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色字體「艾德研究部」了解最新資訊
摘要:從全球的視角來看,拉麵行業是一個多元化和不斷發展的市場,城市化率的提高,忙碌的生活方式及可支配收入的上升,近年來消費者傾向於方便與快速食用的偏好;電子商務平臺的激增、超市、雜貨店等分銷管道的擴大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廣泛更易觸及的拉麵產品,推動了滲透率和銷量的上升;2023年全球拉麵市場規模為579.2億美元,在未來十年將以5.11%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203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41億美元。
拉麵起源於中國,可以追溯到1504年的明朝,明朝人宋詡在其著作《宋氏養生部》中就描述了這種做麵條的方法。煮熟的拉麵常配以高湯--牛肉湯或羊肉湯--食用,也可以與肉和蔬菜同炒。
拉麵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麵食,做法是將揉好的麵團拉長,折疊,再拉長,反復若干次,直到麵條足夠細為止,拉麵又稱手拉麵、抻麵。優秀的師傅能將麵條拉得又細又長,口感勁道十足。拉麵初始流行於中國西北,由於當地人飲食習慣,拉麵多為清真食品。在眾多拉麵中,蘭州牛肉麵最負盛名,除了對面條的標準之外,對牛肉湯底,以及作為配菜的白蘿蔔、辣椒油、蒜苗等均有品質要求,稱之為“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拉麵向西傳播至新疆及中亞後,當地人將其與蔬菜炒制稱為“拉條子”。拉麵向東傳播至日本後,日本人用豬骨或海鮮熬制湯底,並根據當地風味配以不同蔬菜,成為日本拉麵。
亞太地區主導著全球拉麵市場,由於在日本、中國、韓國和印尼等國廣泛消費麵條,佔據最大的市場份額。受亞洲烹飪的影響,拉麵日益受歡迎及多元化文化人口的推動,北美和歐洲消費者偏好出現變化,因此,北美和歐洲也成為了拉麵的重要市場。
中亞的拉麵一般比較粗,類似於新疆的拉條子,是陝西、甘肅兩省拉麵的變體;有拌面、湯麵和炒麵。
日本拉麵從中國引進之後,由於日本地形的關係呈現個別地區不同的發展特色,麵條不再是拉制而是切成的,有醬油拉麵、豚骨拉麵、海鮮拉麵、味噌拉麵等。
韓國拉麵又稱為“辛拉麵”,是一種美食,主要材料有韓國辣醬、速食麵等,輔料有洋蔥、青椒等。韓國拉麵口味偏香辣,烹飪難度為普通。
除了以上提及的國家以外,還有印尼、美國、東南亞國家、歐洲國家、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或地區也是拉麵的消費大國。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美國是一個文化大熔爐,對各種國際美食,包括拉麵,有著廣泛的喜愛,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如紐約,拉麵店非常流行。
拉麵在全球傳播和受歡迎程度,不僅體現了其作為一種食品的普遍吸引力,也反映了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的趨勢。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拉麵文化相互影響,共同促進了拉麵多樣性的發展。
從全球的視角來看,拉麵行業是一個多元化和不斷發展的市場,城市化率的提高,忙碌的生活方式及可支配收入的上升,近年來消費者傾向於方便與快速食用的偏好;電子商務平臺的激增、超市、雜貨店等分銷管道的擴大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廣泛更易觸及的拉麵產品,推動了滲透率和銷量的上升;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和趨勢:
市場規模增長:
全球拉麵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受到消費者對方便、快捷和美味餐飲選擇需求的推動。
文化多樣性:
拉麵作為一種受歡迎的食品,在全球不同地區形成了多樣化的風味和風格,如日本拉麵、中國蘭州拉麵、韓國拉麵等。
健康趨勢:
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普及,低脂、低鈉、全麥等健康拉麵產品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產品創新:
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新口味和高品質體驗的追求,拉麵行業不斷推出新口味、新形式的產品。
全球化:
拉麵作為亞洲傳統美食的代表,正逐漸全球化,得到世界各地消費者的認可。
市場競爭:
拉麵市場存在眾多品牌的競爭,既有地方性的小型拉麵店,也有國際連鎖品牌。
技術應用:
在拉麵的生產和供應鏈管理中,新技術的應用正在提高效率和產品品質。
可持續發展:
環保和可持續性成為拉麵行業關注的焦點,品牌開始採用環保材料和包裝。
線上銷售: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拉麵品牌開始拓展線上銷售管道。
行業挑戰:
拉麵行業也面臨一些挑戰,如原材料價格波動、消費者口味變化、健康法規要求等。
據紐約全球新聞快線(GLOBE NEWSWIRE)數據,2023年全球拉麵市場規模為579.2億美元,在未來十年將以5.11%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203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41億美元。
