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经典
优质内容的发现者 创造者 守护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日报  ·  今早突发,2人身亡!刚刚当地通报 ·  10 小时前  
杭州交通918  ·  突发!秋涛路一建筑内发生火情 ·  11 小时前  
钱江晚报  ·  贾玲发文:恭喜! ·  3 天前  
三峡小微  ·  7天11万游客!春节假期三峡大坝旅游人气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经典

真爱我?让我用8个科学实验来验验你

新经典  · 公众号  ·  · 2017-09-18 08:02

正文

如果成立一个叫“爱情”的学科,研究这门学问的人肯定很头大。从柏拉图以来的近2400年里,哲学家们对爱情的研究也不是没努力,但真的很难形成定论。


爱情是很个人的实践性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的遭遇来得到这种体验,凡是希望从先哲那里找到爱情秘钥的人,唯一得到的只能是失望。我们只有在从恋爱中学习爱情,在爱情中领悟爱情。


不过,这么一说,爱情就是不讲道理只能实践的事情了?爱情难道真的没有道理可言吗?


未必。


即便你没读过柏拉图的《会饮篇》,也一定听过这样的说法:


最初的人是球形的,有着圆圆的背和两侧,有四条胳膊四条腿,有两张一模一样的脸孔。圆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圆圆的头,两张脸分别朝着前后不同的方向,还有四只耳朵,一对生殖器,其它身体各组成部分的数目也都是成双成对。



这就是柏拉图在《会饮篇》里描述的最初的人。这样的人,有三种性别:男人、女人、阴阳人。男人是太阳生的,女人是大地生的,阴阳人是月亮生的。这些人,体力旺盛,精力十足,以至于试图跟诸神造反。


宙斯为免于人类带来动乱而又不想将人类毁灭,就想出了一个策略:将球形人劈成两半,并将他们的生殖器移至前面,来确保生命的繁衍。


被劈成两半的人,非常想念自己的另一半,并渴望与自己的另一半结合。这种想念和渴望,对于恋爱中的人并不陌生,那就是爱情的表征。所以我们才说,爱情就是“找到你的另一半”。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爱情的原初动力来自对自我完整性的渴求。我们只能通过爱情来医治被分割了的本性,让我们回归到原初的完整和圆满。


如果你试过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你会发现这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人们总在试错,总是在寻找“对的人”。可惜当时那个对的人,慢慢可能就不对了。


关于扑朔迷离的爱情,我们进行的思索远比自己意识到的多。 或许回答完以下8个问题,你能发现你的爱情观背后的秘密。你也可以将之视为一次不那么科学也不那么哲学的思想实验,来测测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1


“你会不会爱上坏男人或坏女人”?


《恺撒面前的埃及艳后》,让·里昂作品


爱情男女最烦被问及的问题之一是:你到底爱我什么?与此相应的,有一个讨人喜欢的完美答案:爱你没道理。


爱一个人究竟有没有道理可讲?


所有人都欣赏的美德:“我爱他是因为他好诚实智慧、勇敢,等等。”但一些坏毛病也可以用作解释的理由。“我爱他是因为他大男子主义,有点胆小,爱说谎,不太可靠”。说这话的并不是疯子或受虐狂……(吕旺·奥吉安《恋爱反教材》)


你还记得爱上另一半的理由吗?是因为他/她的美德还是他/她的坏?抑或是,像电影《非诚勿扰》里舒淇所扮演的角色所说的:我爱他,是因为他身上的气味?


爱情来了,需不需要好的理由?或者说,爱情的理由有没有好坏之分?


关于这个问题,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


有人认为,爱情的起因和理由都是无法验证的。你可能会爱上一个伤害你的人却讨厌一个对你怀有善意的人;会爱上一个所有人都觉得他可恶的人,却讨厌一个所有人都觉得他可爱的人。我们不能说这些反应不合理或不恰当。


如果我们承认爱拥有一种本质或绝对的价值,而这种价值不取决于爱的对象的价值,那么,爱一个人的任何理由都是好的。(吕旺·奥吉安《恋爱反教材》)


于是,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爱总是好的,即使所爱之人是恶棍。


另外一种观点,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他区分了本质上不好的情感和相对不好的情感。


本质上不好的情感,不论其对象如何,它们总是不好的。比如仇恨、恶意。相对不好的感情,赋予爱一种相对的价值,这种价值取决于爱的对象的价值,那么爱一个人的理由就不都是好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爱的那个对象身上本身带有恶,而你将他的恶视为爱的理由,那么这个爱的理由就不是好的理由。比如,你爱他的说谎、大男子主义、任性,甚至爱他的罪恶。这都不是好的理由。


你检视过自己爱他人的理由吗?


2


“爱情中,你最看重对方的什么?”


