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纪实类综艺节目的广阔天地中,“种地”系列IP以独特的“三农”视角开拓出一条新航道。《种地吧》以劳作纪实为主线,生动呈现新农人“十个勤天”与土地的故事;而《你好种地少年》则进一步拓宽视野,将镜头对准全国版图,通过游学的方式,近距离展现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农业实践、农民生活及农耕文化,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深度探索与情感联结。
近期,由爱奇艺精心打造的农业游学纪实综艺《你好种地少年第二季》正在热播中,该节目延续第一季模式并继续深化“游学”主题。本季节目中,由种地少年组成的“十个勤天”组合再次启程归乡,他们走进新疆、宁夏、甘肃、重庆、广东、浙江等省(市),探寻记忆之外的家乡风光与民俗风情,广泛吸收各地的农业知识与劳动智慧,为持续耕耘的种地事业“做大做强”储备能量。
本季节目中,种地少年们以伊犁河谷为起点,由西向东边“游”边“学”,走入祖国各地的农村生产生活一线,在鲜活而生动的沉浸式体验中,学会了如何耕耘土地、经营生产,更懂得了用心感受土地的温度和自然的律动。
在乌鲁木齐达坂城,远处巍峨的雪山将融化后的清冽雪水注入田野之间,滋养着成千上万亩雪菊、胎菊,为当地农民带来丰厚收入;转向吐鲁番,广袤的葡萄园如同绿色的海洋,一眼望不到边,而当秋风起,天气渐凉,农民们把宝贵的葡萄藤埋入土中,也埋下来年丰收的希望;贝林哈日莫墩乡,番茄种植基地在灿烂阳光的沐浴下展现出一片火红的景象,这些来自新疆的番茄供应着全球四分之一的需求……仅在新疆一个省份,各地的农民凭借对自然条件的深刻理解,巧妙利用地貌、气候、水源等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农业成就。借助种地少年们的体验视角,观众可以直观感受到不同地区的农业生态与生产特色,更能深刻体会到农民们辛勤的汗水与对土地深沉的爱。
游学,不止于体验,更激发思考。源自新疆伊犁的甜美蟠桃,如何跨越国界,成为哈萨克斯坦家庭餐桌上的珍馐?在祖国的西大门——霍尔果斯口岸,种地少年们第一次接触到我国对外出口全链路实践。从精心采摘符合出口标准的蟠桃,到与外国商人进行价格谈判,再到细致入微地办理各项出口手续,少年们不仅学习到了农产品出口的专业知识,更深刻体会到了国际贸易的复杂与魅力。如何让自己辛勤耕耘的农产品也像这些蟠桃一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种地少年的心中孕育着新的梦想。
《你好种地少年第二季》不仅是一次农业游学,更是一次人文景观的巡礼。节目的镜头语言,犹如一首悠扬的田园诗,缓缓铺陈开来。跟随少年们的脚步,观众得以走进伊犁起伏连绵的广袤草原、吐鲁番辽阔壮观的金色沙丘、中卫如梦如幻的沙漠星空……每一处风景,每一场遇见,都是对当地特色景观与人文风情的真情书写。
一是诗意化的空间景观。种地少年们骑马踏上乌孙古道,沿途风光旖旎,高山、草甸、森林、河流等多样地貌不断映入眼帘,串起一条景观长廊;在宁夏中卫,种地少年们夜宿沙漠,于深蓝的夜空仰望银河,在璀璨星海下枕沙而眠……诗意化视听语言,精准呈现出各地的自然景观特色,构建出令人心生向往的“诗与远方”。
二是诗意化的人文景观。在特斯克绚烂的红花田里,种地少年们与种花人白志兰一家共同劳作,一边亲手采摘红花娇嫩的花蕊,一边了解红花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在喀拉达拉乡,种地少年们与哈萨克族同胞阿少一家交流,牧羊、挤马奶、炸馓子、打馕等游牧民族的生活日常,带着少年们和屏幕前的观众体验新奇的地域文化。
三是诗意化的情感表达。无论是自驾驰骋于新疆广袤无垠的旷野,还是在宁夏沙漠中偶遇骤雨的“洗礼”;无论是与少数民族儿童的友好交流,还是通过“小作文”广播传递的心声,本季《你好种地少年》都细腻捕捉到少年们在游学旅程中真实而自然的情感流露。在团队游戏的欢闹和农业实践的严肃中间,这些片段为节目整体节奏增添了恰到好处的“升华”时间,既充分展现少年们肆意挥洒的青春活力,也成功维系住屏幕前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观背景之下,“种地”系列IP在体验劳作、亲近乡土的叙事表层下,其内部肌理是对中华农耕文明历史的回望和对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续写,并进一步挖掘两者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