夜,别每天三四点睡觉……”
说着说着他就落泪了。
他还说以后自己要在家附近工作,每个月都给爸妈打钱。
懂事的背后,是他目睹了父母的艰辛。
父母在北京从事着垃圾分类的工作,小男孩在假期的时候去过。
他看到父母从早上七点,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经常顾不上吃饭。
当赚钱变得具体时,理解了父母的不易,孩子才能学会体谅。
前央视主持人王小骞在新书曾说:
“富养孩子有四个层面,分别是:肯为孩子花钱,肯为孩子花时间,肯为孩子学习,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只为孩子花钱,是教育最大的失败,也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活在“真空”的生活中,孩子永远不知人间疾苦。
智慧的父母,都懂得让孩子吃点生活的苦,体验生活的真实环境。
只有这样,他们才懂珍惜,才会感恩,才知感激,才知道安逸的生活来之不易。

图文授权转自公众号:洞见父母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