爱情发生时,很少有人去静下来理性分析我究竟爱他哪一点,但身在爱情之外的人,往往会思考自己最看重一个人什么样的品质。


有人为此做了一项波及37个不同气候、不同制度、不同大小的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总人数超过了一万人。组织调查的,是进化心理学家巴斯。


他要求被调查者对18项与恋爱有关的特征进行打分,结果显示,地球人谈恋爱,与国家、肤色、社会制度,甚至性别,都没多大关系,无论男女,最看重对方前三项是:


可靠、情绪稳定、好脾气。


这就很好的反驳了常言所谓“男人好色,女人爱财”的说法,数据反映,“漂亮”在男性心里的重要程度排在了第十位,“富有”在女性心里位列第十一。居于第五至第九位的,分别是健康、聪明、友善、顾家、整洁、勤奋。


当然,统计学只对集合负责,不对个案负责。如果你就是个外貌协会的,谁也拦不住你。毕竟男性高大些,会给女性一种安全感,哪怕是错觉。女性漂亮些,会有更多“挑剔”另一半的权利。


据说男性潜意识里认为,漂亮是善生育的表现。对此做出研究的辛格发现,男人喜欢腰臀比低的女性,这个值大体是0.7。也就是腰占7个点,臀占10个点。细腰肥臀好生养,几乎成了人尽皆知的常识。


此外,据说,腰臀比例低的女人,不易得心脏病、糖尿病等,更健康。推而广之,就会得出耶鲁大学范戈尔德进行的一项大型调查后所得出的结论——漂亮的人很少生病,无论身体,还是心理。


这时恐怕你会对在欧洲一度流行的女性束腰行为有了别样看法,除了爱美之外,或许有利于 健康。但,过度了,就是一种自残。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卡特琳为了打败情敌狄安娜,曾经穿上由化妆师制作的铁制塑身衣,腰围达到了惊人的40厘米,而卡特琳的梦想是33厘米。欧洲贵族女人们纷纷效仿,使塑身衣极为畅销。



蒙田看到法国女人束腰,不无讽刺地说:“为了有个西班牙式的苗条身材,她们不是吃尽了苦头,束腰夹板,两侧勒紧嵌进了肉里?是的,有时几乎昏死了过去。”


为了取悦男性,女性做的还少吗?三寸金莲,离我们并不遥远。凡在外表上过分下功夫的,我只能说是缘木求鱼,有多余时间和志气,不如让自己有爱情、变可靠、加强情绪的钝感、培养好脾气。当然,爱情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


所以,你最看重另一半的哪一点?


3


“你是无可取代的吗?”


情侣的甜言蜜语中,比较常见这样一句:“你就是我的唯一”。唯一的意思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独一无二,无可取代。


但你会发现,可能包括你自己在内,很多人的恋爱对象乃至妻子都换了一个又一个。好玩儿的是,他们号称每一个都是那个唯一。


爱情的鬼把戏之一就是,让你以为这一个是不可替代的,你会爱他一辈子直到永永远远,后来却发现,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


仔细想想,人类不可替代性直觉中其实混合了许多因素。看上去,与动物或物品相比,人,拥有更多的不可替代性。与日常生活用品相比,那些被我们倾注了喜爱之情的物品(如礼物)拥有更多的不可替代性。与不合脚拖鞋相比,合脚拖鞋拥有更多的不可替代性。


但这个不可替代性只是“更多的不可替代性”,而非“绝对的不可替代性”。 所以有人问:


“如果你妈和我一起落水,都不会游泳,你会救谁?”


他/她所问的,其实是:谁更具有不可替代性。


既然没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那么,一个人换爱侣也就无可厚非了。所以,西方有句谚语说:“原以为是不可或缺的人填满了公墓。”


更为残酷的是,劈腿现象似乎也存在它的合理性。


我们可以在爱一个人的同时,还考虑着与其他人在一起也许会更好。我们可以在爱一个人时,却不排除在某一时刻会由别人来取代爱人的地位。(吕旺·奥吉安《恋爱反教材》)


你换过爱侣吗?你被人取代过吗?你被劈腿过吗?


4


“虐你也是爱你?”


以爱之名,可以随便虐一个人吗?那些家庭暴力者最常用的一句托词是:那是因为我爱他/她。有些人的确会将“被虐”视为被爱,这种心理不仅存在于受虐恋者身上。


雷德蒙·卡佛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中讲了特莉的故事。


特莉和自己丈夫梅尔提起婚前跟她一起生活的那个男人。她说他非常爱她,爱到想要杀死她。


“有天晚上他揍我,”特莉说道,“他拽着我的脚踝把我拖到客厅。他反复说着:‘我爱你,我爱你,你这个婊子。’然后他继续拖着我在客厅里来回走,我的头撞在了很多东西上。碰到这样的爱情你们怎么办?”


“得了,别说傻话,”梅尔对她说,“那不是爱情,你知道的。我不知道该叫它什么,但肯定不是爱情。”(吕旺·奥吉安《恋爱反教材》)


这到底是不是爱情呢?