據《世界肥胖地圖》數據,至2035年全球將有40.05億人口超重(BMI≥25kg/m²),占全球人口的51%;而至2035年全球肥胖人口(BMI≥30kg/m²)將達到19.14億,占全球人口的24%。
由於全球肥胖人群不斷增長,拉麵製造商為迎合消費者偏好與市場需求,通過研發創新,推出低糖低熱量的健康型拉麵,並在拉麵中加入維生素、鈣、鐵等人體所需的營養/微量元素,同時還推出針對素食人群的拉麵,以覆蓋更廣泛的市場。
雖然拉麵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與歡迎,但在健康、營養、安全方面的關注正在不斷的增加,對行業發展產生了一些限制因素:
鈉含量高而受到批評:
過量攝入鈉會帶來健康的問題,比如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疾病。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覺醒,逐漸開始關注所選擇的食物的營養成分,對低鈉、高營養的替代品需求越來越大,對拉麵市場的擴大構成限制與挑戰。而拉麵製造商將被迫重新設計產品以滿足消費都對更健康食品的選擇偏好變化。
消費者對深度加工存疑:
許多消費者認為包裝拉麵與新鮮/自製的替代品相比,熱量過高、無營養不健康。這主要是由於消費者認為包裝拉麵產品中加入了常見的人工添加劑、防腐劑和風味增強劑,對健康有不利影響。因此,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傾向於尋求天然的、最低限度加工的食品,這對拉麵市場解決此類問題,改善其產品的整體健康狀況構成了挑戰。
消費者對天然食品偏好增加:
消費者在購買拉麵產品時,越來越多地仔細審查食品標籤和成分清單,選擇不含人工添加劑、轉基因生物食品、其他潛在有害物質的產品,對天然食品和健康飲食方式的日益重視給拉麵市場帶來了挑戰。
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2021年中國中式面館市場營收規模達到3120.9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4年營收規模將突破4300億元。這主要得益於消費升級、產品多元化、產品改良創新的推動,使得行業呈現出較快的發展勢頭。
由於中國城市化的不斷發展,農村居民不斷向城市轉移,在拉麵相關企業註冊量方面,2010-2020年呈現前面7年整體趨勢不斷增長的勢頭,後面5年平穩波動的態勢。
在拉麵相關餐飲企業城市分佈方面,全國排名前十的城市都在千家以上,其中,排名前三的城市是西安、青島、大連,分別有餐飲企業2254家、1985家、1781家。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大中華地區,最有名的拉麵當數開遍全國大街小巷的蘭州拉麵。蘭州牛肉拉麵作為中國拉麵市場中極為重要的部分,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甘肅省政府已經制定了《蘭州牛肉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2024-2026年)行動方案》,旨在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蘭州牛肉拉麵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根據該方案,到2026年底,蘭州牛肉拉麵全產業鏈的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
由於受到資料採集的限制,我們將以甘肅省政府發佈的《蘭州牛肉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2024-2026年)行動方案》作為分析切入點,嘗試以點帶面來剖析全國拉麵行業的狀況。
蘭州牛肉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總體目標:
到2026年底,力爭蘭州牛肉拉麵預包裝企業累計達到50家以上,規上企業(限上)累計達到10家以上,營業收入達100億元(人民幣)以上,帶動全產業鏈銷售收入400億元(人民幣)以上;實體門店累計達到10000家以上,其中海外1000家以上,省內外9000家以上,營業總收入600億元(人民幣)以上。蘭州牛肉拉麵產業化規模不斷壯大,市場覆蓋範圍進一步拓展,產業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供應鏈保障能力明顯改善,一二三產融合水準持續優化,產業鏈現代化水準大幅提升,加快形成千億大產業,持續擦亮城市金名片。
蘭州牛肉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主要工作任務:
(一)增強優質原料保障能力。提出了提高肉牛養殖規模、擴大原料種植規模、提高原材料加工企業質效、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加強品質安全管理等。(二)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提出強化產業鏈協同配套、推動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增強電商園區服務功能、培育壯大預包裝龍頭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立蘭州牛肉拉麵產業平臺等。(三)拓展線上線下銷售管道。提出線上集聚拓市場、線下“六進”拓市場、穩步推進海內外門店佈局、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等。(四)挖掘文化特色推動商文旅融合。提出了挖掘非遺的文化內涵、建立宣傳推介體系、開發文創系列產品、推動商文旅融合等。(五)強化標準引領提升品牌效應。提出了制定完善標準體系、加大品牌打造力度、建立監管制度體系等。(六)深化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提出了建設高水準創新平臺、實施一批科技攻關專案、提升先進裝備供給能力等。(七)加大人力資源保障力度。提出了強化產業鏈人才供給、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等。
