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资讯与资料,实时,权威,专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密伊州区微生活  ·  穿袜子和不穿袜子睡觉,哪个睡得更香? ·  昨天  
929南通交通广播  ·  女子追剧险失明?只因一个习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报告7040】详解整车区域控制器(ZCU)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  · 公众号  ·  · 2024-08-06 23:09

正文

进入资料分享群,后台回复:入群


本文提供报告 限时下载 ,请查看文后提示。

以下为报告全部内容: 本文约15,000字,建议收藏阅读

作者 | 北湾南巷
出品 | 汽车电子与软件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 整车 区域控制器 ZCU (Zone Control Unit) 作为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中的核心组件,其重要性日益凸显。ZCU不仅作为区域数据中心、IO中心及配电中心,在车辆动力、传感器管理、信息娱乐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还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信号控制及电力分配,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稳定运行与高效协同提供了有力保障。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ZCU将面临技术创新、接口标准化及在自动驾驶系统中更深层次应用的发展趋势。然而,ZCU的发展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如高可靠性设计、复杂环境适应性、以及与其他车载系统的深度集成等。针对这些挑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推动ZCU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升级,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贡献力量。



#01

引  言

1.1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简述

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网联汽车已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智能网联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不仅保留了基本的行驶功能,更关键的是,它集成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这些技术的融合使得车辆能够与车辆、道路以及行人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交互与协同,极大地推动了汽车的智能化进程,优化了驾驶体验,并显著提升了道路安全性。

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设备,实现车辆与外部环境的实时信息交互。这使得车辆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其他车辆的位置、速度和方向,道路的交通状况,以及行人的动态等。基于这些信息,智能网联汽车能够做出更为精准和及时的驾驶决策,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和效率。

功能

描述

网络技术

动力系统

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控制

CAN, CAN FD, FlexRay

底盘

根据转向/制动要求和驾驶条件(例如地面状况、风等)控制车辆的稳定性和动态性

CAN, CAN FD, FlexRay

车身与舒适性

控制车门、车窗、车顶和座椅,气候控制等

LIN, CAN, CAN FD

多媒体/信息娱乐

音频CD、DVD播放器、MP3播放器、电视、后排座椅娱乐、导航信息服务等

MOST, CAN

人机界面

高级显示技术

MOST, CAN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车道偏离警告、交通标志识别、夜视、行人检测、停车辅助等

CAN, FlexRay

车内总线类

通信介质

最高传输速率

成本

优势

局限

应用场景

MOST

双绞线、光纤

150Mbps

五星

线束质量轻、抗干扰性强、传输速率高、信号衰减少

扩展性差、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昂

导航、信息娱乐等

CAN

非屏蔽双绞线

1Mbps

两星

实时控制、成本低廉、抗干扰性强

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空调、电子显示、故障诊断等

CAN-FD

非屏蔽双绞线

8Mbps

三星

实时控制、可靠性高、成本较低、传输速率提高

由CAN升级至CAN-FD存在兼容性问题

空调、电子显示、故障诊断等

LIN

单线缆

20 Kbps

一星

成本低廉

传输速率低

灯光、门锁、座椅等

FlexRay

双绞线、光纤

10 Mbps

四星

实时控制、容错能力强、传输速率高

成本高昂

引擎、ABS、线控转向等


通过这种方式,混合E/E架构不仅减少了线束的复杂性,还提高了计算效率和信息传输的效率,实现了车辆与云端的无缝连接,为远程监控和控制提供了支持。这种架构的设计目标是实现更高效、更灵活且更集成的车辆电子系统。

架构名

架构类型

落地情况

特点

应用车型

理想

LEEA3.0

800V纯电平台

将车控、座舱、智驾三合一(1CCU+NZCU),配合数个区控制器

2023年落地

小鹏

X-EEA 3.0

G9

跨域集中+功能域集中 3*DCU+2*ZCU),三个域控制器分别控制车控、智驾和座舱,两个区控制器按照就近原则控制左右

-

广汽

星灵架构

-

跨域集中+功能域集中 3*DCU+4*ZCU),三个域控制器为中央计算、座舱和智驾,四个区控器负责车身左、右、前、后

2023年落地

长城

GEEP4.0

-

跨域集中+功能域集中 3*DCU+2*ZCU),三个域控制器为中央计算、座舱和智驾,三个区控器负责车身左、右、前

2022年落地


术语 / 拓扑结

解释

TREE TOPOLOGY

树状拓扑,具有层次结构,从一个中心点开始,分支到多个子节点

STAR TOPOLOGY

星状拓扑,所有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中心节点,中心节点控制通信

RING TOPOLOGY

环形拓扑,节点形成闭合环路,数据按顺序在环中传输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ZCU将会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ZCU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控制精度,以满足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ZCU也需要不断拓展其应用范围,以适应更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持续关注技术创新和市场动态,并积极推动ZCU技术的升级和应用拓展 [2]



