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市场操纵案可以说是坐庄模式的死灰复燃。不像以往长线坐庄需要几百亿资金,这次的案件中因为该团伙没有这么多资金,因此就选择了盘子比较小的股票。”证监会稽查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马永威等人采用“底部吸筹,边建仓边拉升”的手法。引诱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参与交易。3-5个涨停之后,“一字断魂刀”式大规模出货,在跌停板上“绞杀”投资者,造成个股暴涨暴跌。
具体手法是,选择总股本较小,流通市值在30亿以下的冷门股票,低成本吸筹、控盘,不动声色地建仓。
随后在拉抬阶段,在控制的账户之间对倒,伪造交易活跃假象,引导其他投资者跟进。盘中连续高价申买,拉抬股价;分时走势直接、生硬,波动幅度较大,断层频繁明显。
在股价封至涨停的情况下,继续以涨停价大量申买,强化尾盘涨停趋势,继续诱导其他投资者跟风。出货阶段通过虚假报单撬动跌停板完成出货,诱骗其他投资者充当“接盘侠”,大量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因高位接盘被套牢。
更加需要警惕的是,马永威等人创新的操纵手法具有很强的复制性。“手法是以他们为主创造出来的,但是复制性很强,所以很快传播了。其实,这个手法是从存在已久的操纵行为衍生出来的。我们正是想通过查处这一系列的案件来打击这种行为。”稽查人员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的另一个特点是短线交易型,而非信息型操纵案件。此次马永威等人借用集中在某一地区的不同账户汇集后的大量资金实现了对股票的操纵,最终造成了较大的市场波动。
这一次案件中涉及了38个账户的原因就是利用资金掮客人头交易介绍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尽管效率低,但很难查得到、查得全。
稽查人员也提醒道:“账户在出借给违法团伙的同时,个人账户也存在很大风险,我们提醒出借方要履行好保管的义务,不能随便出借。”
与此同时,马永威等人操纵市场获取高额利益也影响到很多企业家经营的心态。
稽查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发现有些操纵的资金是来自企业的资金,因为实体经济赚得利润肯定不如金融体系里赚得那么多,特别是通过违法手段获得的利润,他们使用杠杆资金进行套利,风险很大但获利很高,这种利益对实体企业家诱惑很大,有些企业家自己不好好经营企业,就把钱交给了他们。”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6月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道:“虽然实业还没有放弃,但他们经营实体的心态已经受到了影响,因为这样来的钱总归是比正当经营实体要来得快,对企业家的诱惑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