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分析了股市的本周走势,包括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的盘面情况,以及接下来的指数趋势预期。同时,还讨论了不同题材如跨境支付、化债、鸿蒙、金融等的推演和预期。
文章描述了本周四个交易日的股市走势,包括周二涨停回落、周三低开低走、周四震荡反复以及周五的低开低走。同时,提到了本周盘面的意外走势和趋势预期的改变。
根据周四和周五的走势,文章认为指数趋势演绎预期可能转为震荡形势。通过比较过去的案例,说明了对接下来的指数预期以震荡形势的可能性更大。
文章提到了跨境支付、化债、鸿蒙等题材的主线推演,包括资金尝试做情绪复苏、明日主线题材的预期以及不同题材的预期表现等。
在指数趋势演变的背景下,文章强调了在合适的节点和拐点参与的重要性,其他时间应适当等待。同时,提到了在退潮和复苏周期中的不同应对策略。
文章提到了周末消息面偏利好对明日股市的影响,并分析了短线退潮后仍然是复苏预期的可能性。
观看
注
:
文中所述文字及股票池仅作个人复盘记录使用,不作为投资建议。
本周四个交易日。
周二涨停回落,当天盘中止跌反弹过一波,
周三低开低走,午后反弹过一波,随后大跳水,
周四震荡反复,
周五低开低走。
本周盘面特别意外的是周四走势,在周二周三二连阴后并未强势
反包
修复,而是直接转弱。在当时的节点,不收长阳都算弱势。
那么,这里就涉及到趋势预期的改变。
如果周四强势修复,正常的预期走势可以联想到
年初2月份那波反弹,平稳沿着五日线运行。
但既然周四没有修复,加上周五也在调整,则指数趋势演绎预期极可能转为震荡形势。
案例也有,如20年7月份:
那波指数调整过程中,看似跌破趋势,看似长阴很害怕,可最终并没有怎么样,
大盘
只是无法着五日线走强趋势而已,但可以转为箱体形势震荡演绎。
所以,对接下来的指数预期,我觉得以震荡形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目前,不认为指数会走A。
在预期指数不走A后的震荡预期下,剩下的便是节奏问题,
也就是,寻找合适的节点、拐点参与,而其他时间适当多等一等。
周四文章聊到这波退潮,拿之前深圳华强和科森科技周四做比较,其实很多细节东西都是类似的。
那一波退潮中,华强连续大跌两天,第三天开始便有保变电气、天茂集团等逆势抱团票走出来。
这次毕竟还有高成交量的加持,理论上并不会输给那一波。
再看目前盘面周期:
节前周期启动,假期发酵高潮,节后第一个交易日高潮转分歧,原本预期周四修复,高位再启动,最终发现失败。
于是周四转为情绪退潮,当天很多人气股大跌,周五多数高位人气股补跌,延续退潮。
但这次又比华强那一次强很多,因为周五一些关键人气股大跌后并未长时间封死跌停,而是充分释放了流动性,
如国海证券并未跌停,
天风证券想走也能走,甚至还有润和软件和常山北明反核大长腿。
流
动性充分释放后会加快周期运行节奏,让混沌时间变短,
调整提前结束,让复苏提前到来。
所以,目前的情形是:
周四情绪退潮,周五退潮转修复,而接下来便是复苏周期了。
本周六的财政部会议,相关表述感觉非常积极,
看
一些机构解读也很正面,不过还有人抱怨说只提态度不提数字,但按照决策执行顺序来看,财政部该做的都做,接下来就按照程序执行了。
当下跟九月底之前有本质区别,当时量能萎缩是典型的熊市氛围,而现在不管牛市与否,只要量能维持1.5-2.0万亿,那就完全有的玩,没必要畏畏缩缩。
节后这几天调整只是改变了曾经以为的沿着五日稳步攀升的趋势预期,转变为偏向于箱体震荡型的,如上图20年7月份那一波,因此,我认为行情还没结束,无非注意下节奏。
遇见疑似退潮,适当躲一下,遇见疑似复苏,试错再回去。
牛市不牛市,不用争胜负。
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第二部分 明日主线题材推演
参考周四用华强那一波举的例子,这一波修复要比上一波快,
所以,我感觉下周资金就会尝试做情绪复苏。
一些激进的已经开始试错,而稳妥的还在等信号。
(插一句,如果要买,我认为周五尾盘炸板时是最佳介入时间,反而早盘不太想。
有兴趣留言区聊。
)
跨境支付。还是节前说过的逻辑,10月22日-24日金砖国家会议,预期推出跨境贸易支付系统金砖之桥,临近日期时适当注意下兑现,目前阶段就是信趋势的前提下去分歧博弈。个股,四方精创,小商品城,中油资本,华峰超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