確保蘭州牛肉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了蘭州牛肉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協調推進工作機制,下設辦公室、產業工作專班、文旅工作專班、創新工作專班等“一辦三班”,統籌推進蘭州牛肉拉麵產業發展。(二)強化法制保障。將制定出臺《蘭州牛肉拉麵產業發展條例》,明確蘭州牛肉拉麵的定義、特徵、分類等基本概念,制定品質、技術、衛生等標準,建立監督管理制度,提供發展政策,為蘭州牛肉拉麵高質量發展提供法制保障。(三)保障企業用地。堅持“土地要素跟著專案走”“專案跟著規劃走”的原則,強化蘭州牛肉拉麵企業、園區用地保障,在各方面給予支持。(四)加強財稅金融支持。每年從各級發改、商務、農業農村、工信、科技、人社、文旅等資金計畫中做好專案儲備,大力統籌各領域、各管道資金,用於支持蘭州牛肉拉麵全產業鏈條發展。(五)彙聚社會合力。培育成立蘭州牛肉拉麵產業鏈發展聯盟和蘭州市牛肉拉麵預包裝產業發展協會、申辦蘭州牛肉拉麵產業發展研究會等社會組織,探討解決行業發展瓶頸問題,研究產業發展方向,共謀行業發展。(六)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預包裝蘭州牛肉拉麵生產企業(專案)工作專班,實施“一企一策”跟進指導,依託“隴商通”等平臺,建立綠色通道,對企業訴求,實行專人負責制,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七)加強統計監測。按照國家統計制度將符合蘭州牛肉拉麵產業鏈的規上和限上生產、銷售等企業納入統計聯網直報系統,依法納統,應統盡統。(八)開展績效評價。評價範圍主要包括各縣區人民政府和市直各部門、預包裝龍頭骨幹企業和實體門店以及各行業協會等三個層面。績效評價由蘭州牛肉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協調推進機制辦公室牽頭組織三個層面評價工作的實施,市直各相關部門全力配合。
蘭州牛肉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未來規劃:
(一)啟動3個產業園區和省內外20個牛肉拉麵店的宣傳報導工作,提升蘭州牛肉拉麵的品牌影響力、海內外知曉度和美譽度。(二)重點圍繞蘭洽會專案落地、供應鏈合作專案簽約、機場民航物流公司邀請全國航空企業採購簽約等內容,籌備舉辦中國蘭州牛肉拉麵產業招商推介活動。(三)籌備沿黃9省區蘭州牛肉拉麵職業技能大賽暨蘭州牛肉拉麵國際聯盟邀請賽和蘭州牛肉拉麵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四)年底完成36項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制定工作,為蘭州牛肉拉麵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在行業各路資本的驅動加持下,中式麵食賽道逐漸升溫,相應的也帶來了品牌間的競爭加劇。為迎合新消費趨勢,近些年各類中式面館開啟品牌化連鎖運營模式,產品不斷創新,升級店鋪和產品設計,並採用多元化的行銷方式,打造面館品牌文化,牢固的捕捉年青一代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與文化喜好,推動行業不斷向前發展。通過對企業綜合實力指標(營收規模、門店規模、品牌口碑、品牌影響力等)、全網媒體傳播態勢評價指標、用戶口碑監測指標、大數據評價模型等綜合評判,2024年中國中式面館品牌排行Top15的品牌分別是九毛九、陳香貴·蘭州牛肉麵、和府撈面、五爺拌面、遇見小面、西貝蓧面村、牛家人大碗牛肉麵、李先生牛肉麵、松鶴樓面館、馬子祿牛肉麵、大師兄陝西面館、老城街小面、馬記永·蘭州牛肉麵、秦雲老太婆、醉面。其中,九毛九以93.38的得分排名第一,陳香貴·蘭州牛肉麵、和府撈面分別以87.16 、87.02 的位列第二名、第三名。
在餐食偏好方面,中國消費者主食更傾向於首選麵條,其次是米飯,饅頭與粥靠後,占比分別為50.4%、38.1%、8.6%、2.5%。
在吃面頻率的維度,中國七大區域受訪者呈現如下特徵:
在面種喜好程度方面,在9種普遍可接觸的面種中,2022年中國受訪者最喜歡的是蘭州拉麵,占比77.4%。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為炸醬面、重慶小面,喜好程度分別為74.9%、73.6%。
日本拉麵以小麥粉為原料,主要由麵條和湯組成的食物。在日語中一般寫成“ラーメン”,對應的漢字是“拉麺”,也可以叫做“中華蕎麥面”、“南京蕎麥面”等等。雖然日本拉麵起源於中國,卻用堿水製作。湯底由多種原料熬制而成,包括豬骨、雞骨、牛骨、昆布、海鮮等,不限於單一食材;配料有叉燒、竹筍、海苔、雞蛋等。同時也結合了醬油、味增等日本當地特色調味與風味。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店鋪和地區的不同特色的湯底風味。雖然僅有110年的歷史,日本拉麵不僅受到日本人的喜愛,更是風靡全世界。
