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ython新手营
数据,算法,人工智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Python新手营

血淋淋的Cloudera上市路

Python新手营  · 公众号  · AI  · 2017-04-16 19:17

正文

我  相  信  这  么  优秀  的  你

已  经 置 顶 了  我



著名的大数据公司,提供Hadoop套餐给企业级用户的三大公司里的老大——Cloudera近期向SEC提交了IPO的申请,估值41亿美元。


Cloudera此时上市是无奈之举,公司银行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只有七千多万美元,而上季度公司烧掉了六千多万美元,资金只允许再烧一季度。连续三年估值毫无增长,私下融资渠道缺乏,故而只能在这个点上市以便在股市上圈钱支撑公司继续运行下去。此时的情景和其竞争对手Hortonworks两年前上市极其相似。然而Hortonworks过去两年内股价下挫了60%,倘若Cloudera未来走向同样的结局,对整个Hadoop相关的生态圈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对整个大数据生态圈也将是一记重拳。


本文对Cloudera从公司成长史,业务模式,竞争对手,以及财务状况做一个全方位的分析。


1. 公司成长史


Cloudera成立于2008年,由Christophe Bisciglia, Amr Awadallah 以及 Jeff Hammerbacher创建。如今Amr还是CTO,Jeff挂着首席科学家的头衔很少参与公司管理了,而Christophe则混在硅谷IT圈里面不知道在做什么。相对于2012年以后才火起来的大数据,2008年开始做Hadoop的供应商,这几位当时的眼光相当的不错。他们创立公司的时候眼神一定是这样的。


2009年3月是Cloudera创立以来第一件比较大的事情。他们拿到融资了。第一笔500万美元的融资是由全球知名的五大投资机构之一的Accel Partners提供的。对于创业公司来说500万美元白花花的银子啊。躺着也会笑的日子开始了。


伴随白花花银子到来的同时,Cloudera发行了它的第一个Hadoop集成版本。现在业界通常也把Cloudera发行的Hadoop版本叫做CDH。CDH里面包括的是100%开源的东西。但是Cloudera的企业版里面也会包括一个叫做Cloudera Manager的管理组件。这个组件是闭源的。Cloudera的理念是我让你用开源的东西,但是我的闭源的管理软件给你提供了很多的易用性。所以如果你想安心的好好的用Hadoop呢,就上咱的贼船吧,每月交一点租就好。


等到2009年9月的时候,Cloudera又一次大手笔的震惊了IT界。



Cloudera请到了一尊大神Doug Cutting。大神是Hadoop的爹,第一位作者。后来被Yahoo这个活雷锋招安,在Yahoo里面带领一群虾兵蟹将做Hadoop。


大神能被招安据说是因为当时和他的顶头上司,Yahoo里面管Hadoop的那个VP之间互相看不顺眼。于是Cloudera手一招,大神就毫不犹豫的跳过去成了首席构架师。他的顶头上司也不是等闲之辈,在未来还不断给大神制造麻烦。


大神做了Cloudera的首席以后,日子是过的顺风顺水。后来就荣升了著名的Apache基金会的主席。对的,就是那个著名的各大公司比如微软谷歌亚马逊都要舔跪的阿帕奇基金会。


自从有了Doug以后Cloudera腰杆也直了底气也足了,从此以后以Hadoop正宗自称了。之后Cloudera的发展就是一番顺风顺水的壮大过程。在壮大的过程中,也不免炫耀一下自己有大神,有大神,有大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好日子开始了。古话说得好,饱暖思淫欲,Cloudera有了大神以后,想要的是更多的钱。到2011年的时候,它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化(rong)缘(zi)。这次化缘的钱金额就比较多了。Accel Partners还是做了这一次的施主之一,但是施主多了好几个。其中有一个最著名的施主叫做In-Q-Tel。


国内的朋友可能不太熟悉。这个施主是CIA下面的投资公司,专门投资给认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有重大意义的项目。其中著名而神秘的大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美国棱镜项目技术提供者的启动资金就是这家基金给的。



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2011年的时候,BigData那个概念已经开始发酵炒起来,所以美国国家安全相关的投资机构In-Q-Tel就也不甘寂寞砸钱进去了。


