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呦呦鹿鸣
原创读书号。分享独一无二的资料与不为人知的经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冯唐  ·  想成事,千万防止别人 “借运” ·  15 小时前  
读书杂志  ·  中读年卡 | ... ·  2 天前  
青年文摘  ·  她患流感去世,比大S更让人警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呦呦鹿鸣

还有人用邮筒寄手信吗?我决定守在邮筒边看看

呦呦鹿鸣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09-10 21:49

正文

下午到上海浦东陆家嘴街道办事处办事( 请不要问“你鹿鸣君为什么从帝都跑到魔都办事”,对于给祖国交通事业持续做出贡献这件事情,我也是崩溃的 ),结束后一看时间,两点四十。


对面(福山路乳山路交界)有一个绿色邮政信筒,走近一看,注明“ 开筒时间:每天一次,16:22”


远处那两栋摩天大厦是浦东陆家嘴的标志



邮筒上有开筒时间


咦,这年头邮筒还活着?还有没有人用邮筒寄信呢?邮政人员会不会准时来取信呢?距离我下个安排还有三个小时,刚好有空档,我做了一个决定: 就守在这里,看着。


等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到了取信时间,没人来,倒是旁边来了一队保安,齐刷刷的,还有红袖章,有些帝都西城大妈的节奏,我几乎就怀疑他们要把我当作有不良动机的流窜人员了:



时间到了,邮局人没来,保安来了


邮局失约了。我又等了十几分钟,觉得有些无趣, 也许这个邮筒就真的是一个摆设吧 ,掉头准备走。才走出不到十步,一个绿色电动车突然冒了出来,迅速打开邮筒。我赶紧拿出手机,手忙脚乱拍照:




嗯,不仅真的有人来,还真的有信。 放大照片细看, 邮递员手上的信有十几封的样子。 邮递员把它们一塞,立即走了,整个过程不到20秒。我甚至来不及打一声招呼:




我想抓一张邮递员和时间的合影也没有成功,终于成了一个彻底的吃瓜群众:



通过照片手机记录,我们可以注意到,此时是16:39分, 与开箱时间相差了17分钟 ,迟到了:

好了。 花了1个小时40分钟,守在街边的邮筒旁边,只是证明了这个时代,在陆家嘴这个地区,还有人手写信,而邮递员真的会打开邮筒。


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写过信。记得,最后一封手写寄信是大学时期写给老爸的,当时,我处于各种激情澎湃傲视一切的状态。 除了明信片之外,我也收到了几封手写信,很少但很宝贵。


十年前,我的前老板手写了一封信,给辞职的我寄予教诲,核心是4个字: “和光同尘” 。对于一直以来侠客心很重的我来说,这封我一直保留的信常常在重要的时刻提供警醒的力量。


当开始写呦呦鹿鸣的时候,有一位关注者手写了一封非常长的信,全是读后感,深刻且文气充沛,他说,虽然在后台留言了,但那是留在腾讯服务器上了,“我希望留在鹿鸣君的手上”。这封信构成了我一直坚持原创的动力之一。


前段时间,我遭遇了一件不能言说的事情,一位朋友手写了一封信给我,给我勉励,这让我更加乐观地面对这个荒诞的世界,并坚定地认为,经营好小气候足够重要。人生确实就是一次旅途,旅途总有坎坷,但 生命的丰富多彩,往往就在命运的褶皱之间


如果要说共同点,那就是——这些手写的字,总是充满力量。


手写的时光已经过去很久,但又好像近在眼前。也许我们再也不需要“中国邮政”这个傲慢的国企,但或许我们可以重拾手写。当一些重要的时刻出现时,我们慢慢地,把它一笔一划地写在纸张上,把它和朋友分享,或者,给未来的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