對於日本拉麵起源的時間點,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起源於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第一個吃拉麵的日本人是水戶藩第二代藩主,俗稱水戶黃門。他於1665年品嘗到受邀前往日本的中國儒學者朱舜水所製作的湯麵,據傳可能是日本最早的拉麵原型。其二是1488年,日本京都的僧侶們曾品嘗過一種使用堿水製作的名為“經帶面”的麵食。該段經歷被記載於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的史料《蔭涼軒日錄》,於2017年被歷史學家發現,該種“經帶面”很可能是現代拉麵的前身。
而日本拉麵普及於明治時代(1868年-1912年)。1872年,中國人在現在的日本橫濱中華街開設了一家中華料理店,首次出現”南京蕎麥面“或”中華蕎麥面“。該種說法源於日本傳統麵食蕎麥面。1884年,位於日本北海道函館的洋食店”養和軒“開始供應”南京蕎麥面“,被認為是日本拉麵的起源。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拉麵店逐漸自關東分散至全國各地,為當地帶來了大量的拉麵店和路邊攤,促成了廉價拉麵路邊攤興起。
醬油拉麵:
1910年第一家融合了中國麵食和日本飲食文化的拉麵店”來來軒“在日本東京淺草開業,被視作”日本拉麵店“的起源,同時據傳是日本”醬油拉麵“的起源。
豚骨拉麵:
1937年日本福岡縣久留米市的一家名為”南京千兩“的拉麵店發明了”豚骨拉麵“。其獨特的濃白湯底,風靡整個九州。
味增拉麵:
1954年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一家名為”味之三平“的店鋪發明了”味增拉麵“。
如今,除了以上膾炙人口的拉麵種類,日本拉麵市場內還湧現出許多極具特色的地方拉麵。
速食拉麵:
最初起源於橫濱,但由於其方便、價格和口味而風靡全球,那就是速食拉麵。
無論是杯裝還是袋裝,冷凍乾燥的麵條和調味粉只需用熱水浸泡幾分鐘即可。
根據LIVE JAPAN PERFECT GUIDE報導,日本拉麵店的數量基數十分龐大,且新增頻率較高,精准統計較難。比如,東京都內每個月大約有50-60間新店開張。若僅統計拉麵專賣店的數量,截至2022年,日本全國大約有2500家拉麵店。
然而,東京商工リサーチ的資料表示,2023年日本拉麵店倒閉歇業數量達到頂峰,僅單年倒閉歇業數量便達到74家。而過去10年來,2013-2017年的5年平均年度倒閉歇業數量為44.8家;2018-2022年的5年平均年度倒閉歇業數量為52.4家。2023年的拉麵店倒閉歇業數量打破過去15年的歷史記錄,為2013-2017年的平均44.8家的1.65倍。2024年1月至8月,日本拉麵店倒閉歇業數量則達到44家。
日本拉麵店開業門檻低,同行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疊加物價持續高漲、電費增加等諸多因素,迫使店家必須調整價格。但市場資料顯示,日本拉麵售價只要高於1千日元,來客量便會大幅減少。這使得越來越店家入不敷出,遭市場淘汰,或許是日本拉麵店倒閉歇業數量激增的原因之一。細分來看:
1)日本物價高漲。
2
021年開始,日本年平均物價指數(Subgroup Index for Japan)同比增速(%)急速拉升。至2023年,已突破2014年達到的最高點2.7%,且創下新高3.2%。
具體而言,自2021年起,日本食物年平均物價指數的同比增速(%)近乎直線飆升,且較總物價整體表現得特徵更為明顯。2023年升至8.1%,遠超出2014年的前期高點,即3.8%。
一方面,是需求端的外出就餐費用急速拉升。
2022年起,日本外出就餐年平均物價指數的同比增速(%)亦直線拉升,2023年升至5.4%的最高點,較2021年的前期高點2.1%超出3.3個百分點。
根據foodnext對日本600名消費者的調查,對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非常有感的人數占比自2022年的75%回落至57%,下降了18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消費者對較高的物價非常介意的占多數,有減少在外面就餐費用的意圖。該原因或許是導致對主要為單人上門用餐的日本拉麵帶來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是供給端的食材成本居高不下。
拉麵主要由麵條、湯和配料組成。其中,麵條的原料是麵粉。2023年日本麵粉價格一度位於高位,直到2024年1月才首次降價;湯的主要構成元素之一是豬油。2023年7月一度從15kg的日元4000円以下,一口氣突破日元5000円的天價;作為主要配料的豬肉。日本肉品公司發佈的資料,2023年8月國產豬肉(豚上枝肉)的價格一度創下日元700円/kg的高點,而2022年同期為日元650円/kg。Foodnext調查結果顯示,以上食材成本對毛利大概有超過5%的影響。而在日本餐飲業,5%的毛利變化的影響非常大,足夠讓不少餐飲品牌從獲利變為虧損。
2)用工成本增加。
根據日本求才網站的統計,日本三大都市圈飲食相關的平均時薪較其他業種更高。2023年8月,疫情後日本餐飲業就業人口仍持續低迷,僅為397萬人,為2019年8月的92%。在如此環境下,
拉麵店不僅環境熱且需要搬重物,用工相較餐飲業其他品類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因此拉麵店的可預期營業費用居高不下,且未來仍不排除繼續增長。
而根據東京商工リサーチ統計,在2023年出現的破紀錄的拉麵店倒閉潮中,除北海道、四國地區以外,還有7個地區都出現了該種情況。
日本料理主要分為日本和食和日本洋食兩大類。其中,源自中國的日式拉麵、源自印度的日式咖喱、源自法國的日式蛋包飯、源自義大利的日式那不勒斯風義大利面等外國來的食物被稱作日本洋食。根據觀研天下數據中心統計的數據,2022年中國消費者對日本料理品類的偏好情況顯示,有41.67%的消費者偏好日式拉麵。
根據《食力》的2024年“拉麵狂熱者集合!
