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 -
图为风俗画。腊八粥的热气,让人觉得,生活好像多了一层保护,带着浓郁香味的安稳。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小编说 >>
现在,这里是日常生活。人来,人往。公共汽车斜驶过来,轻巧地进了站。冰糖葫芦。邮筒。鲜花店的玻璃上结着水气,一朵红花清晰地突现出来,从恍惚的绿影的后面。狐皮大衣,铜鼓。炒栗子的香气。(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什么样的日子紧实、安适,这个问题可能很难回答。现在的我们紧张、疲惫,日常生活里好像缺少食物的烟火味道,连肠胃也受牵连。吃着不想吃、没的选的外卖,会回想起以前的日子:踮着脚才能够着桌子的胖娃娃,对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直流口水。同一屋檐下,人们生火、做饭,用味觉凝聚和慰藉家人……
- 收听 -
(点击音频和视频,即可收听)
晚宴
作者:路也
为你读诗:方青卓|影视演员
我是黄昏里操劳的女人
挽着袖子,露出细白的臂腕
我从水里捞起嫩生生的菜
刀切在案板上,一下又一下
加重着窗外的暮色
厨房里聚集了对生活的热爱
刚刚燃起的炉火多么温暖
我像只鼹鼠,搬出屯积的食物。
我想在把西红柿和茄子下锅之前
都亲吻上一遍。
烤鸭在印花瓷盘里想着来生。
我找出了颜色焦虑的红糖
准备了一些油盐酱醋,一些葱姜蒜
客人在门厅里。他们和易拉罐一起
等候开饭。
筷子勺子磨拳擦掌
我贤良的笑容是最好的煲汤
在谦卑的屋檐下我找到了幸福
幸福就是包围着我的
热气和油烟
尝一道人间烟火 《炒鸡蛋》| 周扬为你读诗
无关风月,只为喝粥 《玉米面粥》| 李新新为你读诗
- 关于作者 -
路也,本名路冬梅。毕业于山东大学,现执教于济南大学文学院。已经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诗集《风生来就没有家》《心是一架风车》《我的子虚之镇乌有之乡》《地球的芳心》,散文随笔集《我的城堡》,中短篇小说集《我是你的芳邻》,长篇小说《幸福是有的》《别哭》《冰樱桃》《亲爱的茑萝》《下午五点钟》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语、日语、韩语、冰岛语。曾为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美国KHN艺术中心入驻诗人、美国克瑞顿大学访问学者。
-
诗歌互动
-
一句话证明:你身处在生活中。
并且向家中的妻,或操持家务的母亲说些什么吧
请移步图文下方
「留言区」
◆
◆
◆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你是否也像这首诗中女人一丝不苟地做晚宴那样,认真为自己、为家人用心做一碗腊八粥了呢?
仔仔细细把小米、饭豆、枣、栗、花生仁儿准备好,糊糊涂涂煮成一锅,看它们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断断续续闻到随着热气飘散而来的香味,再用大碗装着,大勺大勺往自己嘴里塞灌。也许这才是腊八正确的打开方式。
梁实秋曾经在他的一篇名叫《粥》的散文中写道:
“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
“多此一举”却是多余又必要的。也许,生活的意义恰恰是由很多个“多此一举”构成。自家煮的也是粥,收到的也是粥。可粥与粥之间却有了别样的味道,有了人情的分量。
记得奶奶过年前一定要亲自用石磨做豆腐、用石碓打年糕。并把自己刚做好的豆腐和年糕用瓷碗装着送给左邻右舍。有人说:“市场上年糕又光洁又便宜,方便多了,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为什么要多此一举?也许只有做东西的人知道,收到东西的人知道罢。
那种倾注感情和精力的味道,是无论时隔多年,都让人记忆犹新的。
是的,现代社会买物品太方便快捷了,工厂流水线下的商品看起来规整而秩序井然。百货商场用各种红红火火的颜色包装年味,不再去市场精心挑选年货,各种快递似乎帮我们摆平了一切。我们一方面埋怨年味变淡,一方面又在手机的方寸间自得其乐。也许,就是一切物件太容易获得,而获得的,只是无实际含义的空空之物。
腊八过后,年关将近,日子沥沥拉拉地过去,“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 ”
之后是煮腊肉、杀年鸡、贴春联、挂年画,这些和过年相关的仪式,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便不再参与?可在我们父辈以及祖祖辈辈的时候,这才是日常生活啊。
文 / 小奇
- 乐说 -
背景配乐剪辑自音乐制作人阿鲲为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创作的配乐《午后的恬与甜》。你是否也在就着故乡的味道,想家?
▎诗意的人
方青卓
影视演员,曾获得过多个国内外重要奖项的最佳女主角,代表作有《皇嫂田桂花》、《有话好好说》、《新还
珠格格》等。
▎明日预告
明晚10点(1月6日),
「为你读诗」特别回顾。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
「为你读诗」
制作
团队
|
出 品 人 :潘杰客
总 策 划 :张 炫
高级责编: 李 琳
本期编辑: 李 琳
剪辑制作: 朱卫东
随笔撰文: 陈小奇
音乐编辑: 泽 也
本期校对: 赵 婵
|
⬇️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购买2017新年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