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由于最近比特币中国交易平台要关闭了。以往,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往往被人们相提并论,其缘由是区块链是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而事实上,比特币是比特币,区块链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应用前景要比数字货币大得多。比特币可能在中国倒下去了,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和经济领域的应用可能才刚刚兴起。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价值传输这个问题说起。
当下的互联网能够完美的解决信息传递问题,传输的边际成本极小。比如网络上资源的上传下载,分享和传播,比如即时通讯。而区块链技术实现的是安全的,去中心化的价值传输问题。
首先说安全问题。打个比方,假设我QQ账户里拥有100个Q币。我如何保证我100Q币的安全,比如保证不被盗取盗用,亦或保证我自己不会将同一个Q币交易两次?传统方式下,这依赖于第三方中介机构承担记账功能——需要QQ这个平台。而有了区块链技术,则第三方机构的存在没有必要了。比方说,假设我在网上发布了一个有价值的文章,如何保证文章不被无限复制和传播?那么我需要拥有一个文章授权的钥匙,而这个钥匙需要不依赖第三方机构。区块链就是这样一个技术。
以比特币为例,每一个比特币都是一些列保存在区块中的,拥有一系列交易记录的电子数据。这就是区块链(blockchain)名称的由来。交易记录,指的是从一开始到最后一个交易的拥有者和受让者的私钥授权。由于基于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的特殊性,导致授权识别难以被伪造,模仿,所以保证了所有权和交易的唯一性、可信任性。
在保证了安全性的同时,去中介化的趋势也就无可避免了。以金融行业为例,我们知道,金融机构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财产在交易过程中的唯一性、信任、确保承诺兑现和执行等安全性。假如区块链技术本身能够突破这些障碍,那么交易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在理想的情况下,原本需要金融中介机构承担的任务,可以由区块链技术完成。那么金融中介所带来的各种交易费用则会大大降低。
以往的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等等,不再需要为维持机构有效运营支付庞大的费用。这也使得有可能颠覆传统金融。区块链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将会导致一种新的金融形式——“区块链金融”大行其事,给传统的金融组织与金融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客户可以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嵌入智能合约成为智能资产,能够自动执行交换、权属转让等,可以完全实现“去中介化”,这将大幅拓宽金融交易、支付结算、产品交割等工作的时间与空间,大大提高金融交易的便利性与可得性,金融服务完成从人工到智能化的过渡,“智能化金融服务”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除了去中介,降低交易成本,区块链技术还提供了去中心化的结算方式。我们知道现在的银行系统都有一个中央结算系统,以对所有的财产进行最终结算。而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催生出一个全球式分布记账的全新的支付结算系统,实现不同货币在全球不同银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行范围内自由、免费、零延时汇兑。交易双方可以基于一个不需要进行信任协调的共识机制直接进行价值转移,并保存在系统的每一个节点上,即便多个节点受到攻击也很难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因此,对去中心化模式而言,其本身的价值转移成本及安全维护成本都相对较低,交换摩擦系数极低,边际成本为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这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应用于包括股票交易、中央证券托管系统、证券清算系统或交易资源库等。
区块链的最大胆的一种应用设想,就是国家创造的数字货币。当然,若某国设计一种去中心化的区块链货币,来替代现行的法定货币,则该国对这种新型货币的控制权,在发行规模、铸币收益、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将会被削弱。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的每年新增量,大约每过四年减少一半, 其累积发行总量最终将接近2100 万个。因而,比特币的早期产量非常之大,前四年的货币产量占比特币全部累积总量的一半(1050 万个),而到2140 年时比特币每年的新增量将趋向于零。这种天然通缩的设计机制与经济发展和交易需求不相匹配。从长期而言,每年货币新增量将远低于交易总量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经济系统将陷入长期的、严重的通货紧缩状态。实际操作中,可以设计每年发行量的计算规则,比如按照固定速度增长,也可以考虑更复杂的制度设计,设定区块链货币每年的增长量,取决于某些经济统计指标。例如,可以将当年的区块链货币增长速度, 与最近三年的GDP增长率、CPI 指数、利率水平相挂钩。
事实上,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落地在数字货币领域的一次大规模应用。关于这项技术的前景,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人们的关注视角。2015年下半年,由摩根大通、高盛等四十多家大型金融机构组成的R3区块链联盟,拉开了金融机构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序幕。我们国家在2016年10月18日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中,明确将金融定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具体体现在支付、资管、证券、清结算等多个细分场景。这些应用无一不是基于区块链非加密算法所带来的价值传输功能。在未来,我们或许能够在更多的领域体验到这项技术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