日式拉麵店消費行為大調查”的問卷調查結果,“拉麵愛好者”和“沒有特別喜愛,只是將拉麵視為一般用餐選擇的消費者”的人數占比各約為50%。
而對於拉麵愛好者而言,偏好去固定的拉麵店家用餐的人數占比13.3%;
偏好經常嘗試不同的拉麵的人數占比38.2%。
同時,自2024年1月17日至2024年2月4日,通過對剔除掉選擇不喜歡拉麵者的共計1084人調查發現,大多數消費者在選擇拉麵時,只願意花費30分鐘以內的時間排隊。而願意花費1小時以上排隊等待的消費者中,超過60%的消費者特別喜愛拉麵,且願意經常嘗試不同拉麵口味。
根據《食力》的調查,接近50.00%的日式拉麵店消費者將“口碑評價”視為願意排隊的首要因素,其次為“過去用餐體驗佳”和“特殊菜單”。
而對於僅將拉麵作為一般用餐選擇的消費者,以及會去固定拉麵店用餐的拉麵愛好者而言,價格優惠也被視為願意排隊的主因前3名的因素。
這意味著價格的競爭力仍然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一個主要動力。
店面小、客單價不高、為強調提高翻卓率不提供訂位服務,是日式拉麵店形成獨特排隊風潮的重要原因。根據《食力》調查,有93.8%的消費者表示,如果拉麵店提供完善的候位系統,能夠準確預估排隊時間,他們願意花費時間排隊。而剩餘6.2%,即原本不願意排隊的人中,有77.8%的人表示,若提供以上條件,他們也會從不願意排隊轉變成願意排隊。顯然,
完善的候位系統有助於提高日式拉麵店消費者的排隊意願。
目前比較有名的日本拉麵有:一蘭拉麵、山岡家拉麵、一風堂拉麵、田所商店等等。
品牌聲量(Brand Volume)意味在特定時間內、某個管道/平臺(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電商、新聞、論壇等)上、輿情事件/熱點話題中,品牌被提及的總數,用於衡量品牌在社會化媒體平臺上健康度(地位)。通常,品牌聲量份額(SOV-Share of Voice)越大,品牌被消費者熟知的概率越大,除了能更好的傳播品牌形象,更能觸達越多的目標受眾。根據2021年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的數據統計,一蘭拉麵在日本拉麵品牌中的品牌聲量占比最高,達到48.06%。
一蘭拉麵於1960年在日本福岡縣福岡市,24小時營業,是典型的博多風拉麵。截至2024年2月,一蘭拉麵共設有86個店鋪,其中日本國內設有店鋪78間,海外設有店鋪8間。2023年,一蘭拉麵實現銷售額355.60億日元,同比增速達到23.47%,創下記錄。
一蘭拉麵的特色之一是店鋪內不提供多樣化的菜單,只專注於完全沒有使用豬肉萃取物的“天然豚骨湯拉麵”一款產品,旨在讓顧客品嘗到最原汁原味的豚骨湯頭。特色之二是“赤紅秘制醬汁”,以辣椒為基礎,加入超過30種材料調和,實現了包括辣味和其他各種不同鮮味融合的獨特口感。同時,一蘭拉麵獨創了“15秒規則”,為了確保麵條在最美味的狀態下上桌,從麵條煮好到上桌,任何座位都不能超過15秒。
另外,一蘭拉麵使用的點菜用紙,詳細描述了客人所需要的口味、麵條的硬度以及各種配菜;在座位設計上,自1993年起採用獨立的座位空間設計(味集中),幫助客人實現享受私人拉麵空間。
一蘭拉麵於2021年推出方便拉麵——“一蘭豚骨”杯面,截至2023年已銷售1000萬份。
味千拉麵於1968年在日本九州熊本縣開設了第一家拉麵店。1996年,味千拉麵開創日本國內拉麵先河,在中國香港開設了第一家門店。2007年,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曾經編號0538.HK,如今已退市)。2018年,味千拉麵於全球一度開設超800家門店,年均銷售約7000萬碗大骨熬湯拉麵。其中在中國香港地區開設669家門店,除了發展自有品牌“味千拉麵”,集團更引入七大日式餐飲品牌,包括米其林一星拉麵、居酒屋、茶飲等。
作為日本九州熊本拉麵的代表,味千拉麵也擁有熊本拉麵的特色,即充分利用炸蒜等製作的調味油「麻油」,減小了豬肉獨特腥氣的湯。
丸千代山岡家於1980年以便當加盟店的方式開業,於1988年正式開設直營店“山岡家拉麵”,其後主要經營“極煮幹本鋪”、“味增拉麵山岡家·煮幹拉麵山岡家”和“餃子山岡家”。截止2024年4月,丸千代山岡家的店鋪總數達到185家。主要位於主要國道沿線,設有大型停車場,基本保證24小時營業。“山岡家拉麵”的主要特點和優勢是不設中央廚房且不使用濃縮湯料,每家店內手工準備湯料和配料。該公司更強調味道而非效率,追求拉麵愛好者的滿意度。
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丸千代山岡家實現銷售額264.94億日元,同比增長41.9%;經常利潤為21.32億日元,同比增長266.1%;經常利潤率達到8%。
博多一風堂於1985年在福岡縣福岡市中央區大名開設了第一家拉麵館“一風堂拉麵”。其日本國內的直營店由日本力之源(Chikaranomoto)控股公司運營。同時其在海外的知名度亦非常高。截至2023年12月,該公司在日本國內經營著135家店鋪,在海外15個國家經營274家店鋪。
