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学人集团
经济学人集团是分析国际商业及时事的主要来源。我们通过报纸杂志,会议商讨及电子服务等各种形式为您提供全方位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起点财经  ·  县城有点小,容不下“希尔顿” ·  昨天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分享图片 -20241218222119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日本“一箭五星”,失败了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塞尔维亚外长本周访华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学人集团

关于权衡取舍的科学|经济学为什么有用?

经济学人集团  · 公众号  · 国际 财经  · 2016-09-25 11:17

正文

点击关注“经济学人”,欢迎订阅并置顶


看衰经济学的论调在当今很受欢迎,本书中的文章会证明为什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学前沿比以往更懂世界:一大批倡导改革的新型经济学家正在涌现,经济学的崛起也延伸到了公共政策以外的地方。信息科技时代的新型市场正在不断提高供需与分配的效率,为当前面临的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经济学:关于权衡取舍的科学


人人都有所不足,但我们都希望在这场权衡游戏中做出更好的选择。经济学主要研究的短缺问题、短缺迫使我们做出的权衡,以及当权衡恰当时市场如何能有效地分配稀缺资源。


生活中最大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并非无所不能。有时天性会牵制我们。很多小孩子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宇航员,但其实即便是非常努力的人也会发现自己的身心能力仍然无法达到NASA的要求。有时由于挣得少或钱不够,有很多东西我们无法得到:我们想买新鲜玩意儿,想要新装备或者小车,奈何收入微薄,贷款不足;没有足够的首付,买房也很艰辛。有些人可能没这么多限制,但即便那些最聪明、最健康、最富有的人也有时间的限制。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自然和经济资源的匮乏都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这些不足意味着,要想尽人事,就必须做出权衡。以教育为例,青少年必须考虑大学学位和大学贷款是否能在未来获得收益。商业也是一场权衡游戏:店主在分配每月进账时,必须在稳定健康的现金流缓冲和建立库存、聘请新员工(为了招揽顾客)等风险较高的选择中进行权衡。同样,家庭管理也要面对一系列平衡抉择:是花钱还是攒钱,是工作还是休假,是选择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抵押贷款。


经济学是关于权衡取舍的研究,是一门借鉴了数学、物理等硬科学,以及历史、心理等软科学的综合科目,因此很难界定。本书表明,经济学主要研究短缺问题、短缺迫使我们做出的权衡,以及当权衡恰当时市场如何能有效地分配稀缺资源。本书文章涉猎广泛:小到从怎样玩彩票最赚钱,到为什么人们喜欢在安静的车厢交谈等日常问题;大到从罚款或坐牢是否是制止犯罪的最佳方式,到为什么国家无力避免金融危机等问题。二者的相通之处在于:当人们面临微妙的平衡时,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以及如何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新经济学》前言节选


危机中的经济


目前全球最紧迫的短缺可能是收入不足,其中大多属于资源分配问题。各个国家内部也有天壤之别。整体上,全球财富越来越集中。接下来十年内主要的经济争夺可能不会发生在穷人和富人之间,而是发生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


目前全球最紧迫的短缺可能是收入不足。2014年全球产值,即全球GDP(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5万亿美元,以全球总人口数70多亿人计算,人均产值约为10700美元。但对很多人来说,这一数字像是天方夜谭。全球1/7的人口处于极端贫穷中,日均消费不足1.25美元。国家内部也有天壤之别。在过去30年,美国最底层1/10的人的工资因通货膨胀而下降了5%,而最高层1/10的人的实际收入增加了50%。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这一问题也同样严重。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高层1/10的人的工资是最底层1/10的人的6.5倍,2012年扩大到62倍。


全球财富越来越集中。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最富有的0.1%的家庭拥有全国7%的财富,在2012年则攀升到22%,仅有16万户家庭拥有2000万美元以上的净资产,合计资产3.2万亿美元,与德国经济体量相当。人们在努力、天赋和运气上的不同会造成不平等,但很多人担心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根深蒂固。新的经济分界线也随之而来。接下来十年内主要的经济争夺可能不会发生在穷人和富人之间,而是发生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目前的退休人员数量庞大,对社会经济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很多工人生活前景不明朗。2014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为7%,意味着46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这一人数比整个英国的劳动力还要多50%。自2007年以来,发达国家的长期失业人数几乎翻倍。那些有工作的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在2009~2013年,经OECD评估的27个发达国家中有21个经通胀调整后的工资下降或保持不变。正处在发展中的国家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新经济学》前言节选


经济学能起作用吗?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称经济学为“忧郁的科学”,认为经济学错误地看待生活问题,且经济学的预测不准确。这种看衰经济学的论调在当今很受欢迎。本书中的文章则会证明为什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读完本书,读者应会重拾信心。本书指明,经济学前沿比以往更懂世界,更多的人会开始吸取教训,世界会涌现一大批新的经济学家。2013年在美国有36540位新经济学家毕业,比2008年增长了15%。在英国,据政府数据显示,尽管同期大学生人数下降了2%,经济学专业学生却增加了25%。在中国,约有100万名学生正在接受经济学专业的教育。这些学经济的人也在呼吁改革。从英国到印度,学生们都在呼吁改革,要求重新设计经济学课程以更适应现代生活。这一混合学科可能将更少地借鉴数学学科,而更多地借鉴历史和哲学学科。


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十分重要。尽管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学家在过去20年中却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央银行打头阵,想要不受全球政治的控制。经济学家已经开始监管企业界,除银行外,还开始监管水、能源和电信市场。经济学还延伸到了新的领域,例如慈善经济学。经济学的崛起也延伸到了公共政策以外的地方。有了智能手机,各种各样的新型公司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其中大部分都遵循了经济原则。信息科技时代的事实证明,经济学家在对供需问题的执着上收获颇丰。


在世界主要经济学家的推动下,人们可以轻松地进入新市场,新型市场的效率也不断提高,就凭这一点,读者也应该看好未来的经济形势。让我们满怀希望的不仅是新型市场。GDP衡量标准的优化意味着艺术、研究和开发等重要活动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能更准确地被人们认识。更好地了解经济才能制定更好的政策。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新经济学》前言节选


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盲目乐观。全球资源紧张依然存在,但最大的阻碍不在于土地、水源或时间的匮乏,而在于人为因素。高关税、新型壁垒等全球问题不是纯粹的经济学问题,而是与政治经济学紧密相关。全球经济不是经济学家所想的那样,而是一套由既得利益、强大的游说团体和扭曲的市场构成的系统,很多产品还供不应求。理解现代经济还必须直面一个严峻的事实:最艰难的权衡都是人为造成的。



                           

《新经济学:解读现代经济》

Economics:Making Sense of the Modern Economy

[英]理查德·戴维斯(Richard Davies)主编

张慧玉  印家甜  杨梅 译

中信出版集团 · 2016年9月


长按下方二维码并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直接跳转至各大网站新书页面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刻下单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购买《新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