#02

ZCU区域域控制器概述

2.1 定义与功能

ZCU区域域控制器,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中的核心组件,承载着管理和控制特定区域内电子设备和系统的重要任务。这一角色的定位,使得ZCU在智能网联汽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功能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作为区域数据中 心,ZCU能够实时地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这意味着,区域内的各控制单元所产生的数据都会汇集到ZCU,经过处理后为车辆的各种智能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

* S:sensor  A:Actuator

功能分

功能描述

作用与目的

区域I/O中心

为传感器、执行器提供接口,实现I/O控制与信号采集。

确保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与系统进行有效通信,收集必要的数据。

区域供电中心

为区域内用电设备供电,并提供设备用电智能化管理。

保障设备稳定运行,优化电力使用效率。

区域数据中心

传感器/执行器抽象和原子化服务封装,实现服务与信号映射。

将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功能抽象化,便于管理和调用服务。



CAN

LIN

FlexRay

以太网

传输介质

双绞线

单铜线

双绞线

双绞线

传输速率

1Mbps

20Mbps

20Mbps

100~1000Mbps

相对成本

最低

特点

实时性好、有优先级区分

串行通信,确定性强、成本低,无冲突仲裁机制

双备份,兀余性好、确定性和实时性强

高带宽,部署灵活、技术成熟稳定

应用场景

控制器、座舱仪表、变速箱等

车窗、车门、座椅、天窗等

底盘及动力系统

高级驾驶辅助及智能座舱


ZCU的这种中心位置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传输效率与共享程度。在现代智能网联汽车中,数据的快速流通与共享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能提高车辆的智能化水平,还能优化驾驶体验和行车安全。ZCU作为数据中心,能够迅速汇集并分析来自各个传感器的数据,从而为驾驶者提供更加精准的驾驶辅助信息。

ZCU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中的核心地位还体现在其配电中心的功能上。ZCU负责区域内的电力分配与故障管理,确保在复杂的电气系统中,每个电子设备都能获得稳定且适量的电力供应。这种精细化的电力管理不仅有助于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还能在关键时刻保障行车安全。

ZCU在智能网联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中心位置的设计使得ZCU能够充分发挥其数据中心、IO中心及配电中心的功能,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03

ZCU区域域控制器的关键技术

3.1 区域数据中心技术

数据分析则进一步提升了数据的价值。通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ZCU能够识别出车辆运行中的异常模式、预测潜在的故障点,并为优化车辆性能和提升驾驶体验提供有力支持。

3.2 区域IO中心技术

区域IO中心技术在ZCU区域域控制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技术不仅关乎信号的顺畅流通,更直接影响到智能网联汽车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在汽车行业中,ZCU(区域控制器)正逐渐成为实现更高效、安全和智能汽车控制的关键技术。以芯驰科技的新一代区域控制器全系列协同解决方案为例,基于E3 MCU的ZCU解决方案特点包括多达5个独立可编程600MHz R5内核、4MB大容量SRAM、8个SPI模块(每个模块具有四个片选信号)、2个千兆以太网、多路CAN-FD、LIN接口,单3.3V电源或搭配SBC/PMIC供电。其客户价值在于提供丰富的CAN、LIN节点用于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支持ASIL-D级别系统功能安全设计,双路千兆以太网TSN作为ECU主干网络,并且高算力、大存储支持更多功能集成。

