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史上最厉害的乞丐,一生娶了四个寡妇,47岁起 ... ·  3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近代“3大战神”:林彪、薛岳、白崇禧,谁的军 ... ·  昨天  
鱼羊史记  ·  男女间生理性喜欢,这些反应真的很明显 ·  昨天  
国家人文历史  ·  辉煌一时的美国铁路,为什么越混越差? ·  3 天前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昨天  
高山流水的心语屋  ·  东拉西扯:证明丈夫“举”或“不举”,竟然要众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低配版喀秋莎:二战苏军的M-4自行迫击炮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12-18 11:00

正文


二战期间,苏联曾经把82mm迫击炮装在M72摩托车的挎斗位置,由此形成了一种简陋的自行迫击炮。这是一项成功的创举,但摩托车无力携带太多弹药,也无法承载大口径迫击炮,只适合侦察部队使用。由此,适用于摩托化部队的大口径或多管自行迫击炮的研发就提上了日程。
1942年,由从列宁格勒疏散到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专家德尔津斯基牵头,辅以几位军方工程师带领的监制、样车建造和顾问团队,开展了卡车底盘自行迫击炮的研究。

苏军当时装备的120mm重型迫击炮可以用畜力或机动车拖曳,但拖曳时的最高时速不宜超过15km/h。如果用卡车运输,卸载和准备的时间又很漫长,提高战术机动性的需求十分紧迫。此外,120mm迫击炮虽然威力和射程都远不如每次可以齐射16枚132mm火箭弹的“喀秋莎”BM-13火箭炮,但装填时间则短得多,弹药也更为廉价,不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显眼的尾焰,也不会发出惊天动地的啸叫声,可以和“喀秋莎“形成互补。最后,120mm迫击炮还是一种廉价而常见的化学武器投放工具。综合以上几点考虑,苏军选择了已经广泛装备部队的M1938 120mm团级迫击炮作为自行化研究的对象。
M1938 120mm迫击炮是苏联步兵团最依赖的支援武器,装备数量巨大,它的一些改型至今仍在服役。
德尔津斯基等人在1942年11月完成了一辆样车,命名为“M-4自行迫击炮“,本质上就是用一辆ZIS-5卡车搭载4门120mm迫击炮的产物,单车火力相当于一个迫击炮连。4门迫击炮被分成上下两排固定在一个框架结构上,为了承受更大的后坐力,迫击炮底座和撑脚都是重新设计的、结构更为结实的型号。这套四联装迫击炮平常固定在ZIS-5卡车货厢后部,为了做到在作战时可以直接把底座放到地面,在货厢后部中间位置开出一个方形开口,炮管穿过开口和底座连接,底座在行军时悬挂在车尾。

迫击炮底座穿过货厢后部的开口悬挂在车尾,改装之后,卡车底盘末端的横梁被移除,失去了牵引尾钩,这意味着它将无法牵引弹药前车,携带更多弹药。

除身管和瞄准器外全部重新设计的120mm 四联装迫击炮,注意这门样炮的底座较小。原来的M1938 120mm迫击炮重量将近260公斤,这一门怕是要差不多一吨来重。


拆除靠下两根炮管之后的状态。

M-4自行迫击炮的框架上装有齿轮结构的简易高低机和方向机,可以左右各旋转10°。中央体积较大的手轮是高低机,左侧较小的是方向机手轮,瞄准器装在左侧稍高的位置。虽然底座、框架和撑脚都足够结实,能够承受四根炮管同时开火产生的后坐力,但该炮依然靠拉动四根击发操纵索开火,没有任何可以操作四根炮管同时开火的装置。实际使用中,还可以将靠下的两根炮管移除,只留靠上的两根炮管开火。

炮手在操作高低机,开火要让后面那位组员同时拉动四根击发操纵索进行,很难做到同步发射。注意这一门样炮的底座较大。

M-4自行迫击炮还装有起重能力为1.5吨的手摇绞盘,用于迫击炮收放作业。在货厢部位还加装了弹药箱,一共可以携带45枚120mm迫击炮弹。该炮炮组乘员共计需要9人,分别为驾驶员、炮班长、炮手、装填手x2、弹药搬运员x2、助手x2,除了炮班长和驾驶员坐在驾驶室里之外,其他人都坐在弹药箱顶部和货厢侧挡板的长条凳上。货厢后挡板后面安装了一个金属结构的撑架,作战时可以在撑架的帮助下,把后挡板放平至水平状态,为炮手和装填手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在侧挡板放下之后,长条凳的背面还可以当作脚踏板使用。120mm迫击炮在发射时会产生炮口暴风,但破坏力远不如喀秋莎火箭弹的尾焰,因此只需要把驾驶室后部用金属挡板遮挡,不需要在前窗加装可以升降的护板。

行军状态,此状态下的M-4自行迫击炮看起来和普通的ZIS-5卡车几乎没有区别。


挡板放下,准备放位作业。


放位和准备工作进行中。


放位完毕、装填完毕、人员就位准备开火。

实际作战中,M-4自行迫击炮既可以直接把底座放到地面上开火,也可以在迫击炮和车辆分离之后进行射击。无论哪种开火方式,都需要先把卡车停稳,放下货厢挡板,再由2-4名炮组乘员用绞盘把迫击炮放至地面。在车炮不分离的前提下,迫击炮的收放作业仅需1分钟即可完成,算上瞄准和装填的时间在内,完成放位之后的M-4自行迫击炮可在两分钟之内四管齐射11轮,破坏力相当可观,准头也远高于BM-13“喀秋莎“火箭炮。如果要采取车炮分离的方式作战,则收放作业时间会增加到10-15分钟。
苏联军方从1943年2月4日开始对M-4自行迫击炮样车进行测试,测试中,该车一共行驶了300km,最高车速在30-40km/h之间。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火炮射击测试由一个新手炮组操作进行。测试结果显示,M-4自行迫击炮的命中率和单管拖曳式120mm迫击炮没有区别。在作战时,直接从车载的弹药箱里取出炮弹进行装填能显著提高作战效率。军方对测试结果表示满意,他们还提出应该再行开发一种较轻型的双联装炮架,配合更小的GAZ-AA卡车使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