整个化缘下来,Cloudera拿到了4000万美金,整整4000万美金。有了这笔钱之后Cloudera终于迈向了大步发展的时代。


2014年是Cloudera的丰收年。这一年里,Intel从它的竞争对手华丽丽的成为了它的干爹。以7.5亿美元的价格拿走了它18%的股权。跟随Intel的还有Google,Dell公司老总Mike Dell的私人投资基金以及其他各路人马。这次投资也把Cloudera的总估值送上了41亿的巅峰。这是值得欢庆的一年,因为这个投资和这个估值,Cloudera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未上市大数据公司里面最为闪耀的公司,并且牢牢的坐稳了Hadoop发行商的头把交椅。



然而俗话说得好盛极必衰,此后的三年里,Cloudera不知道是因为和Intel绑得太紧密还是因为其他的因素,再也没有拿到另外一笔钱。等到上市报告提交的时候,Cloudera诉求的估值依然是41亿美元。换句话说,即便Cloudera能够成功上市并且还能维持住这个市值,过去三年里Intel的投资回报率依然是0。干爹不好当啊。我想,听闻Cloudera上市,Intel的内心一定是这样的。




2. 业务模式


Cloudera的创始人在一次访谈的时候曾经提到,在2008年他们创建公司的时候,他们打算做的服务是类似于现在AWS的Elastic MapReduce那样在云上给大家提供服务来赚钱。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模式太超前,而且投入也很大。所以他们就转向了做Hadoop发行商的角色。


所谓的Hadoop发行商,有点类似于Linux世界里的RedHat。公司通过开源软件的包装,整合稳定的版本形成一个套餐。通过让企业用户购买套餐来实现盈利。


Cloudera的盈利模式和RedHat有非常相似的地方。Cloudera给所有使用了它们的Hadoop的套餐的人提供收费技术支持。这也是Cloudera的竞争对手之一Hortonworks的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但是Cloudera在盈利模式上则更进一步。Cloudera的CDH是100%开源软件整合,在它们网站上可以免费下载随便使用的。但是Cloudera同时又提供了一个叫做Cloudera Manager的企业管理组件。这个东西是不开放源代码,在最初三个月试用之后就要收费的。它提供了企业比较在乎的对计算机集群的管理,部署,升级,监控等各方面的功能。它的收费模式也很坑。按照部署了多少个节点,每个月定期交租。这种不是一次性的细水长流的买卖,Cloudera认为可以给其他提供长期的盈利。





我们必须说,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如果这个盈利模式确实可以给Cloudera赚到更多的钱,那么在下面的财务分析里面,我们应该看到它们比竞争对手有盈利优势。实际上呢,然并卵啊。


随着业务的发展,Cloudera意识到作为Hadoop套餐的提供商的身份比较的廉价。于是它努力的把自己包装成为数据仓库的提供者,以期待自己可以和Oracle,TeraData这样的公式同台。这种包装不仅仅体现在宣传上,也体现在Cloudera野心勃勃的开源项目上。他们主推了两个开源项目:Impala和Kudu。



Impala是Cloudera主推的快速数据仓库分析查询引擎。这个引擎有它的优势,但是市面上同类开源项目不少,竞争很激烈。短期内是否能给Cloudera增加竞争资本值得怀疑。


Kudu是Cloudera2015年开始主推的新一代存储系统。这个系统的推出是Cloudera第一次在Hadoop的文件系统以外开始做数据仓库相关的事情。我们可以认为是Cloudera从务虚的宣传自己是数据仓库的提供者,到务实的真正成为一个数据仓库技术提供者的重大的一步。该技术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这些都不能改变Cloudera盈利能力弱的事实。于是在2016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



Cloudera看着亚马逊靠着Elastic MapReduce不断的发财,而自己作为事实上的Hadoop套餐提供商只能赚点残羹冷炙,毅然决定回归创业伊始的理念,问干爹要10亿美元打算大干一场做一个真正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以此来攫取高额利润,在这场大数据的战争中获得领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  ·  这个娃娃音我给满分!
8 年前
指尖阅读  ·  越努力工作的人越容易发胖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