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博多一風堂實現淨利潤21.86億日元,同比增長34.30%;實現銷售額317.76億日元,同比增加21.70%;實現營業利潤32.96億日元,同比增長44.50%;實現經常利潤34.89億日元,同比增長50.3%。其銷售成本維持在30%以下,為29.5%,成本控制能力較高。
田所商店成立於2003年,專門經營味增拉麵,由Try International有限公司運營,從業經驗僅有20年。公司主要負責味增拉麵專賣店的管理和特許經營,以及在自有工廠生產、銷售、進出口味增、醬汁和其他配料和加工食品。2023年,田所商店的店鋪數量達到162家,4年平均增速達到48.6%。田所的家族生意主要以釀造味增為主,因此“田所商店”對味增十分講究。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田所商店”連鎖店實現銷售額132.97億日元,其中實現海外銷售額9.95億日元。
“餃子王將”首家店鋪於1967年在京都市開業,並於1970年後半年開始在東京地區積極設立店鋪。餃子王將主攻面向地方的經營模式,一方面堅持連鎖店的統一性,另一方面亦紮根於當地門店,建立了標準化的基本菜單,且根據當地需求還同時提供獨創菜單。
“餃子王將”供應的拉麵價格為600-700日元。2023年所有直營店的銷售額達到925.56億日元,同比增長109.1%,創下歷史新高;包括加盟店銷售在內的全公司銷售額連續26個月更新過去單月最高記錄,實現全年銷售額1009.84億日元,亦創下公司成立以來的新高。同時,顧客總人數達到81735人,同比增長105.90%;每位顧客的平均消費額為1132日元,同比增長103.1%,增速較上一年有所增加。
韓國拉麵有著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經歷了從貧窮象徵到韓國象徵的轉變。雖然韓國拉麵(Ramyeon)也源自於中國拉麵術語“lamian”,和日本拉麵(ramen)同根同源,但不同之處在於:日本拉麵專指採用新鮮食材和香料製成的日本麵條,通常在餐廳供應,少數方便拉麵如“一蘭豚骨”,而韓國拉麵指的是用乾菜和人工調味料製成的速食麵,韓國餐館供應的拉麵也是使用預先包裝好的速食麵。
韓國拉麵最初的起源與日本有關。日本日清食品公司的創辦人安藤百福於1958年發明全世界第一包泡面,被稱為泡面之父。1963年9月15日,南韓三養食品與日清公司合作,作為主導者的南韓泡面之父全仲潤推出韓國首碗泡面“三養拉麵”。由於受到日本公司的技術支援,“三養拉麵”推出時售價十分低廉,一包僅僅售價10韓元。主要用來解決1960年代,韓戰過後,南韓社會米糧不足的問題。在此後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碗裝拉麵於1972年出現,後來發展成小杯裝的“杯拉麵”;農心株式會社泡面於1975年問世,農心株式會社前身為樂天工業,於1978年改名為農心株式會社,即如今辛拉麵的生產商。
80年代,韓國拉麵市場百花齊放。如1982年出現廣受韓國人喜愛,與辛拉麵分庭抗禮的“狸面”;1983年則以韓國湯(泡)面為代表,熱銷的安城湯麵問世;1986年,火紅色包裝的辛拉麵誕生,同年還推出了“便當盒拉麵”、真大份量碗拉麵;1988年的真拉麵;1989年的蝦湯拉麵;2011年低熱量、麵條細小且討人喜愛的微甜“咕咕面”等等。以上拉麵,有的如今仍在韓國當地熱銷。
目前,韓國當地最有名的六間泡面公司,分別為農心株式會社、三養、不倒翁、八道、Yakult、青褓。而以地域劃分,顯然農心株式會社的辛拉麵佔據了大多數主要城市或地區的拉麵人氣寶座。
韓國拉麵湯汁備受青睞的主要是牛肉和
海鮮,放入紅辣椒使湯汁變紅的辛辣味的拉麵是主流。其麵條粗,混有馬鈴薯澱粉,因此帶有糯糯的口感。近幾年,不辣的雞肉燉湯和含有各種食材的白色湯汁的商品也熱賣。
根據世界速食麵協會統計數據,2023年韓國拉麵需求量達到40.4億份,同比增長2.28%,2021-2023年複合年增速達到3.25%。
根據2022年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aT)發佈的《2022年加工食品細分市場現況——速食麵》,在面向500名15-65歲韓國人進行的問券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平均每週吃1.7次拉麵。其中男性平均每週1.8次;女性平均每週1.5次。
按年齡來看,20多歲和50多歲男性平均每週吃2次,頻率最高;40多歲男性平均每週吃1.6次,頻率最低;30多歲和40多歲女性平均每週吃1.6次,頻率最高;60多歲女性平均每週吃1.3次,頻率最低。
按就餐時間來看,大多數的消費者偏好在午飯時間和晚飯時間吃拉麵,人數占比分別為58.2%和43.2%。
同時,按品牌來看,農心株式會社的辛拉麵份額占比最高,為16.9%,且從份額分佈來看,韓國拉麵品牌分佈集中度較低。
農心株式會社是韓國最大的速食麵 (拉麵) 製造商,總部位於首爾。其產品不僅包括拉麵,還包括零食、瓶裝水和即食食品。該公司的產品出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11家製造廠。財務數據方面,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22億韓元,同比增長5.7%。公司在韓國證券交易所上市(KS:004370)。據statista統計,2017-2023年公司於韓國拉麵市場的份額占比長期維持於50%以上,為絕對的龍頭公司。
