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Way
“科way”是专注于科技创新的官方媒体平台。链接最新的双创政策与最深的科创思潮,推送最值得关注的科技科普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哪吒2进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前二#】据 ... ·  12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DeepSeek推动海外AI巨头加速上新 ... ·  14 小时前  
36氪  ·  上线20天,DeepSeek日活突破2000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科Way

上海市科技功臣奖+2,浦东科技巨匠全部包揽!

科Way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10-23 16:31

正文

浦东的科创生态是孕育科技成果与创新产品的摇篮,更是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创业者成就梦想的阶梯。

今天上午,上海市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两项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分别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飞公司首席科学家、C919大型客机系列总设计师吴光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丁健。



记者注意到,两位院士都是扎根在浦东硬核产业领域的科技巨匠。此外,在十位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有一位来自浦东科创企业:上海燧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张亚林。



数十年硬核产业攻关,

带领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一架大飞机,一粒创新药,从设计到制造,从试验到实现商业化,凝聚了无数科技工作者数十年的智慧与汗水。如今,这些产品在浦东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还带领中国产业链走向全球市场。


一架大飞机


2001年,吴光辉任“998工程”航空总设计师,主持飞机研制工作,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使我国该型装备得到跨越式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05年-2008年,他担任ARJ21飞机总设计师,主持详细设计阶段和总装下线的工程技术工作,实现了我国喷气式支线飞机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2008年5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吴光辉调任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和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



吴光辉透露,大飞机研发团队有一个“611”工作模式。“‘611’是指一个星期工作6天,每天工作11小时。另外,设计团队还有一个‘724’,即在关键工作上7天24小时运转,工作人员进行倒班。”包括吴光辉自己,也不记得有多少个节假日奔波在去往各个科研院所、试验试飞现场的路上。有时为了解决一些关键核心问题,吴光辉还会亲自参与试飞,与C919试飞团队一起登上飞机,执行全程的飞行任务。

“即便是小到一颗铆钉的使用,对于飞机运行来说,都是致命的大事,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大飞机的研制一定要稳扎稳打。”吴光辉这样说道。

国产大飞机正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目前,C919飞机全球订单超千架。有机构预测,C919有望为产业链企业带来万亿元量级的市场规模,并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再上新台阶。首次飞出国门,亮相新加坡航展;完成首次跨境商业包机;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商业飞行……C919飞机正不断拓展“飞行边界”、开拓全新市场。


一粒创新药


上个世纪90年代,刚刚从日本回国的丁健看到国内薄弱的新药研发基础,暗自下定决心“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让中国的新药走出海外”。如今,丁健的新药梦已经照进现实。一批由他作为主要发明者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抗肿瘤新药正加快推向临床。

2023年3月,由他作为主要发明者之一的c-Met抑制剂谷美替尼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并于2024年在日本获完全上市,成为首款由我国科学家研发和我国企业推动在日本上市的新药。此外,还有3个新药已提交上市申请或预申请,10个候选新药正处于临床研究,其中3个同步在美日澳开展临床研究。

丁健并不是孤军奋战,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有一支与他志同道合的研究团队。有一次,他的团队要进行一项从中草药天然产物中发现有化学和生物成分的研究。“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将一个靶点从发现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因为做药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前想到它的代谢特征、安全性、质量控制,需要多个团队联合攻关。当时我们的干劲很大,没日没夜地开会讨论。”丁健说。最终该研究获得了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此外,丁健还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抗肿瘤药物靶向筛选和贴近临床的药效学评价体系,领导研发的14个抗肿瘤候选新药在国内外进入临床研究,20个新药完成成果转化。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建立了“四位一体”的肿瘤精准医疗药物转化研究平台,发现了一批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标志物和用药方案。



他与浦东创新药的不解情缘

丁健院士同时也是浦东创新药的拓荒者。200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做出从浦西搬迁到浦东的重要决策。丁健也随上海药物所来到浦东,并于2005年接任上海药物所所长之职。他回忆说,“当时上海市将浦东张江定位为高科技园区,而生物医药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上海市和中国科学院进行了战略合作,把上海药物所作为先行先试的桥头堡。”



上海药物所搬到浦东以后,与这里的产业形成了良好互动。一方面,上海药物所为浦东生物医药企业搭建了很多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浦东企业也为上海药物所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助力。

丁健在科研工作中非常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他也非常强调科技企业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本人长期担任浦东科协主席和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对生物医药行业最新趋势有着自己的洞察。

当今,抗肿瘤新药研究也出现了细胞治疗、PD-1单抗以及抗体偶联等大分子生物药新兴赛道。丁健时刻在关注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但是他始终坚持小分子靶向药的研究价值。在他看来,大分子药物在靶点聚焦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小分子药物由于成本较低,患者依从性较好,因此受益人群更广。

另外,对于当前火热的AI制药领域,他认可AI技术在提高药物研发速度和效率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也强调,AI技术不能包打天下,必须要经过全面的系统评价。

随着国内创新药产业的发展,丁健对“老百姓用得起的新药”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现在创新药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对创新药的价值认识不够,新药研发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得不到很好的回报。希望今后创新药能够物有所值。”丁健说。





文字丨树丫儿

美编丨小H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