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经介入在线
汇聚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的老中青三代精英力量,进行丰富的学术交流,共商中国介入神经放射发展未来,启动新形势下与互联网合作的新模式,分享中国神经介入临床研究的成果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神经介入在线

天坛周记|动脉溶栓后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

神经介入在线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11-24 14: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天坛医院颅内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团队周记(2017.11.20-2017.11.24)


作者:姚亮,左风同,范文峰,孙瑄,马宁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导读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残留颅内动脉狭窄,如狭窄程度重,侧支代偿差或者是内科药物治疗仍有症状反复,可以考虑再次血管内干预治疗。本周我们汇报一例动脉溶栓后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诊治过程。


病例详情

患者,男性,51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5月余加重26天”入院。患者于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持续20余分钟缓解。即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MRI检查未见新发梗死(图1)。

图1

头颅MRA检查提示右大脑中动脉狭窄,下干近端狭窄(图2)。

图2

给予内科治疗(阿司匹林100mg 1/日、缬沙坦氢氯噻嗪 80mg:12.5mg 1/日、阿托伐他汀 20mg 1/日),但患者用药依从性差。33天前(2017-10-12)再次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因症状轻微且迅速缓解遂未在意。26天前(2017-10-21)再次发作左侧肢体无力,程度加重,表现为行走费力,伴言语不清,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CT检查未见出血(图3)。

图3

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症状一过性好转后再次加重,遂在发病4小时后行动脉内溶栓治疗。


溶栓前DSA(2017-10-21)检查示右大脑中动脉M1闭塞(图4)。

图4

给予动脉溶栓(rtPA 2mg+替罗非班 7ml)治疗后血管再通,同时发现右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图5)。

图5

溶栓术后第2天(2017-10-22)行头MRI+PWI提示新发梗死、右侧大脑半球灌注减低(图6,7)。

图6

图7

经治疗患者症状减轻,出院后规律服用双抗及他汀治疗。


溶栓后第9天(2017-10-30),患者至当地省级医院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提示右大脑中动脉斑块形成(图8)。

图8

1周前(2017-11-10)患者再次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加重,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MRI、MRA检查可见新发梗死及右大脑中动脉M1段及下干狭窄(图9,10)。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图9

图10


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吸烟30余年。


入院查体:轻度言语障碍,左侧肢体近端肌力4+级,左侧巴氏征阳性。


入院查血栓弹力图AA100%,ADP89.7%。


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100mg 1/日+氯吡格雷 75mg 1/日)、降脂(瑞舒伐他汀10mg 1/日)等治疗。


头DWI及高分辨核磁(2017-11-21):头DWI可见右侧大脑半球散在新鲜梗死,信号较1周前减弱;右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上壁偏心性斑块,注药后可见强化,局部管腔不规则狭窄。


考虑右大脑中动脉M1段斑块形成,管腔重度狭窄(图11,12)。

图11

图12

术前讨论

1.患者右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症状仍发作,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存在低灌注,有介入治疗指征。2.治疗策略:患者右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病变稍长,目测接近10mm,此外病变远端分支下干较为粗大,但下干近端合并管腔狭窄,不宜作为微导丝及支架系统着陆区,在这种解剖情况下,拟选择细小上干作为微导丝着陆区,置入稍长长度的球囊扩张支架。3.相关风险:穿支闭塞、高灌注、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血管破裂等。


治疗过程简述:

全麻下右股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 6F导引导管至右颈内动脉C2段,术前造影示右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下干近端局部斑块掀起,类似夹层样改变(图13)。

图13

路图下将Transend(0.014″,300cm)微导丝越过狭窄段,放置在上干M2段(图14)。

图14

沿微导丝送入SoloFlex球囊(2.0mm×10mm)于狭窄处预扩(15)。

图15

其后造影显示有30%残余狭窄(图16)。

图16

撤出球囊,立即沿微导丝送入Apollo球囊扩张支架(2.5mm× 13mm),释放后造影支架贴壁良好,残余狭窄10%,前向血流TICI3级(图17,18)。

图17

图18

术后患者自觉言语不利较术前有所好转,查体同前。术后复查头CT未见出血(图19)。

图19

术后复查头颅CTA示右大脑中动脉支架内通畅(图20)。

图20

CTP示∶右半球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图21)。

讨论

1.本例患者因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引发急性闭塞,所幸在当地医院处理及时有效(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体征,但遗留狭窄仍反复引发症状,故予以干预治疗。2. 本例因病变解剖学特点,选择细小上干作为微导丝着陆区,术中推送和回撤球囊与支架系统时,要尽量保持微导丝稳定,减少微导丝头端损伤血管的危险。3.本例选择球囊扩张支架的直径稍保守(2.5mm),虽遗留一定残余狭窄,但减少了过度扩张潜在穿支损伤的风险。

在本文留言,点赞数最高的留言者即可获得CINS2017年会免注册费名额!!

☞☞ 名额有限!赶快动动你的手指吧!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 CINS 2017: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会议通知

推荐阅读

抢先看|CINS2017年会日程发布

CINS2017导游图|“介入之音”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病例大赛

CINS2017|卒中介入培训学院 青年教师招募暨授课大赛通知

CINS2017导游图|“介入之音”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病例大赛

CINS2017|“介入之音”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大赛病例征集通知

CINS 2017|“临床研究与论文写作分论坛”之“科研之星”参选通知

CINS2017|“介入之音”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病例大赛

CINS 2017|“神经介入并发症闭门谈”病例海选通知

通知|CINS 2017: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欢迎广大医生积极投稿,分享经典病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