我们知道,爱情能够放大情感。喜悦、兴奋、憎恨、嫉妒、愤怒……爱使各种情感变得强烈。由此我们产生了某种误会,以为“虐”或者“暴力”也是爱的一种表现,而且是深爱的表现。


存在感比较弱的人,在不被理睬和被虐之间,很可能会选择被虐。而那些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人,则可能在激情的驱使下犯罪。因此,情杀案件历来层出不穷。


不少人在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为激情犯罪请求宽容,心理学上也提出相应解释。心理学上认为,因爱情的激怒或嫉妒而犯下的罪行是一些以自毁为目的的罪行。这些罪行本身就惩罚了犯罪者,因为他们对自己最珍爱的人造成了毁灭性后果。


从强烈的情感发展到虐恋,再到犯下罪行,这都和爱情有关,但这还是爱情吗?


5


“与机器人做爱,和爱情有关吗?”


据说到了强人工智能阶段,会出现性能无比全面的机器人。比如社交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它们皮肤、眼睛一应俱全,穿着衣服,能跟你聊天,看上去、用起来,和人类所差无几。那个时候,人类寻找爱侣的范围是不是更大了呢?我们是否需要和机器人抢“市场”呢?


假设你试图引诱一个朋友的妻子,想与她共度春宵。假设你有能力将自己完美克隆成她丈夫的模样。(连身体的细节之处,痣、疤痕等都变得跟她丈夫一模一样。)你的大脑也复制了她丈夫的大脑,与原版别无二致。所以你们拥有同样的思想、同样的态度,等等。如此,她丈夫身上为她所钟爱的全部优点,在你身上也同样能找到。所有她爱她丈夫的理由也都能成为她爱你的理由。(吕旺·奥吉安《恋爱反教材》)


现在假设你们共度了—夜春宵。你说这一夜她是与她丈夫一起度过的,还是与你一起度过的?还是与两者共同度过的?这个问题看上去与问题3“你是无可取代的吗”很类似,但因为牵扯到机器人,又会有新的角度需要我们思考。 比如:


与非人类、似人类的爱,是爱情吗?

做爱在多大程度上和爱情有关?


6


“爱情和食物,哪个更重要?”



爱情至上者会认为,没有爱情的生活不值得一过,因此为爱轻生者不乏少数。也有人认为,那些陷入爱情中的人才什么也不是。因为在亲密无间的情侣关系中,“丧失自我”是最显而易见的感觉。


爱情至上者会信仰自己创立的“爱情宗教”,双方沉浸在二人世界,其他人和事都微不足道。是非善恶、正义与否,在爱情面前都可以不再重要。只要是因为爱情,就有了正当理由去不顾一切。


恋人们说起某些会遭谴责的行为时,会说“爱让我们这样做”。(C.S.路易斯《四种爱》)


然而,再坚贞的爱情,在食物面前,都有可能败下阵来。剧作家萧伯纳就对爱情的重要性表示了嘲讽。在他看来,对于人类而言,没有什么爱会比对食物的爱更加真实可靠。朱丽叶对巧克力的爱会比她对罗密欧的爱更深刻。如果饥肠辘辘地去谈一场恋爱,大概谁也没那个力气。


令人欣慰的是,除了食物比爱情更重要外,还有一些也被认为可以凌驾于爱情之上。 就像匈牙利的裴多菲说的:


Life is dear, love is dearer. Both can be given up for freedom.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爱情没那么重要,更确切地说,爱情一旦与诸如自由、正义等观念发生冲突的话,它就没那么重要了。这使我们对“爱情最重要”这个直觉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你将爱情放在什么位置上?


7


“世界上没有真爱?”



没见过真爱,还没见过假的吗?谈真爱之前,作为一种否定性参照,我们有必要了解“假爱情”是怎样的。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过,假爱情的第一种形式是偶像化的爱情。 所谓偶像化的爱情是将所爱之人当作一切幸福的源泉去崇拜,从而失去自我觉悟的能力。


在这样的爱情里,一个人只能逐步失去自己,而非实现自己。并且,如此盲目崇拜必会导致失望的产生,毕竟对方是人,而非完人。失望一旦产生,激烈的冲突随之而来。于是,假爱情的美好不复存在,直到下一次假爱情的来临。如此这般,恶性循环。


另一种假爱情的形式是多愁善感的爱情。 这样的爱情,只存在想象之中,完全是一厢情愿的白日梦,以至于没有对方的回应似乎也并无不可,反而当这种爱情关系成为了现实中的真实关系时,假爱情就僵化了。


多愁善感式的假爱情还表现为将现在推到过去或者未来,当一对恋人只能通过回忆过去的爱情来深受感动时,恰恰证明,此时他们之间并没有爱;同样,当二者将爱情的幸福建立在对将来的展望时,无非是将爱情当作缓解孤独的精神鸦片,亦无爱。


除了假爱情值得我们警惕外,有一种幻想也要注意——爱情意味着没有冲突。 规避冲突的结果只能是让彼此变得虚假,让爱情逐渐流失,真正的做法是要直面冲突,运用智慧化解冲突。在化解的过程中,使双方得到净化,变得更好。


也许有人想问:我怎么判断我之爱情的真假呢?


弗洛姆告诉我们,“爱情的存在只有一个证明:那就是双方联系的深度和每个所爱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爱情的唯一成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