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艺术大观
》
国际第一艺术微刊 · 最受欢迎美学公号
传播: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
打开音乐
体验不一样的观赏感受!
。
。
。
贾 又 福 画 语 录
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
王恪松 贾云娣 孙玉霞 轩玉荣 孙莉 编 荣宝斋出版社
来源:贾又福工作室
本篇节选自(一百一拾五)
◎
艺 术 发 端
(上)
任何一个艺术大家
,
其艺术必发于一端
。
有什么样的发端造就什么样的笔墨
,
什么样的笔墨成就什么样的发端
。
不能单谈笔墨而置发端于不顾
。
下面首先以黄宾虹先生的山水艺术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戴月图,34cm ×34cm,2010年
在黄先生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黄山纪游、九华山纪游等题款,但他的画不是简单的旅行写生,不是具体风景、某时某地的体现。他的山水观(和风景观不同)是发端于大自然的生机、玄奥、净明、深邃等等人化了的精神追求。不是简单的可游、可居,不是山水的地形、地貌。他也画风雨、阴晴、晚霞等等,但注意人文精神的体现,因此是精神景观(与物质景观不同),注重发山水之玄秘,发大自然之无穷,绘大千世界之变化,把山水画作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一种方式。他的画不是表现黄山、九华山有什么具体的特色,看不出画中的树是什么具体的树种。他是把山山水水作为联系在一起的奥妙无穷的谜团。
他的笔下表现的是山水气象运行的气团,这是他心中的山水。
戴月图,35cm ×50cm,2010年
如果站在真实山水的观点上看黄宾虹的画,会很失望,会觉得看不懂,但凡有眼光的人会有永远看不尽的感觉。他的画仿佛心魂在大千世界中漫游,是醒时梦。画中的物象远的可以近、近的可以远,打破远、中、近景的局限。树在远处可以很大,而在近处可以很小。
因为是画精神景观,是心灵空间的体现,所有的景物都被人化,都在他的心灵当中。
戴月图,43cm ×34.5cm,2010年
古人说:
画是醒时梦,梦愈奇画愈妙
。他的观照方式是把画作为一个气团、一个谜团,把所有景物看成是浑然一体的。构图不是简单的起承转合,山石结构、草木分得不很清楚,因为那样不符合表达精神的需要。黄宾虹画画可以画完了再画,没完没了,因为他对自然的探索,对心灵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什么时候有了新的感受都可以再画、再完善。
明月之诗,50cm ×30cm,2010年
有人说黄宾虹先生晚年作品的风格是因为眼睛不好,这不是一个让人心悦诚服的解答。黄宾虹先生艺术发端的特殊,造就了他的笔墨的特殊,必须是清楚难,含混更难的模糊性状态的艺术特色。他的笔墨最大限度地做到相反相成,笔下一转一折毫不含糊,屋漏痕,锥画沙一笔笔摆在你面前,可以用中国书法的要求、艺术审美的高品位来任意品评。同时
最大限度地做到模糊性、神秘莫测、似看不透,笔墨上的相反相成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精神给人无穷无尽的享受
。做到这一点在历史上没有第二人。
明月之诗,50cm ×35cm,2010年
我们研究黄宾虹,
可以发现他最有传统功力,同时离传统最远。最难在学习传统用了这么大的功力,最后发生了很大变化,摆脱了传统对他的束缚,而成就其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
……
明月之诗,56.5cm ×76.5cm,2010年
-
E N D
-
【 国际艺术大观 】
贾又福画语录:任何一个艺术大家,其艺术必发于一端。
法律顾问单位:
北京市傲雪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我们尊重原创。《国际艺术大观》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合作、投稿
:
[email protected]
QQ
:
1762239581
主编
微信
:
artsooo
国际艺术大观 ID
:
gvi-art
▼
点击 阅读原文 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