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魔都生活不易,交关奇人趣事。 里弄新村,爷叔阿姨,菜场灶间,家长里短,浓油赤酱,西式糕点……此地样样都讲。 满满正能量,一道来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新闻广播  ·  低至200元!价格大幅下调 ·  10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阳光正在赶来!河南即将开启升温模式 ·  10 小时前  
河南发布  ·  阳光正在赶来!河南即将开启升温模式 ·  13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即日起至5月底,严查!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下雪啦!今起河南多地将迎雨雪→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从1999年第一个七天起,上海市民“十一”都干了点啥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 公众号  ·  · 2023-10-07 08:44

正文


本文作者 / 顾 筝 姜天涯

1999年的“十一”不一般,首次有了七天假期。

如何度过七天长假,成了一门新的学问。从最开始的国内旅游到境外旅游,到哪里人都多不如在家里躺平。度过“十一”的方式,有大趋势的变化,但个体的想象力不止于此。

我们搜索了历年报纸中的国庆假期新闻,想看看上海市民过去20多年里,都在“十一”里琢磨出了点啥。



01


1999年的新闻中,记者的欢欣雀跃之情感觉都要溢出文字:“国庆放假七天,还是第一遭。如此长假,百姓们乐坏了。”

这第一遭还正好碰上南京东路华丽转身为步行街的第一遭。

从9月20日步行街开街的第一天起,每天的人流量都超过100万,商家们乐坏了,“国庆节+步行街”可不是难得的好商机。


1999年国庆

刚刚落成的南京路步行街

游人如潮

/张春海 摄

促销活动大张旗鼓:一店东楼“买300送50”,置地广场“买300送50+20”,新世界则是文化休闲游、名品消费游、特色观光游、服务方便游轮番上阵……

确实,游人如织,“百万游客挤瘫步行街”。但……

等到各种统计数据出来之后发现,“占南京路步行街全部商业网点数量一半以上的区属商店,在国庆三天中,共接待消费者400多万人次,销售总额为4144万元。

虽然总销售额还可以,但相比惊人的客流量,“人们不难发现,其实每个来逛步行街的游客,南京路从头走到尾只不过每人花了10元钱。

有记者当时对南京路沿街商家老总们做了个小型满意度调查,老总们大多说了些场面 话,只有伊都锦的楼面主管轻声说了一声“满意”。 而这也已是时代的眼泪了,伊都锦商厦早在十多年前就退出了南京路商圈。


02


2000年的“五一”首次放了七天,开始出现黄金周概念。

这一年“十一”假期之后,胶卷冲印店挺忙的。

南京东路上的冠龙照相器材公司10月8日一天的冲扩量从以往节日期间的700卷陡升至创纪录的1000卷以上。


2000年人们还习惯于冲洗照片

外滩摄影点冲扩部人满为患

/金定根 摄

不同于那一年“五一”冲印出的照片大多是外地景点,“十一”的照片以上海景观居多,世纪公园、观光隧道、高架景观、美术馆画展、广场演出都是照片中的画面背景。

当时恰逢第三届“花博会”的举办时间(9月20日到10月20日),所以去看花拍照的市民很多。

只是谁能想到,20多年后,大家基本上都不冲胶卷了呢。

上海轨道交通客运量在2001年的“十一”创下了纪录。当时《文汇报》报道: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和明珠线全部突破了运营以来的最高纪录,继9月30日创下120.4万人次的日客运量纪录后,10月1日达到133.8万人次,比五一高出20多万人次。


刚开始的时候

地铁对市民来说是条观光线

/张春海 摄


这里要说明一下,明珠线就是三号线。有一段时间,轻轨、明珠线、地铁三号线名称混用,还曾让外地游客面对着指示牌懵圈呢。

现在回头看这个破纪录的数字,真是不值一提。截至今年5月28日,上海地铁运营30岁生日之时,单日最高客流超1329万人次,日常日均客流就有900万人次。

不过对比现在上海有 20 条地铁线,反过来看当时 1 2 3 线可能真的是挤爆。


03


2002年,有新闻报道称,长假首日,不少猎头公司的接待量比平常增加近3成。有猎头第一次想试试国庆不休假的生意情况,没想到有不少人上门毛遂自荐。

20年前,打工人也卷啊。


2002年港汇广场门前

由鲜花布置而成的主题为《祖国万岁》的大型鲜花绿地

/傅国林摄


还有趁着国庆长假变美的人。 2001年和2003年都有新闻说,医院的整容门诊量在国庆激增。2003年国庆节期间,上海九院接待了1000多名整容者,比平时翻了一番。

