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与城系列的《东京》短小精湛,包含了不同作家的散文,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两篇关于东京的小品文《东京小品》和《生于东京》,极富个性的作家太宰治的《东京八景》以及生于东京的作家幸田露伴的《水之东京》,一共四部作品。这几位作家基本上都是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生人,他们笔下的东京,可能已经不是今天的模样。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大正时期著名小说家,日本著名的芥川文学奖就是以他命名。芥川龙之介以短篇小说著名,一生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作品大多关注社会丑恶现象,文笔简洁有力。由其代表作品《竹林中》改编成的电影《罗生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我蹲在一片黑暗的书斋里,周围堆满了书,以此消磨寂寥的春日挂松之时[1]。开卷阅读,兴起走笔,厌了倦了做俳句二三——便是如此的太平安逸、百无聊赖地打发着日子,家中也无人造访。有一日,邻居家太太带着小孩来拜年,从前就听说这位太太驻容有术,那日一见,果真如此。她带着的女孩儿都五岁大了,本人看起来依旧美艳如昨,仍保留着少女时代的容貌。
那日我正好在书斋里插了梅花,于是我们就闲聊起梅花来。我们聊天的时候,那个叫千枝的小女孩就抬眼打量着书斋墙上的匾额和挂着的装饰,无聊地坐在一旁。
聊了一会儿,我看着千枝怪可怜的,就对邻居太太说:“我们换个地方坐吧,我母亲也想跟您聊聊呢!”趁着母亲跟邻居太太说话的时候,我提出想找些玩意儿给孩子解解闷儿。于是邻居太太从怀里拿出了一面小镜子,把它递给了千枝:“这孩子啊,只要有了这个就不会觉得无聊了呢。”
我问其中缘故,原来从前她丈夫在逗子[2]的别院里养病的时候,一周两三次,她要带着千枝往返于东京和逗子之间,千枝在车上常常觉得无聊。因为无聊,所以总想着捣乱,时常搞点恶作剧,拿她简直没有办法。有时候还会抓着旁边的老头儿问人家,“你会不会法语啊?”这种莫名其妙的问题。她也给过她图画书和手绢,想方设法给她解闷儿,直到有一次掏出了小镜子给她,发现她居然乖乖坐了一路。千枝对着镜子仔细瞧,时而整理脸上的香粉,时而搔首弄姿,时而又故意蹙起眉头,跟镜子里的自己玩得忘记了时间。
邻家太太说明了给她镜子的缘由,又加了一句:“果然还是个孩子呢。只是看到了面镜子,就把什么都给忘了。”
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刹那,我突然对这位太太生出了些许恶意。我不假思索地边笑边冷冷评价道:
“你自己还不是照了镜子就把什么都忘了。你跟千枝的区别不过是一个是在无聊的汽车里,一个是在繁杂的尘世中。”
注释:
1.挂松之时:正月门上装饰松枝的时候。从元旦起的7天,或15天。根据地方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说来,关东地区7天,关西地区15天。
2.逗子:地名。位于神奈川县三浦半岛。
堡仔图书《东京》已经上架豆瓣阅读,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