功能

接口

数量

作用

E3640

核心处理器,6x ARM Cortex R5 @ 600MHz

-

1

提供处理能力,执行任务和控制其他模块。

SRAM

4MB SRAM with ECC

-

1

提供高速存储,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和指令。

PMIC

电源管理

3.3V, 0.8V

1

管理电源输入,调节和分配电压。

LIN PHY

LIN总线通信

LIN

1

进行LIN总线通信,用于车载网络。

CAN/CAN-FD PHY

CAN和CAN-FD总线通信

CAN/CAN-FD

1

进行CAN和CAN-FD总线通信,用于车载和工业网络。

Analog Mux

模拟信号处理

模拟信号

1

处理和选择多个模拟输入信号。

LIN

LIN总线接口

LIN PHY

1

连接LIN PHY,进行LIN通信。

CAN/CAN-FD

CAN和CAN-FD总线接口

CAN/CAN-FD PHY

1

连接CAN/CAN-FD PHY,进行CAN和CAN-FD通信。

SPI

串行外设接口

QSPI, Nor Flash, HS/LS Driver, Ethernet PHY, MSDI, EPB Driver, Motor Driver

4

连接外部设备进行高速串行通信。

QSPI

高速串行接口

Nor Flash

1

进行高速串行通信,通常用于连接存储设备。

Ethernet

以太网接口

Ethernet PHY

1

连接以太网PHY,进行网络通信。

GPIO

通用输入输出端口

数字输入和输出

3

处理数字信号输入和输出,用于控制和通信。

ADC

模数转换器

模拟信号

2

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PMU

电源管理单元

-

1

管理芯片的电源状态和电源控制。

Nor Flash

存储器

QSPI

1

存储固件和数据。

HS/LS Driver

高速/低速驱动器

SPI

1

驱动高速和低速信号设备。

Ethernet PHY

以太网物理层接口

Ethernet

1

提供物理层的网络连接。

MSDI

混合信号驱动接口

SPI

1

处理和驱动混合信号设备。

EPB Driver

电子驻车制动驱动器

SPI

1

控制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Motor Driver

电机驱动器

SPI

1

控制和驱动电机。

输入电压

12V/24V输入

PMIC

1

提供电源输入。

数字输入和输出

数字信号处理

GPIO

3

处理数字信号输入和输出,用于控制和通信。

在信号的采集与转换环节,ZCU通过高度集成的IO接口与众多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这些传感器和执行器遍布车辆的各个关键部位,负责监测和控制车辆的各种状态和行为。ZCU则像一个高效的指挥中心,实时接收这些设备发送的原始信号,经过精确的转换和处理后,输出为系统可识别的标准信号。

ZCU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算法,实现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这些传感器能够准确捕捉电力设备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关键参数,为ZCU提供全面的设备状态信息。基于这些信息,ZCU能够判断设备的健康状态,预测潜在的故障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控制方

特点

描述 (Description)

Direct drive

通过微控制单元(MCU)直接管理电路的开/关操作

通过微控制单元进行控制 (Control via microcontroller units): 这意味着驱动电路直接由微控制器进行控制,微控制器可以执行简单的开关操作。基本的开/关控制和保护 (Basic on/off control and protection): 这种方法提供了基本的开/关控制,并且可以提供基本的保护功能,例如过载保护。直接连接保护 (Direct connection protection): 保护功能包括防止直接连接时可能出现的过电流或短路情况。

SPI control

一种高速同步串行通信协议

通过微控制单元进行控制 (Control via microcontroller units): 与Direct drive类似,这种控制方式依赖于微控制单元来执行控制任务。串行通信协议 (Serial communication protocol): SPI(串行外设接口)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允许微控制器和SmartFET之间进行快速通信和控制。立即保护调整 (Immediate protection adjustment): 可以立即调整保护参数,如电流限制值,以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

LIN control

低成本的串行通信协议,主要用于汽车电子中的低速网络应用

无需微控制单元 (No need for microcontroller units): LIN(局部互联网络)协议使得控制可以在没有复杂微控制单元的情况下进行,适用于简单的应用场景。串行通信协议 (Serial communication protocol): LIN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通常用于低速网络中的从机设备控制。立即保护调整 (Immediate protection adjustment): LIN控制下也可以实时调整保护参数。非微控制单元模块的适用性强 (Very applicable to modules without microcontroller units): 这种控制方式特别适用于不包含微控制单元的模块,简化了设计和实现。