手术高潮集中在国庆的头几天,这样才能在后几天假期中得到修复,好回去上班搬砖。

“十一”开始有了代理陪游业务,就是找人陪亲朋好友在上海玩。

选这项业务的大部分是新上海人,好不容易有假期想自己出去玩,但是亲朋好友也想趁着假期来上海,各种矛盾纠结之下就想着不如花钱找人陪亲戚。

承接业务的是跑腿公司,陪游算是他们根据假期“痛点”开设的新业务,主要业务还是跑腿。

2006年的新闻还特地请专家点评了这一“懒人经济”,对于有人买份“肯德基”,都愿意花上15元叫人“跑”一趟的事略感惊奇。

而这不就是现在APP上叫外卖的日常吗?



04


“十一”一直是办婚宴的热门日子。


国庆长假是办婚礼的热门日子

/傅国林 摄

2008年,预测有2.5万对新人在“十一”假期结婚。

为了迎接婚潮,上海市婚庆行业协会开通了结婚救援热线并组建救婚后援团,每天都有几名司仪、专业摄影摄像师和两三辆婚车在后方待命。

婚庆服务的价格在当年国庆涨到8000元至9000元,涨价幅度最高的是鲜花拱门,国庆结婚,一个鲜花拱门的成本费高达2000元,而平时只要200至300元。

一边是办婚礼热潮,但另一边登记遇冷。

2008年10月1日共有655对新人结婚登记,不足8月8日7189对结婚登记的10%,比前一年国庆日也少了一些。奥运日“抢”走了国庆日结婚登记的人气。



05


2009年是“史上最长”黄金周,其实也就是和今年一样,因为连上了中秋,变成8天。

想要度过8+X悠长假期的打工人,蠢蠢欲动。这成为一场网上的大讨论。

有人准备同时申请年休假、探亲假、国定假,总共一个半月。Hr哭笑不得。

虽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但在某网站的一项调查中,当面对"如果有员工‘十一’长假和年休假婚假等连休,会如何处理?"的问题时,有85%的人事经理选择采取"找新人顶替职位"。看着有没有瑟瑟发抖?

2010年的国庆长假恰逢上海世博会召开的最后一个月,来沪旅游、观博游客、本地出行等多重客流叠加的效应,带动上海地铁日客流量的进一步上升,日客流量突破700万人次。

这一年有媒体做了个随机调查,有49.5%的被调查市民想利用国庆假期在家中休息。


媒体做了调查,一半市民表示想“家里蹲”


在家蹲着无聊可以选择去看房,2011年的上海假日楼市,有17个沪上新盘项目明确表示,将会针对“十一”黄金周推出特别优惠。优惠幅度最大可达30万元。

当时的搜房分析师认为,“由于今年以来楼市一直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大多数项目都没有取得预期的销售业绩,销售压力较大,再加上当前楼市竞争相对激烈,多一份优惠也就意味着在争夺购房者的较量中多一分胜算。”

而“2011上海‘十一’房展会新浪乐居展前购房者心态调查”数据显示,逾六成受访购房者认为房价将呈现下跌趋势,当前不是购房好时机。

回过头来看,这句话说早了。



06


2012年,又是一年中秋国庆8天假期。

这一年中秋节,我国首次试行假日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

双管齐下,激发了人们出游的热情,据新华社报道,8天里约有一半中国人——总计约7.4亿人次,通过公路、铁路、民航等出行,创下同期出行新纪录。

9月30日零点开始,各收费公路免收小客车通行费正式启动,然后……全国16省份24条高速出现拥堵。


2012 年国庆总结报告


国庆拥堵成了常态,但每年都在刷新的“十一”客流,到了2015年却遇到了滑铁卢。

原本预计国庆长假7天,上海高速路网车流量将突破860万辆次,截至10月7日17时,只达到809万辆次,自驾车有所减少。实际上最少一天仅达到109万辆次。

10月1日至6日,上海地铁日平均客流仅646.55万人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河南新闻广播  ·  低至200元!价格大幅下调
10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阳光正在赶来!河南即将开启升温模式
10 小时前
河南发布  ·  阳光正在赶来!河南即将开启升温模式
13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即日起至5月底,严查!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下雪啦!今起河南多地将迎雨雪→
2 天前
潮人小罗  ·  电话恶搞之挂件代理不给钱!
8 年前
读者  ·  文 | 人生如一碗白饭
7 年前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  ·  卖掉所有股份,丰田特斯拉或将开战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