Ottogi 公司總部位於韓國大都市首爾以南約 20 公里的安養,其產品組合包括速食麵、脫水食品、醬汁、醋、番茄醬、蛋黃醬、復古食品、冷凍食品和粉狀產品。不僅在韓國本土,該公司還在新西蘭、越南、美國和中國開展業務。2023年一季度公司首次實現銷售額24.3億美元。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3.9億美元,同比增長16.2%;實現營業利潤1.4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公司在韓國證券交易所上市(KS:007310)。
三養食品是韓國最早的速食麵製造商之一。該公司的產品包括三養速食麵、三養碗面和杯面,以及玉米小吃和年糕小吃等零食。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 億美元,同比增長 41.6%;實現營業利潤0.68 億美元。公司在韓國證券交易所上市(KS:003230)。
日式拉麵店在日本當地投資門檻比較低的餐飲業,
投資金額大約為1000萬日元。而在2023年倒閉的拉麵店中,有88.8%是資本額未滿1000萬日元的店面;有超過86%的店面員工不超過5人。
根據2023年8月日經新聞網對世界日式拉麵價格的調查,在8個地區當中,日式拉麵價格最貴的是美國紐約,平均價格約為21.5美元,主要受近2成小費的影響;第二貴的是英國倫敦,一碗雞白湯拉麵加上配料澆頭等,平均價格約為15英鎊左右,對當地人而言也屬昂貴;印度孟買排名第五,平均價格約為1016盧比,大部分客人是印度本地人。
截至 2024 年 10 月 8 日,英國共有 1949 家日本餐廳,比 2023 年增長 7.47%。在這些地點中,1187 家日本餐廳(占英國所有日本餐廳的 60.90%)是單一業主經營,其餘 762 家(占 39.10%)屬於較大品牌。
日本餐廳最多的三個州是英格蘭(1753 家日本餐廳)、蘇格蘭(128 家日本餐廳)和威爾士(46 家日本餐廳)。英國日本餐廳的平均年齡為 5 年零 3 個月。
日本餐廳也在各個平臺上建立了強大的數字影響力:122 家有 LinkedIn 個人資料,960 家有 Facebook 頁面,957 家活躍在 Instagram 上,563 家有 X(以前的 Twitter)帳號,212 家在 TikTok 上,40 家有 YouTube 頻道。
大約有1572家日本餐廳擁有自己的網站,其餘377家沒有自己的網站。
根據honestfoodtalks,日式拉麵連鎖餐館在英國倫敦市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在Soho,Bermondsey和Brixton等地紛紛興起。Wagamama和Ippudo是倫敦最早開設的拉麵餐館之一,緊隨其後的是金田家(Kanada-ya),Shoryu,Bone Daddies,以及Bermondsey街上的Hakata Ramen + Bar。僅在倫敦市中心就有30多家日本拉麵餐廳。
2023年8月,根據人均GDP(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3年的數據按照1美元兌140日元換算而成),英國的人均消費水準明顯高於日本。根據日經中文網-世界價格調查隊對英國拉麵價格的調查,英國一碗拉麵的價格平均為2200日元。而根據2023年4月日本總務省零售物價統計的東京都城區醬油拉麵的價格,日本一碗拉麵的價格平均為565日元。相較之下,倫敦一碗拉麵的價格是日本的接近4倍。
Shoryu 有兩大特色:拉麵和酒,兩者都是午夜食堂的理想陪伴。這家拉麵店融合了傳統的日式風味和摩登的現代風格,深受都市人群的喜愛。Shoryu的招牌拉麵就是經典的博多豚骨拉麵,是選擇困難症小夥伴的首選,濃郁的奶白色骨湯、勁道拉麵、軟糯叉燒和酥脆海苔相搭配,絕對的一口滿足。
酒單也是Shoryu的亮點,從店內整體排列的酒瓶就能看出。從月桂冠清酒、三得利威士卡到獨出心裁的日式雞尾酒,最是適合深夜的那一場小酌。
地址:8 Heddon St, London W1B 4BU
從餐廳設計到菜單內容,Heddon Yokocho都能讓人有一種假裝在日本的感覺,熱熱鬧鬧的彩色裝飾塞滿了門面,門口還有一個巨大的拉麵像,在優雅精緻的Mayfair區簡直有吵到路人眼睛。
Japan Center 中現在也開了一家Yokocho 拉麵,不過整體環境還是Heddon 這家更棒。
Angel 店:35 Upper Street London N1 0PN
Piccadilly 店:3 Panton Street, Soho London SW1Y 4DL N1 0PN
Covent Garden 店:64 St Giles High Street London WC2H 8LE
Carnaby 店:28 Foubert’s Pl, West End London W1F 7PR
Ealing 店:Unit 3B, Filmworks Walk, 56-61 New Broadway London W5 5FA