Ethernet control

利用以太网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设备控制

无需微控制单元 (No need for microcontroller units): 通过以太网进行控制,可以不依赖于微控制单元。高速通信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以太网提供了高速数据传输能力,适用于需要大数据量交换的应用。串行通信协议 (Serial communication protocol): 以太网也使用串行通信协议,确保数据可靠传输。立即保护值调整 (Immediate protection value adjustment): 通过以太网可以迅速调整保护设置,确保系统在各种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电力分配方面,ZCU根据实时监测到的负载情况和车辆的运行需求,动态调整电力分配策略。例如,在加速或爬坡等需要大功率输出的场景下,ZCU会优先保障动力系统的电力供应;而在怠速或滑行等低功率需求场景下,ZCU则会优化电力分配,以降低能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ZCU还具备强大的故障诊断与安全保障功能。一旦监测到电力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ZCU会立即启动故障诊断程序,准确识别故障类型和位置,并通过车辆的网络系统向驾驶员或维修中心发送故障报警信息。同时,ZCU还会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切断故障电路的电源、启动备用电源等,以防止故障扩大对车辆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除了上述功能外,区域配电中心技术还关注电力资源的整体优化。通过与其他控制单元的协同工作,ZCU能够实现电力资源在整车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例如,在车辆充电过程中,ZCU可以根据电池的实时状态和充电设施的条件,智能调整充电策略以提高充电效率;在车辆运行过程中,ZCU还可以通过优化能量回收和再利用的策略,进一步提高整车的能源利用效率。

区域配电中心技术作为ZCU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智能网联汽车的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保障了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还通过先进的故障诊断与安全保障功能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域配电中心技术将持续进步和完善,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未来。



#04

ZCU区域域控制器的应用场景

4.1 车辆动力系统控制

ZCU在车辆动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汽车的动力性能,更为驾驶者带来了更为安心、舒适的驾驶体验。通过精确地监测动力组件的工作状态,如发动机的转速、温度,电动机的电流、电压等,ZCU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从而避免可能的动力系统故障。

描述

组件

通信方式

功能解析

传统中央网关架构

所有ECU通过CAN总线与中央网关连接,中央网关负责所有数据的集中处理和转发

中央网关(Central Gateway),ECU

CAN总线(CAN)

每个ECU负责特定的车辆功能,如发动机、变速器等

增加PDC的架构

引入域控制器,通过以太网与中央网关连接,域控制器负责特定领域的ECU管理,减轻中央网关的负担

中央网关(Central Gateway),PDC,ECU

CAN总线(CAN),以太网(ETH)

ECU由域控制器管理,域控制器具有功能:扭矩选择、能量管理、BMS、DCDC、电机控制、底盘控制

每个ECU负责特定的车辆功能,如发动机、变速器、充电管理等

区域控制器和高性能计算架构

引入高性能计算(HPC)作为核心,通过以太网连接区域控制器,区域控制器管理特定物理区域的ECU,提高系统模块化和灵活性

高性能计算(HPC),区域控制器(Zone),ECU

CAN总线(CAN),以太网(ETH)

HPC具有功能:扭矩选择、能量管理、BMS、DCDC、电机控制、底盘控制

ZCU允许信息在它和ECU之间单向传递,而不对信息进行任何形式的处理或修改

每个ECU负责特定的车辆功能,如发动机、变速器、充电管理、扭矩矢量控制等

例如,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ZCU可以实时监测到发动机的油耗、排放等数据,通过内置的优化算法,对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同时,当发动机出现故障时,ZCU能够迅速识别故障类型,并通过车辆的信息系统向驾驶者发出预警,提醒驾驶者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

在电动机控制方面,ZCU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功能。通过精确地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扭矩,ZCU能够确保电动机在不同驾驶模式下都能发挥出最佳的性能。此外,ZCU还能够对电动机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如检测到电动机温度过高或电流异常时,会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故障的发生。

除了对单个动力组件的控制外,ZCU还能够实现动力系统整体的协同控制。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中,ZCU需要同时管理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工作,以确保两者之间的最佳匹配和高效协同。通过精确地控制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分配,ZCU能够在保证汽车动力性能的同时,最大化地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

总的来说,ZCU在车辆动力系统控制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更为驾驶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不断发展,ZCU将在未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为汽车行业的进步和消费者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4.2 车载传感器与执行器管理

在智能网联汽车中,车载传感器与执行器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这些设备是车辆感知环境、进行决策和执行动作的关键部件。而ZCU,作为区域控制器,正是这些设备管理的核心。

ZCU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信号管理能力,实现了对车载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集中控制。这种集中控制不仅使得硬件接口设计更为简洁,而且还提升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可靠性。想象一下,如果没有ZCU的统一管理,每个传感器和执行器都需要单独与车辆的主控制器进行连接和通信,这将大大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潜在的故障点。

更为重要的是,ZCU能够实时接收并处理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数据。例如,摄像头可以捕捉前方的道路情况,雷达可以探测周围的障碍物,而ZCU则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实时调整刹车系统、转向系统等执行器的控制策略。这种实时的数据处理和策略调整是实现精准驾驶控制和安全保障的关键。

