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兵哥事务所
海军退役,家庭财富管理专家,保险经纪资深合伙人。股票进攻,指数基金平衡,保险防守,著有《理性的投资者》、《指数基金投资进阶之道》等书,欢迎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霍启刚,当选新职务 ·  昨天  
参考消息  ·  《哪吒2》,破130亿!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怒了!巴拿马:不与美讨论“谎言”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突发!以色列多地发生公交车爆炸事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兵哥事务所

中国和欧盟可能要联手对抗美国了

兵哥事务所  · 公众号  ·  · 2024-11-24 17:59

正文

欧洲这几年确实过的很惨,主要就是被美国坑惨了。


第一就是俄乌战争,在美国“价值观外交”的蛊惑下,欧洲国家随美起舞,连续出台多轮对俄制裁措施,不断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打破禁忌升级武器输送。2024欧洲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231亿欧元及350亿欧元贷款。


欧盟算是彻底和俄罗斯干上了,把自己拉进热战风险,最重要的是,乌克兰几乎不可能胜利。这些援助也算是打水漂了。


第二、2022年为了彻底拉欧洲下水,美国CIA策划,乌克兰特工动手,把俄欧的“北溪”管道给炸了。


“北溪”管道当时每年输送约600亿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在2018年可满足欧盟国家天然气年需求总量的约16%,在2021年可满足德国年需求总量的一半。《明镜周刊》指出,该管道长期以来一直是“华盛顿的眼中钉”。


北溪被炸后,欧盟再没有退路,选择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作为能源替代,而美国借机“杀猪”,甚至“高价转卖”,一举成为欧洲和天然气的第一供应商。


这次能源事件造成两个深远影响:欧洲的高端石化产业受到重大冲击,万华化学受益;对欧美头疼的通胀问题埋下伏笔。


第三、德国、英国一度希望通过补贴政策力促制造业回流,然而美国通过其《通胀削减法》《芯片和科学法》等给欧洲国家造成产业外迁压力,令欧洲面临“去工业化风险”。


发展到今天,欧盟现在能拿出手的行业已经越来越少,而汽车正是支撑欧盟高福利社会的重要产业,也是欧盟、日韩、美国的重要产业。


手机、汽车和飞机正是工业化时代的三颗钻石。


目前全球能和苹果正面对抗的手机品牌就是华为了,我国其他手机也很强。

汽车在新能源时代目前就是中美,美国只有一个特斯拉,中国有一堆令对手绝望的群狼,欧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飞机我们C919也是正式起航了。


第一、初步方案


欧盟不管是出于自身利益还是向美国打配合,都要打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然没法玩了。在欧洲地区23年特斯拉销量为36.5万辆,上汽集团为24.3万辆,吉利汽车为2.25万辆,比亚迪为1.6万辆,长城汽车0.67万辆,过去5年快速提升。


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就发起了针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24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方案(终版)文件,宣布在原有 10%税率的基础上,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 17%-35.3%的反补贴税,为期五年。其中,对参与抽样的三家企业——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欧盟加征的税率分别是17%、18.8%和 35.3%。其他合作公司为 20.7%,其他非合作公司则为 35.3%,仅特斯拉独享 7.8%的优惠税率。再加上 10%的基础关税,中国产电动汽车出口欧盟,最高需要缴纳 45.3%的关税。

但是欧盟本身就内部矛盾重重,2024 年 10 月 4 日,欧盟表决通过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案;在投票环节,欧盟27 个成员国中,德国、匈牙利等 5 个国家投出反对票。


第二、特朗普上台


11月7日,特朗普确定赢得大选,他威胁称,一旦上任,就会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60%的关税,并对全球进口商品征收10%-20%的关税。


欧盟也是特朗普打击的对象 ,要加关税,要上供,还要吸欧盟工业化的血包。


第三、战略合作


11月22日,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美国加征关税可能引发贸易战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中国自有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份额大幅增长,从2019年占比0.4%增长到2023年的7.9%。如果欧盟打击中国的电动汽车,中国当然可以打击欧盟的油车,油车现在的所谓技术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了,而欧盟在电动汽车领域几乎没有像样的玩家或者技术。


新领域,没欧盟什么事情。欧盟继续作下去,只会更失败,而自己的老大哥美国不可能管欧盟死活。


11月20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计划要求前来设厂的中国大陆企业转让技术给欧洲企业,以换取欧盟的补助。新规定将先适用于电池企业,以后可能扩大至其他享补助的绿色产业。是不是很搞笑,欧盟开始用市场来换技术了?


11月23日,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兰格在接受NTV电视台采访时透露表示“正在继续与中方就电动汽车进行谈判。我们即将与中国决定取消关税。我们即将达成协议:中国可以承诺至少以最低价格在欧盟提供电动汽车。这将解决通过不公平补贴扭曲竞争的问题,这就是最初引入关税的原因。”


否认技术落后,算是欧盟最后的体面了。


11月20日,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的首席财务官约翰·大卫·雷尼表示, 如果特朗普提议的关税生效,其可能不得不提高某些商品的价格。

美联储巴尔金:可以理解为什么企业会担心关税可能带来的通胀影响。

新加坡贸易官员:贸易关税可能会重新引发通胀压力,这可能会扰乱货币宽松的步伐。


这就是国际上关于美国大幅度提高关税的看法,所有的负担最后都由消费者承担。


当然,美国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采购。我和我朋友今天中午聊天说到一个事情,他说消费电子在美国是不可能起来的, 因为我们江浙沪的工厂,所有的材料和配件都是200公里内搞定,任何技术问题都可以在一小时内响应,但是在美国或者墨西哥,不可能,一个小问题导致机器无法工作,联系厂家售后最快也要一两天,甚至三四天。


而这期间,机器只能趴窝。


如果让欧美人来做同样的事情,成本可能会非常非常高昂,而欧美正在经历高通胀+高利率的困境,不知道怎么解决。


很多精美分子认为美国一定赢,无非是站在强者的影子里面装神弄鬼罢了,可惜,我们未必会输!


最后附一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公司名单,非荐股,大家自己去分析公司哈: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

1.赣锋锂业(002460.SZ):主要从事锂化合物及金属锂的生产,是全球最大的锂化合物生产商之一。

2. 华友钴业(603799.SH):专注于钴、镍、锂等新能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宁德时代(300750.SZ):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大洋电机(002249.SZ):专注于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中游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

1. 比亚迪(002594.SZ):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业务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

2. 北汽蓝谷(600733.SH):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北汽蓝谷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是国内纯电动汽车技术能力最强、产品线最丰富、市场销量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

3. 赛力斯(601127.SH):以发动机和新能源汽车为核心业务,形成了集汽车整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4. 格力电器(000651.SZ):虽然以家电制造为主,但近年来也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涉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

5. 力帆科技(601777.SH):通过重组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企业,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6. 豪森智能(688529.SH):专注于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7. 康盛股份(002418.SZ):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