金田家的名字在拉麵愛好者心中的金字招牌,它於2009年成立於日本福岡,佳譽不斷,大受歡迎。因此當金田家將分店開到倫敦後,立即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食客,店門口大排長龍是飯點日常。
金田家的菜單頗為簡單,以拉麵為主,也有咖喱飯、牛肉飯、蕎麥面,佐以各色小食和飯團。特色在於燉煮了18小時的豬骨濃湯,奶白色的質地是拉麵好吃的精髓。餐廳無需預約,不過需要排隊。
Central Saint Giles 店:3 Central Saint Giles Piazza, St Giles High St, London WC2H 8AG
Canary Wharf 店:Unit CR 28, 1 Crossrail Pl, London E14 5AR
Villiers Street 店:31A Villiers Street, London WC2N 6ND
Goodge St店:40 Goodge St, Fitzrovia London W1T 2QP
一風堂的菜單很簡單,拉麵湯底分為三種:SHIROMARU白丸元味是傳統的豚骨湯底,AKAMARU赤丸新味是加入味噌和蒜油的調味骨湯,KARAKA辣肉味噌是加入辣味噌的骨湯。拉麵有四種軟硬程度可選,店內服務態度也很好,會根據個人喜好進行推薦。
拉麵味道靠譜,值得推薦,如果說缺點的話,就是分量較少,價格偏高。
地址:倫敦、布萊頓和伯明翰均有分店,點擊查看附近門店
從名店Tonkotsu和餐碗上定制的“骨”字logo中就能看出,骨湯是這家拉麵店的靈魂。骨湯以傳統方法熬制,而店內的豐富配菜卻頗具新意,甚至還有清爽的夏日涼麵。此外還有咖喱飯、炸雞、煎餃等,比傳統拉麵菜單中增添了不少蔬菜選項。
總體而言,Tonkotsu很適合作為上班族午餐選項,店內提供£9.95的午間套餐(工作日下午5點前均可用),包括拉麵和一份小食。
Bone Daddies是一家不走尋常路的拉麵館,整家店都充滿了濃濃的叛逆精神,搖滾樂是店內的氣氛精髓,店內崇尚摩登愜意的紐約風格,有傳統的20小時慢燉豬骨濃湯,也有餐廳特色的雞骨濃湯,擔擔麵是招牌推薦。
值得一提的是,Bone Daddies和倫敦大受歡迎的創新日料餐廳Flesh&Buns同屬一家公司。
地址:8 Brixton Station Rd, SW9 8PD / 19 Sayer Street SE17 1FY / Tooting Market, 21-23 Tooting High St SW17 0RH
2023年在倫敦還能找到£10以內的正宗日式拉麵實屬難得,KOI Ramen Bar的三家分店均在倫敦南岸,位置不算中心,但是性價比超高,拉麵分量很不錯,叉燒肉也是大大的一片。菜單非常簡單,一頁拉麵,一頁酒單。
Wagamama的身影在英國隨處可見,不過它其實不算是家正宗日式拉麵。Wagamama最初是由中國香港移民丘德威在英國創立,繼Wagamama後,丘德威還創立了米其林中餐Hakkasan、米其林港式點心餐廳唐茶苑和連鎖泰餐Busaba等餐廳。
Wagamama的就餐環境輕鬆快捷,菜單豐富,從拉麵、炒麵到咖喱飯都有,不過口味經由了本地化改良。
截至 2024 年 10 月 8 日,澳大利亞共有 1983 家日本餐廳,比 2023 年增長 2.09%。在這些地點中,1490 家日本餐廳(占澳大利亞所有日本餐廳的 75.14%)是單一業主經營的,其餘 493 家(占 24.86%)屬於較大品牌。
日本餐廳最多的三個州是新南威爾士州(543 家日本餐廳)、維多利亞州(500 家日本餐廳)和昆士蘭州(497 家日本餐廳)。澳大利亞日本餐廳的平均年齡為 6 年。
這主要受淨移民和入境旅遊的推動而尋求民族美食的多樣化。同時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提高了消費者外出就餐的購買力,特別是推高了日本餐廳高端價格區間的需求。日本料理的美觀外觀、均衡的口味和健康益處吸引了消費者,城市化和多元文化也吸引了消費者。日本餐廳可以專注於某一產品領域(如壽司或鐵板燒),也可以提供多樣化的產品。拉麵和米飯等豐盛且價格合理的菜肴已成為澳大利亞著名的特色菜。
日本餐廳也在各個平臺上建立了強大的數字影響力:80 家有 LinkedIn 個人資料,830 家有 Facebook 頁面,767 家活躍在 Instagram 上,86 家有 X(以前的 Twitter)帳號,29 家在 TikTok 上,49 家有 YouTube 頻道。
大約 1463 家日本餐廳有自己的網站,其餘 520 家沒有自己的網站。
Gogyo 將在薩裏山提供日本風味,因為它在京都、東京、名古屋和福岡都有分店。他們的 Kogashi 風格拉麵是必嘗之選,因為它採用炭化技術散發出芳香和苦樂參半的味道,將徹底改變對悉尼日本拉麵的期望。
拉麵有三種口味:肥醬油、辣椒香菜豬肉或番茄擔擔麵。雖然這是以醬油為基礎的豬肉湯拉麵,但額外的豬油使其具有豬骨湯般的稠度,非常香滑。
悉尼著名拉麵餐廳 Ryo's Noodles供應傳統日本料理,以其美味的拉麵而聞名,是午餐或晚餐的絕佳選擇。此外,菜單上還提供各種雞肉和豬肉湯拉麵(豬骨拉麵)選項,以及包括烤豬肉、雞蛋、豆芽、竹筍和炸蝦球在內的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