ZCU还具备故障检测和诊断功能。如果某个传感器或执行器出现故障,ZCU能够迅速识别并发出警告,以便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这种故障检测和诊断功能大大提升了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ZCU在车载传感器与执行器管理中的角色不可或缺。它通过统一的管理和控制,简化了系统硬件接口设计,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可靠性,实现了更加精准的驾驶控制和安全保障。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不断发展,ZCU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其技术也将不断进步和完善,以满足更高的性能和安全要求。

4.3 车内多媒体与信息娱乐系统控制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时代,车内多媒体与信息娱乐系统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音乐和广播功能,演变为了一个集导航、通信、娱乐和信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ZCU区域域控制器在这一变革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集成能力使得车内多媒体与信息娱乐系统的控制更为智能和高效。

功能

位置

中央计算模块( CCM

  •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如自动变道、自动停车等。

  • 信息娱乐系统(IVI):提供导航、音乐、视频等娱乐功能。

  • 外部和车内通信系统:包括车载Wi-Fi、蓝牙、车辆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等。

车辆中央位置

前车身控制模块( FBCM

  • 电源分配:管理和分配车辆各部分的电力供应。

  • 检测功能:负责前部传感器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前灯控制:管理和控制前车灯的开关及亮度调节。

  • 其他功能:可能包括更多的前部控制任务。

车辆前部

右车身控制模块( RBCM

  • 12个超声波雷达:用于车辆周围障碍物检测和距离测量。

  • 右车门、车窗及灯光控制:管理右侧车门的开关、车窗升降及灯光控制。

  • 气囊控制:负责右侧气囊的部署和管理。

车辆右侧


ZCU通过高度集成化的设计,将原本分散的多媒体与信息娱乐设备统一纳入其管理范畴。无论是中控台上的触控屏,还是嵌入在座椅或车门上的音响系统,甚至是车载电视和后座娱乐系统,都可以通过ZCU实现精准的控制和管理。这种集中化的控制方式不仅简化了系统的硬件架构,还提高了设备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为了提供更加便捷的操作体验,ZCU还支持多种人机交互方式。驾驶者可以通过触控屏直接操作各项功能,或者通过语音识别系统发出指令,让ZCU智能地理解并执行。此外,ZCU还可以与智能手机等外部设备实现无缝连接,通过车载APP或手机投屏等方式,将用户熟悉的操作界面延伸到车载系统上,进一步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学习成本。

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ZCU还注重为驾驶者提供个性化的娱乐体验。通过收集和分析驾驶者的使用习惯和偏好,ZCU能够智能地推荐音乐、电影、新闻等内容,或者根据驾驶者的心情和驾驶环境调整车内氛围灯光、音响效果等,营造出更加舒适和愉悦的驾驶氛围。

ZCU在车内多媒体与信息娱乐系统控制中的出色表现,也为其在智能网联汽车其他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ZCU将在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05

ZCU区域域控制器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5.1 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持续进步,ZCU区域域控制器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在这一领域,技术创新是推动ZCU不断前行的核心动力。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ZCU将在功能上进行升级,性能上实现显著提升。例如,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ZCU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从而为车辆提供更精准的控制和更优化的决策支持。

随着车辆电子电气架构的深入发展,ZCU接口的标准化也显得愈发重要。标准化的接口不仅能够简化车辆各系统之间的连接和通信,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还能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中,ZCU将更加容易地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数据交互和控制。

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也为ZCU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自动驾驶系统中,ZCU将承担更为关键的角色。它不仅需要实时处理来自各种传感器的数据,还需要根据这些数据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决策,以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和乘坐舒适。因此,未来的ZCU将需要具备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先进的控制算法,以满足自动驾驶系统对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严苛要求。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ZCU区域域控制器将朝着功能更强大、性能更优越、接口更标准化、在自动驾驶系统中作用更突出的方向发展。这无疑将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向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5.2 面临挑战

尽管ZCU在智能网联汽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但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技术更新的速度带来了持续的压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和标准不断涌现,ZCU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以适应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ZCU的研发团队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紧跟技术潮流,确保ZCU的技术领先地位。

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也是ZCU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控制单元,ZCU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车的安全运行。因此,如何提高ZCU的安全防护能力,防止黑客攻击和信息泄露,以及如何确保ZCU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运行,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安全已成为车辆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车辆越来越依赖电子系统和网络连接的今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ISO 21434: 道路车辆 — 网络安全工程”这一关键国际标准。ISO 21434通过提供一套全面的网络安全管理框架,帮助减少包括恶意软件攻击、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访问在内的多种网络威胁,保护车辆及其用户。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标准,ISO 21434会不断更新和改进,以应对技术进步和新威胁的出现,确保其始终能够满足行业需求,保持其在车辆网络安全领域的相关性和有效性。

