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年头,当明星可真不容易。除了随时可能被疯狂的粉丝围追堵截、行踪被曝光,更要面对各种私生活被扒、被人评头论足。
就拿昨天上热搜的杨坤来说,可能谁都没想到,引起数人围观的,竟是他因为被一个疯狂的女粉丝连续骚扰三个月而崩溃飙脏话的郁闷事。
而前不久,赵薇也因为一再被拍到机场照太过随性犹如去逛菜市,而被网友再次吐槽。有网友甚至连带吐槽小四月也不如别家小孩时髦。
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赵薇更首次吐露心声:其实平时基本我在机场都穿的乱七八糟的,也不太被人认得出来,认得出来顶多让人失望一下,反正也就过去了,打扮好累啊!
说到穿衣打扮这件事,爱美的姑娘们估计都有过和赵薇一样的同感。适时懒一懒没什么不好,只要在不该懒的时候能捯饬好自己,那就叫本事。赵薇可以有专属造型顾问,而你只有自己。
所以别幸灾乐祸,突然发现问题所在了吧?
严肃点说,衣品对一个女人来说确实很重要,第一印象说不看是假的。倘若你不善穿搭,不一定是你花在个人形象方面的投入还不够,或追求的方法不正确。
所谓思考问题要抓重点,提升衣品的一个最佳途径,就是让自己提高审美。
这个说来很含糊不清,其实女人都明白,感觉很重要。大部分情况下,女人都喜欢跟着感觉走,比较感性。所以,借以精修“审美”来提升穿衣感觉就是捷径。
对于日常穿着越来越追求舒适又有风格的我们来说,真建议大家去看看打破束缚、崇尚优雅的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史。那里面不仅有蒙娜丽莎的微笑,更是审美品味大提升的一段超级时尚进化史。
比如说,大家常看到的欧洲古典画像和宫廷剧里的这种大领子。它可是著名的“拉夫领”。
这种领子成环状套在脖子上,其波浪形褶皱是一种呈“8”字形的连续褶裥,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感,能为整体服装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像一把打开的精美小折扇。
在文艺复兴时期,“拉夫领”不仅被欧洲男女普遍采用,更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青睐。于是贵妇们也争相效仿,最终使它成为装饰流行,并间接推动了后来花边装饰的兴起。
而束身衣,也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到高峰。
从16世纪上半叶第一套使用坚硬的鲸骨或动物角制成的束身衣,被人们认为经由法国皇后凯瑟琳·德·美第奇从意大利引入法国,到后来进化出现由布、皮革和绳子制成的“软制”紧身衣,几乎所有阶层的女性都被唤起了建造和改善自己三围曲线的热情。
在当时,成年女性的必备品少不了它,也有男性穿着束身衣用来调整自己的身型。当时束身衣的穿着比较复杂,一般需要外人从后面帮助。复杂的束身衣穿着完毕有的甚至要花一个多小时。从此,细腰成为了表现女性性感特征的重要因素。
而作为烘托女性气质“点睛之笔”的包包,其实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在16世纪文艺复兴的顶峰时期,因为当时衣服里面没有口袋,所以女人们开始独具创意的把手袋直接系在装束腰带上面,这种“小手袋”也就是今天女包的雏形。
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包包不断被赋予了新的作用与外观。
从挂在腰间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到手拿包成为年轻和自由的代言;从被好莱坞明星用来存放随身化妆品而
大放异彩
,到经历战火年代成为实用的代言……
如今的包包,造型越来越多,设计越来越精致,“包”治百病,它不仅可以是人生中的第一件奢侈品目标,也成为了女人提升安全感的绝佳法宝之一。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文艺复兴这段感觉跟自己毫不相关的老外历史,有了新的认知?
无独有偶,拿它做灵感的还有诸多品位不凡的大牌。
比如Valentino,今年的服装大片就融入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丽达与天鹅》这样的作品,诗意而精致的令人赞叹!
那些幻化成极简的礼服,就算没有任何装饰,也以流畅的曲线和稳重的色彩凸显出成熟女性之美。
而纵观世界众多的奢侈品品牌,代表着高端和品味的也多是文艺复兴发源地意大利的品牌。它们的成就,多少也能从品牌历史中发现文艺复兴时期的烙印。
最近《权利的游戏》第七季热播,这部华丽丽的中世纪史诗奇幻美剧,不仅在过去的六年,平均每集收视率高达2300万,并囊获29座艾美奖杯,更以其豪华壮观的服装道具与置景,被观众叹为观止。
据说这部剧的服装团队,就有100人之多,每季700件衣服,全是原创手工缝制,连布料都是自己工厂生产的。这帮牛人,不仅大量查阅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史,复原当时的服饰风格,更让服装“开口说话”。
比如,龙妈纯真的少女时期,穿的就是轻柔的希腊式长裙。而温柔娴静的瑟后则穿着中世纪贵族考究的蓝绿色长袍。有趣的是,服装师还在衣服上绣出了她像笼中鸟的暗喻。
除此之外,在文艺复兴时期关于服装的八卦还有很多冷知识,深入其中,绝对还会令你对穿衣打扮产生一种新的兴趣。
比如那幅叫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
名画,乍一看你可能感觉画中女主人怀有身孕。但实际是,“孕妇装”在当时是上流社会妇女的标准穿搭。
因为有一种说法是,中世纪女性婚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怀孕中度过,因而画家也会故意把肚子画大,寓意“好生养”,以延续家族。
而你知道吗?
达·芬奇
作为同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巅峰造极的艺术多面手,除了当画家,他还是一位发明家、工程师、机器和装置设计师,同时还是很多哲学思辨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先驱人物。
被人们誉为全球最大、雕像最多、尖塔最多、举行过拿破仑加冕礼的哥特式建筑代表米兰大教堂,就是由他画了无数草图最终参照建成。
这些有趣的知识,你其实都能在《图解欧洲艺术史:14、15、16世纪》这三本书里找到。
作为一套大有来头的经典艺术史普及读物与了解文艺复兴的权威,自然出身名门。
它由意大利专业艺术类出版社Electa操刀,历时数年、编者权威、面向大众、广受赞誉,不仅是一套百科全书式的欧洲艺术史,更是一座你手边的移动艺术博物馆。
160位艺术巨匠,1055件艺术珍品,58座艺术明珠城市,65种艺术风格……囊括欧洲三百年艺术宝藏。你对美的所有需求,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比起不分阶段的艺术史杂烩介绍类书籍,这套书首创“艺术关键词”编写体例,除了零基础,更可以由着兴致,随意按照喜欢的内容,从任意一页轻松读起。
且为达到最佳阅读体验,这本书的开本为166mm*235mm,采用裸背锁线胶装,180度无障碍平展阅读,版面疏朗美观,内文采用100克宝岛超感特种纸,精致度极高。
利用碎片化时间,轻松提高艺术品位;透过审美的耳濡目染,完成衣感的无缝进阶。
也许这是从未想过的事,但真的可以做到。
点击“
阅读原文
”链接,即可购买这套
《图解欧洲艺术史:14、15、16世纪》
,总共三本,你一定会喜欢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