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需,检之所向。近年来,红安县检察院始终聚焦农民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充分发挥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公益诉讼等检察职能,与多部门协同履职,用实际行动为特殊群体撑起法治之伞。
“救助金收到了,感谢检察院!”近日,在红安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待大厅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专用窗口,83岁的黄奶奶带着孙子小王向检察官表示感谢。
小王的父亲因车祸去世,肇事司机未给车辆买保险,且无赔偿能力。父亲离世后,家中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小王跟随黄奶奶生活。
“2024年年初,我们通过‘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内部互通机制发现这件线索后,经调查,认为黄奶奶和小王的情况符合司法救助条件。”承办检察官介绍,该院迅速联动黄冈市检察院开展司法救助,帮黄奶奶和小王申请到司法救助金。
保障“她”权益、呵护孩子成长,离不开法治力量。
据了解,红安县检察院高度重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于2023年12月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置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专用接待窗口,为妇女儿童提供“一站式”检察服务。同时,积极与妇联、民政、教育等部门建立“妇女儿童权益保障”联动机制,畅通救助线索移送渠道,促进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截至目前,该院已通过专用接待窗口接待来访涉妇女儿童案件线索45人次。
2024年12月,红安县首个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正式启用,标志着该县城市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2024年9月,红安县检察院在“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上了解到,视障人士在人流量较大的十字路口过马路时,存在安全隐患。
经过走访相关职能部门,听取多方意见,共同分析研判主要路口安装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的可实施性,红安县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对人群密集的天舒广场十字路口增设过街音响提示装置。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无障碍交通设施建设,该路口过街音响提示装置已于同年12月2日完成安装并启用。
启用后,检察官还邀请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专家、“益心为公”平台志愿者、残障人士代表参与验收评估,对过街音响装置功能、提示音量设置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举一反三,对全县范围内的十字路口全面排查,将根据实际,逐步对符合条件的路口完善过街音响提示功能,营造残疾人出行友好环境,切实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
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残疾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维护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的一项重要工程。红安县检察院副检察长伍义军介绍说,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该院正在与县残联研究制定残疾人权益保障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畅通案件线索移送渠道,不断推动完善辖区无障碍环境建设。
老年人的权益保护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养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
2024年2月,红安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某养老机构存在消防设施老化、消防管道无法通水等不同程度的消防安全隐患,给入住的老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据了解,辖区共有15家养老机构,服务647名老年人。红安县检察院立案后,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厘清了各方职责,形成联合整改方案,并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对辖区15家养老机构存在的50处问题进行了整改。同年6月,该院邀请全国人大代表程星到养老机构回访,养老机构消防设施已配备完善,安全隐患消除了,老年人住得更安心了,程星对此高度肯定。
“以此案办理为契机,我院与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关于建立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协同配合工作机制的方案(试行)》,集中两种监督优势,共同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监督效能。”红安县检察院代表委员联络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协调多方联动整治,畅通老年人群体权益保障通道,努力为老年人权益保护撑起“法治晴空”。
举司法之力、社会之力、家庭之力,倾心守护每一个特殊群体合法权益。2024年以来,由红安县检察院牵头推进的“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已会签多个文件,内容涉及老、弱、病、残、妇、幼等特殊群体12项重点工作内容。红安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郑勇表示,“府检联动”工作机制的顺利推进,将在更高水平的平安红安法治红安建设中实现对特殊群体权益的综合保护,让每一个特殊个体共享新时代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