成本控制也是ZCU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功能的不断增加,ZCU的复杂性和制造成本也在逐步上升。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ZCU的成本,提高其性价比,是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标准化和兼容性问题也是ZCU发展中的重要议题。由于目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厂商开发的ZCU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这不仅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制约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因此,推动ZCU的标准化进程,提高不同品牌ZCU之间的兼容性,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ZCU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发展虽然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成本并推动标准化进程,才能确保ZCU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持续发展。



#06

结  论

ZCU区域域控制器的重要性与优势总结:

ZCU区域域控制器在智能网联汽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关键作用和优势不容忽视。

以下是对ZCU重要性的概括以及其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优势分析:

1.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ZCU作为区域数据中心,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智能网联汽车中,数据是核心资源,而ZCU则能够高效地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来自各个控制单元的数据。这一功能不仅提升了数据的利用效率,还为车辆的智能化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2.统一的IO管理:

ZCU作为区域IO中心,实现了对输入输出信号的统一管理和控制。通过集成的IO接口,ZCU能够与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无缝连接,确保信号的准确传输和高效处理。这种集中化的管理方式简化了系统复杂度,提高了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智能电力分配:

再者,ZCU的配电中心功能也是其重要优势之一。智能电力分配和故障诊断机制使得ZCU能够实时监控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为车辆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4.整车协调控制:

ZCU在整车控制系统中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它能够与各个控制单元紧密配合,确保各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这种高度集成化的控制方式提升了整车的操控性和响应速度,为驾驶者带来了更加流畅和安全的驾驶体验。

ZCU区域域控制器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统一的IO管理、智能的电力分配以及高效的整车协调控制能力,共同构成了ZCU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核心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ZCU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参考:

  1. [1] Ing. Michal Kubík;IM Kubík DCU - Drive control unit for two wheeled self-balancing vehicle 2011
  2. [2] 姜维 基于Hypervisor的汽车域控制器解决方案 信息通信 2020

  3. [3] 覃家勇 一种BLE智能钥匙CANFD的大数据传输方法 2022

  4. [4] 张伟捷 UWB和BLE组合定位控制方法及设备 2022

  5. [5] 罗思杰 一种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汽车座椅的方法 2022

  6. Test Happens - Teledyne LeCroy Blog: The Evolution of In-vehicle Network Architectures
  7. The Path Toward Future Automotive EE Architectures (semiengineering.com)
  8. Getting ready for next-generation E/E architecture | McKinsey
  9. Software-Defined Vehicles ‘State-of-the-Art’ and Challenges with AD and ADAS Computing Systems (kemet.com)
  10. How electrification is changing vehicle architectures - NXP Community
  11. Body (Zone) Domain Controller and Driver IC Industry Research Report,2023 - ResearchInChina
  12. 中金:汽车电气架构新趋势,车内通信迎变革 (zhitongcaijing.com)
  13. 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整车电子电气架构(EEA)汇总梳理-华夏EV网 (evinchina.com)
  14. How Zonal E/E Architectures with Ethernet Are Enabling Software-Defined Vehicles | NXP Semiconductors
  15. Automotive Electronics Architecture: Domain vs Zone - Grape Up
  16. Review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Architectures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Topologies, Networking and Simulators | Automotive Innovation (springer.com)
  17. Exploring Relationships: ADAS, EE Architecture and Perception (leddartech.com)
  18. Common Vehicle ECUs Safety and Security Classification公众号“智能网联车安全”51fusa功能安全社区
  19. Automotive Zone Controller | NXP Semiconductors
  20. Multi-domain Computing and Zone Controller Research Report, 2022 - ResearchInChina
  21. Automotive software and e/e architecture | McKinsey
  22. The Evolution of E/E Architecture and Software Platform for R-Car/RH850 | Renesas
  23. The Evolutionary Path to Zonal E/E Architecture (guardknox.com)
  24. Zone Architecture, Ethernet Drive Vehicle of the Future - EE Times
  25. 域架构下的功能安全思考-电子工程专辑 (eet-china.com)
  26. 2023年车身(区)域控制器及驱动芯片行业研究报告 >>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pday.com.cn)
  27. 什么是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域控制单元(DCU)?~负责高性能化的元器件群~ - 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panasonic.cn)
  28. 多域计算和区域控制器研究:五类设计思路齐头并进 - 与非网 (eefocus.com)
  29. 汽车域控制器研究报告-电子工程专辑 (eet-china.com)
  30. 上海金脉正式推出两款面向智能汽车领域的高端前后区域控制器解决方案-华夏EV网 (evinchina.com)
  31. 安全,铁将军 (zstjj.com)
  32. 从汽车EE架构演进趋势看中央计算平台的技术挑战和机遇-华夏EV网 (evinchina.com)
  33. 域架构下的功能安全思考-电子工程专辑 (eet-china.com)
  34. 一文看懂第三代E/E架构。-电子工程专辑 (eet-china.com)
  35. 面向区域E/E架构,芯驰发布全新区域控制器芯片产品家族 | 电子创新元件网 (eetrend.com)

