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抬头
”
这一天公布的
2
月
PMI
重回扩张区间,表明经济延续了四季度以来底部企稳的态势。
一方面,
2
月
PMI
大幅回升的背后固然来自春节的季节性因素;
另一方面,
表现好于季节性的
PMI
生产指数和
PMI
新订单指数,说明年后复工复产和需求复苏其实比往年更强,这也带动了价格指标的回升。
不过,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企业整体仍处于观望情绪,二季度财政发力的节奏和空间是关键
。
“
春节效应
”
逐步消散,
2
月制造业
PMI
回升。
从历史数据来看,
历年春节时点越是前置,
2
月制造业
PMI
上升幅度越大
——
通常春节在
1
月的年份,
2
月企业可以更快地进入复工复产,因此
2
月
PMI
大概率会边际上升
;反之,春节在
2
月的年份,
2
月制造业生产还处于
“
放假模式
”
,因此
2
月
PMI
边际下降的概率更高。
在今年春节
“
落脚点
”
位于
1
月的情况下,
2
月PMI的回升并不意外。
如何解读
2
月制造业
PMI
?比起方向,更看幅度。
2025
年
2
月
PMI
环比增速为
1.1pct
,其散点位于图
1
虚线
上侧
,这说明
2
月制造业
PMI
表现
好于
“
春节扰动
”
下的季节性波动。
若剔除春节的季节性影响,我们测算
2
月
PMI
环比增速约为
0.52pct
,对应数值为
49.6%
。
从细项数据来看,节后产需两端的好转对
PMI
的拉动不小。
需求端,
2
月
PMI
新订单指数为
51.1%
(环比
+1.9pct
);生产端,
2
月
PMI
生产指数为
52.5%
(环比
+2.7pct
)。
这两个指标的表现均好于春节效应下的季节性波动,说明今年春节过后,制造业复工复产较快,市场需求也迎来回升。
产需复苏下,两大价格指标双双回升。
2
月
PMI
两大价格指标都有明显上升,其中
PMI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
50.8%
(环比
+1.3pct
)、
PMI
出厂价格指数为
48.5%
(环比
+1.1pct
)。
节后
表现好于季节性的产需两侧
助力价格指标的回升,这也预告了
2
月
PPI
大概率将会得到修复
。
另一
“
好消息
”
是
“
出口热
”
的态势还未结束。
2
月
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
48.6%
,虽然暂未回归到荣枯线之上,但其
2.2pct
的环比增速还是跑赢了季节性。说明节假日影响散去、国内外工业生产逐步回归正轨后,制造业企业
“
抢出口
”
的现象可能还在持续。
不过,也有一些
“
矛盾
”
的数据。
比如说,虽然
2
月
PMI
从业人员指数回升了
0.5pct
,但它的增幅明显要弱于季节性。一方面,
在产需恢复初期,企业可能优先利用现有库存或通过加班等方式提升产能,而非立即扩招员工;
另一方面,
用工需求可能因节后返岗延迟或企业观望情绪而滞后。
又如,中小型企业景气度并未修复
。
2
月大、中、小型企业
PMI
分别为
52.5%
、
49.2%
、
46.3%
,环比增速分别为
2.6pct
、
-0.3pct
、
-0.2pct
,中小型企业仍在承压运行。对于规模偏小的企业来说,年后一系列
“
稳科技
”
举措的实施效果可能还在传导中,中小企业景气度的改善存在滞后性。
再如,无论是
PMI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还是
PMI
库存指数,都证明企业信心还在恢复中。
不同于
PMI
生产指数的上升,
2
月
PMI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环比增速为
-0.8pct
,说明企业还处于观望情绪。同时,从近期趋势来看,
PMI
新订单指数的提升并未强化企业的补库意愿。
企业的观望情绪来自于外部不确定性,需要政策进一步破局。
企业信心整体趋弱的背后,很大部分是来自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尤其是在美国加征
10%关税
的情况下,这需要后续财政的进一步发力去进行对冲,二季度财政发力的节奏和空间是关键。
风险提示:
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证券研究报告:
2025年2月PMI数据点评:PMI“龙抬头”的含金量
报告撰写:
陶川 SAC编号 S010052406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