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光漫漫
或许我们每天都该留点时间给自己,静静阅读,漫漫思考。一些思绪分享好文推荐,愿你喜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家里最不受重视的女孩,27岁,偷偷买房 ·  16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逃离城市回老家,它重获了自由与快乐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当一个女儿决定“劝分”自己的父母 ·  2 天前  
新周刊  ·  团建打工人,挤爆汤泉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光漫漫

我为什么没回你微信?

时光漫漫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8-29 17:26

正文

与你一起,漫步时光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时光漫漫

文|大将军郭



01


前几天跟朋友一起看电影,我习惯性把手机静音放在包里,她习惯性开震动模式,只要有消息过来无论电影多么精彩她都会立刻拿起手机查看回复。


我问她:“周末也要处理工作吗?”


她说:“不是啊,不知道谁发来的消息,但是不回复不礼貌,至少说一句‘嗯’或者‘收到’。”


相比起来,我是个不够“礼貌”的人,比如看电影或者有其他需要专注的事情,我一般都不会即时查看消息。说来惭愧,有的时候即便有时间回复,我可能也不会秒回。


在那时那刻,我就是不想回复,不适合回复,这些理由不太说得出口,所以我一般会“编造”一条,对不起,我没带手机,对不起,手机没电了,对不起,手机掉水里了。


说出这些真相,会不会被人打死?


02


没回复消息是有前提的。


  • 第一种可能,当时的确没看到;

  • 第二种可能,看到了但是这条消息跟当下的事情比不够重要紧急;

  • 第三种可能,就是不想理你;

  • 第四种可能,不知道该回复什么。


前两种客观原因能被大多数人理解,但我不怕死的想聊聊第三种和第四种可能,我为什么会不回你消息?


当我感觉到我不想理你,不想回复你,是因为在那个当下,我最需要照顾和关注的人是我自己。我有还没处理好的情绪、想法,暂时不能跳脱出来关照到我以外的人和事,我需要先搞定自己。


  • 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我刚跟朋友吵了一架,我不想回复发来消息的你,是我怕把愤怒传递给你;


  • 我正从紧张的工作中偷闲喘口气,我不想回复发来消息的你,是我正需要休整和调试,这种情况沟通起来我累你也累;


  • 我手头有一堆复杂的事要处理,我不想回复发来消息的你,是我担心焦虑也会感染你。


生活已经很艰难,真是不好意思,我得先照顾好我自己。



就是出于这样的感觉,我没有办法秒回,没有办法迅速调适到回复你的状态,我需要一点时间。


至于不知道该回复什么,也常常让人左右为难,最后选择了暂时的沉默。


那条消息可能是一篇文章,可能是一首音乐,可能是一张照片,我猜不到你想表达什么。又或者它是我能理解的文字消息,但我感知不到那是怎样的情绪和背后的言外之意。


  • “我今天上班又迟到了?”我该询问原因,还是表示安慰;

  • “我刚看完一本书。”我是该问那是什么书,还是问有什么感触;

  • “大学同学某某来北京了。”我该问要不要聚会,还是说我不知道这件事。


当消息无背景无缘由无情绪,接收到消息的人,的确手忙脚乱不知道从何说起。


不然,我等一等你把话说完,或是等一等我找到合适的语言?


你会发现,这些复杂的心思都在说明一件事,不回复消息的人本身并没有什么安全感,还很矛盾。


他们担心回复不恰当无法取悦他人,又担心过多照顾别人情绪无法抚慰自己。他们内在的依恋类型是矛盾型,既怕靠得太近又怕离得太远,他们总想找到一个满意的平衡点,所以总是在取舍之间焦虑又彷徨。



03


说这些不回复消息背后兜兜转转的心思,我也能理解发消息的人得不到回复会想些什么。


  • 有些人愤怒,“你凭什么不回我消息?”

  • 有些人紧张,“我是不是不该那么说?”

  • 有些人哀怨,“TA不想理我……”

  • 有些人无所谓,“没回就没回,我也不理你就是了。”


  • 愤怒之下是对别人的控制欲——谁都应该及时回复我。

  • 紧张之下是对自我的怀疑——我说错做错,是我不好。

  • 哀怨之下是对自我的否定——我是个不重要的人。

  • 无所谓之下是过高的自尊——我不允许被忽视。


这其中,也同样涌动着不安全感。这些人的依恋类型是恐惧型,迫切渴望别人能及时给予回应,得不到回应便恐惧又焦虑,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多疑又腼腆。


当不回消息的矛盾型依恋者遭遇需要秒回消息的恐惧型依恋者,往往一条消息就能引起一场重大的误会。


他们看起来像是在沟通回复消息这件事,但其实他们都是在唤起自己的依恋模式与彼此对话,矛盾型依恋者想要的是平衡又感到舒适的人际距离,恐惧型依恋者却需要无时无刻可以取得联系的亲密距离。


种种关于不回消息的争执,都像是过往经历的再现。


不回消息的人可能经历过种种被要求事无巨细汇报、毫无自由空间的成长环境,要求秒回消息的人可能经历过不被关注、多次拒绝的早年成长创伤。


每个人要解决的都不是一条消息,而是一种创伤。


其实事情本来的样子应该是:无论是否回复,是否得到回复,都该视作平常,它不影响你自由呼吸,也无法说明你不被人在意。



04


回复消息这件事,还有一个焦点是常被我们忽视的,它比是否回复本身更影响关系。


人们更在意的是回复的质量、回复的内容,而不是回复这个动作本身。有时候即便你得到了回复,你却并不舒服。


你收到了那么多“哈哈哈哈”,那么多“嗯”,那么多“哦”,那么多动图表情,多到可以出一本书,其中又有几个让你真心觉得被理解被关注?


前几天我坐地铁,旁边坐了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他嚷着问妈妈,我们到哪站下?但是母亲一直看着手机,最后敷衍地说,快了快了,马上了。


这位母亲的确回复了孩子,但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回应,她既没有回答问题,又带着情绪,她说“快了快了、马上了”的言外之意是“你不要吵了,不要着急,别烦我”,她把自以为的孩子的情绪放进了回复里,不如不回复。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这位妈妈,自以为明白了对方说什么,自以为回答了对方,但真相是我们根本没听进去对方的问题,始终在自问自答。


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说些指向不明的话,像我刚才提到的一张图片、一首歌、一句简单的文字,这个时候也的确很难得到你想要的回应,因为对方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何谈真正的回应?


你不说清楚,谁又能透彻理解你需要什么?


很多人说自己不会聊天,不擅长人际交往,还有人觉得自己在鸡同鸭讲,对牛弹琴。可是有些无法沟通真的是我们自己在制造着误会,要么没说清楚,要么没听清楚。


如果能多一点清晰的、高质量的回应,我想不会再有那么多消息就搁置在对话框里无人回应,而那时候沟通本身也不再裹藏着过去的创伤,它将是光,照进生命里。


作者简介:

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8年心理咨询经验,图书作品《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正在热卖。

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时光漫漫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