/ END /


……

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资料

如欲 获取完整版PDF文件 如下方式:

全套资源领取


方式1

长按二维码 加入星球

10T资源,尽情下载

(资源实时更新,本资源已同步至知识星球)

有其他资源需求及问题欢迎在星球提问


方式2

长按二维码回复: 报告

#重磅推荐#

绿色通道,报告一键下载!

需要批量下载和及时更新最新汽车行业 学习资料、技术资料、行业报告 的朋友,可以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大量的中外文精品汽车行业资料将会优先分享到知识星球中,加入即可下载全部报告。

知识星球 加入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

长按二维码 加入知识星球

10T资源,随时下载

PS:加入知识星球,可免费下载所有发布的报告,包括16大板块,详细清单如下:


以下为 历史发布报告, 星球↓内 免费下载

(更多报告请 星球↑ 内按关键词搜索)


【报告6601】ID.4、Model Y、Mach E电子电气架构对比

【报告6603】整车研发试验项目大全

【报告6629】国内外混动技术介绍及对标分析(32页可下载)

【报告6654】滑板底盘技术及公司盘点

【报告6661】2021麦肯锡中国汽车行业CEO特刊-194页

【报告811】DFMEA五版培训资料(84页可下载)

【报告719】Model3拆解分析报告(28页可下载)

【报告726】ADAS和自动驾驶的现状和技术路径(39页可下载)

【报告734】理想汽车调研分析报告(26页可下载)

【报告742】汽车热管理行业深度报告(50页可下载)

【报告763】长安汽车Low_frequency_nvh_cae(85页可下载)

【报告765】Model Y报告完整版(可下载)

【报告782】新能源热管理技术路线2020(59页可下载)

【报告784】奥迪车载诊断系统内部培训资料(51页可下载)

【报告794】北汽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设计与评价(31页可下载)

【报告795】上汽自主品牌车身轻量化设计现状及展望(18页可下载)

【报告6806】小米集团:智能硬件报告

【报告806】中国汽车智能网联产品研究(45页可下载)

【报告810】长城汽车皮卡业务分析报告(40页可下载)

【报告821】2021中国商用车后市场白皮书(19页可下载)

【报告836】HUD全产业链深度解析智能座舱(38页可下载)

【报告8706】同济大学:自动驾驶-数据如何驱动智能化出行生态的变革(27页PDF下载)

【报告872】深度解析:电池管理系统(BMS)工作原理(21页可下载)

【报告874】蔚来ET7研究报告(可下载)

【报告875】蔚来企业研究报告(29页可下载)

【报告877】丰田现状及创新业务报告(33页可下载)

【报告883】ADAS自动驾驶架构算法技术路线(40页可下载)

【报告918】奥迪A8 R744二氧化碳系统(37页可下载)

【报告919】车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54页可下载)

【报告6427】汽车CAN总线详细教程(118页可下载)

【报告6445】汽车电子开发流程(30页可下载)

【报告6599】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软件开发过程

【报告6106】中国汽车智能车联现状及功能研究报告(21页可下载)

【报告6111】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15页可下载)

【报告6112】ESP详解解析(51页可下载)

【报告6115】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管理研究报告(105页可下载)

【报告6116】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影响【卡达克】(41页可下载)

【报告6117】车企数据资产及业务价值实现白皮书(58页可下载)

【报告6119】SiC车用点击控制器研发进展-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研究部主任温旭辉(45页可下载)

【报告6120】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可下载)

【报告6121】特斯拉Model3整车轻量化技术分析(14页可下载)

【报告6122】宝马汽车设计的7个步骤(可下载)

【报告6123】汽车芯片分析(应用|市场规模|趋势)(17页可下载)

【报告6124】全球2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2020年业绩(可下载)

【报告6125】智能座舱技术市场现状及趋势(10页可下载)

【报告6126】新能源汽车专利20强榜单(可下载)

【报告6127】全球半导体封测厂排名(附近年来全球新增封测厂)(可下载)

【报告6128】MiniLED 产业链全景解析(17页可下载)

【报告6129】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深度研究报告(94页可下载)

【报告6131】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物理系统参考架构2.0-CICV(169页可下载)

【报告6134】6种最常用恒流源电路的分析与比较(7页可下载)

【报告6135】布线的常见规则(11页可下载)

【报告6136】深度剖析:IGB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页可下载)

【报告6137】这17个PCB布局的知识点你不得不看(15页可下载)

【报告6138】这些常见的电容器你认识几种?(9页可下载)

【报告6139】电压kV为什么k要小写,原因你知道吗?(20页可下载)

【报告6140】芯片测试产业链(85页 PPT可下载)

【报告6141】芯片制造的10大关键工艺(可下载)

【报告6143】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施耐德电气(37页可下载)

【报告6144】碳中和报告:碳达峰全景图,新目标、新结构、新机遇(55页可下载)

【报告6146】大众MEB电动汽车深度研究报告(36页可下载)

【报告6147】丰田汽车深度研究报告(140页可下载)

【报告6148】丰田汽车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2021版(40页可下载)

【报告6149】比亚迪乘用车的布局演变与战术分析(53页可下载)

【报告6150】哪吒汽车研究报告(22页可下载)

【报告6151】特斯拉Model3整车轻量化技术分析(15页可下载)

【报告6152】吉利新能源研究报告(24页可下载)

【报告6153】MPV市场深度解读-洞察报告2021版(22页可下载)

【报告6157】陕汽集团研究报告(21页可下载)

【报告6158】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实施情况年度报告(21页可下载)

【报告6160】中国汽车后市场渠道数字化营销(17页可下载)

【报告6161】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机会(21页可下载)

【报告6162】后市场如何跟上用户“新四化”节奏(可下载)

【报告6163】小鹏汽车造车新势力专题报告(47页可下载)

【报告6164】华为汽车BU业务布局及分析框架(90页可下载)

【报告6165】华为全场景分布式鸿蒙系统详细介绍(37页可下载)

【报告6166】商用车智能化发展路径与解决方案(28页可下载)

【报告6167】华为研究报告(46页可下载)

【报告6168】智能座舱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白皮书(52页可下载)

【报告6169】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卫星定位白皮书2020年版(153页可下载)

【报告6170】主要科技公司智能交通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43页可下载)

【报告6171】101页电源管理芯片研究框架(可下载)

【报告6177】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再造企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力(31页可下载)

【报告6178】FORD福特汽车研发流程(46页可下载)

【报告6179】宝马电子气门(可下载)

【报告6180】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42页可下载)

【报告6181】新能源汽车能量管理系统(50页可下载)

【报告6182】新能源热管理(40页可下载)

【报告6183】汽车嵌入式系统基础(47页可下载)

【报告6184】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评估(33页可下载)

【报告6185】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研究报告(39页可下载)

【报告6186】IEA-全球电动汽车政策研究(17页可下载)

【报告6187】BCG-电动汽车时代(15页可下载)

【报告6188】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研究报告(可下载)

【报告6189】汽车散热器白皮书(44页可下载)

【报告6190】最佳的混动动力总成配置是什么样的?(34页可下载)

【报告6191】“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40页可下载)

【报告6192】新能源热管理分析报告:ModelY,P7(2021版)(27页可下载)

【报告6193】轮胎特性在整车开发中的作用及要求(18页可下载)

【报告6194】电气化卡车:没有单一的引爆点或技术(24页可下载)

【报告6195】氢能源行业前景分析与洞察(29页可下载)

【报告6196】Global_EV_Outlook_2021(59页可下载)

【报告6197】美国智库报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可下载)

【报告6198】东风公司专题分析(49页可下载)

【报告6199】上汽集团专题分析(45页可下载)

【报告6200】2021吉利汽车智能化深度研究报告(44页可下载)

【报告6201】2021比亚迪半导体公司业务研究报告(34页可下载)

【报告6202】2021年长安汽车公司战略转型与营销渠道变革分析报告(28页可下载)

【报告6203】现代起亚,韩国汽车工业及同文化企业并购研究(40页可下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