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棉花周报】棉市复工进行时 春江水暖谁先知? ·  2 天前  
微观三农  ·  春节过后“菜篮子”供应充足 价格平稳回落 ·  3 天前  
微观三农  ·  今日学习 · 在全社会弘扬严和实的精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回顾:2018年宜居城市研究与建设热点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 公众号  ·  · 2019-02-18 18:28

正文

2018年宜居城市研究持续获得广泛关注,研究者在城市宜居性因素、宜居城市建设与实践、宜居城市的评价、宜居城市理论探讨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中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并开展了全方位实践探索,宜居城市建设正朝着实证化、具体化、精细化方向迈进。


内容来源:科技导报

作者简介: 唐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城乡规划管理; 张璐 (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更新。


宜居城市是指具有良好的居住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96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此后, 注重城市宜居理念及其发展方向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等重要纲领文件先后出台


在中国,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 “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 ,并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将“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党的十八大 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以此为指引,建设绿色、智慧、健康、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成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选择、民生工程和时代要求。因此,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相当程度上与生态文明、生态宜居紧密关联, 关注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及发挥城市宜居性的实际作用。

2018年,国际上对宜居城市与人类生活质量的关系探讨更为深入,多个国际论坛围绕着联合国相关共识文件展开讨论,学者们持续运用 宜居性指标体系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城市发展开展宜居性评价并进行排名 。国内研究仍然与新时期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紧密结合, 宜居城市探索与不同尺度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相融合,重视宜居城市理念的实践运用


1

— 城市宜居性因素研究 —


城市宜居性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弹性/韧性等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Reiner和Rouse提出“城市系统依赖模型(city systems dependency model)”(图 1),说明和强调可靠的物理基础设施在弹性、可持续和宜居城市中的基础作用,由此构建出由 可靠基础设施系统 (reliable infrastructure systems)、 弹性系统 (resilient systems)、 可持续性 (sustainable)和 宜居性 (livable)组成的4层城市系统模型。其中,基础设施系统是城市发挥弹性、可持续性和宜居性的基础,城市弹性是城市应对问题与变化的重要能力,可持续性关注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长期发展,宜居性则与美学、社区特征和吸引人生活在城市中的地方感等生活质量相关。

图1 城市系统依赖模型


Mouratidis 通过对奥斯陆大都市区的宜居指标评价分析,认为密度越高居住区满意度越高,故而紧凑型城市在公共交通、城市中心通达性和土地混合利用方面更具优势,对城市宜居性有积极的影响。 Orsi 对美国城市的人口密度、公共绿地供应对城市宜居性的影响及两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纽约、芝加哥和费城,相当多人居住在密度较高地区且拥有足够的公共绿地,人口密度并不影响绿地供应,对宜居性没有影响。 Marichela 在国家研究委员会研究项目(IRISSCNR)“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地方认同感,城市幸福,宜居性和健康”中采用计算机新技术进行宜居性影响因素研究。研究针对德国汉堡港口城市区域,通过绘制幸福地点图(Happy place mapping)从用户角度识别城市幸福度,以及影响不同地区幸福度的因素。研究显示,汉堡港口新城项目通过重塑历史城市的海洋特征与地方认同感,提高了地区宜居度和满意度,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公共空间与多种活动可能性,为本地人与游客带来更宜居的城市空间。

Abdul 等对吉隆坡大城市地区的土地利用扩展、基础设施配套、城市生活进行研究,发现吉隆坡在住房与经济多样性、实现宜居城市方面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如保持城市清洁、安全,以及提升城市活力与吸引力等。随着城市化带来的交通拥堵加剧,越南胡志明市在探索城市公平、可持续与宜居发展时,从灵活的办公地点选择方面开展研究,调查和收集了胡志明市工人的工作安排与通勤习惯数据以及相关组织政策。结果显示,74%的通勤者愿意接受非传统的、更加灵活的办公空间,但仅有 41%的人被允许这样做。这一研究结果为使用非传统的“固定”办公地点,减少交通拥堵与污染,提升可持续与宜居条件等城市建设路径提供了支持。

在中国, 邵红瑜 等通过分析城乡产业结构、城乡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等,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杨珊珊 对吉林市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现状、基础条件、问题与建议进行研究,提出应充分利用“吉林市作为滨江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城市、著名工业城市的城市特色”进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并以此说明“‘生态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 张小平 等对宜居目标导向下的总体城市设计方法与淄博市的相关实践进行了研究。 张欢 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宜居宜业水平进行研究,分析了宜居性现状水平的时空差异与分布特征,据此提出针对性、差异性地推进城市群生态宜居宜业建设的相关策略。 刘凌雯 等以扬州三湾地区规划项目为例,探讨了开发建设宜居城市的核心策略,包括把“青山绿水”还给市民,便利安全的生活配套设施,城市人文关怀与人文活动等。

从宜居社区维度看, 陈渊博 等对广东省获得“宜居社区”称号的社区进行满意度评价,从居民视角探讨社区空间、环境、安全、服务、文化生活和管理6个方面的建设效果。结果显示,社区空间、环境、安全等硬环境建设满意度高于其他软环境改造满意度,因而当前广东省地区宜居社区建设仍需加强软环境建设。 杨秋辰 对成都旧居住街区环境进行宜居性研究,从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居住环境、支撑环境)与非物质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两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并依据综合性评价结果提出更新设计指导与策略,具体包括:完善符合居住习惯的街区空间格局、步行主导的道路系统及停车规划、符合地域特色的景观布置、街区服务设施的共享型设计、构建智慧社区与绿色社区、旧居住街区文化的重塑、推进旧居住街区社区管理更新等。


2

— 宜居城市建设实践与管理 —


在国际化的宜居城市优秀实践中, 坚持“以人为本”的哥本哈根多次被评为世界宜居城市前3名 ,并享有全球最绿色城市、欧洲绿色首都、全球最健康城市、欧洲空气质量保护第2名、世界自行车之都等盛誉。哥本哈根市区 15 min 之内必有绿地公园或海滩,全城设置了长达249英里的自行车道(图2)。哥本哈根拥有欧洲最高效的机场,可以与德国、瑞典等国家无缝转接。哥本哈根的城市基础设施世界领先,为居民与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首都之一。哥本哈根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活与工作的功能平衡,城市中拥有全世界少有的闹市区城市浴场,经商场所税率低廉、办公效率高。

图2 哥本哈根蛇形自行车桥(Cykelslangen)


全美十佳城市波特兰也是宜居城市的典范 ,这座由多层级景观系统构建的绿色之都,借助紧凑的城市结构减少了中心城的横向发展,降低了城市对边缘地区的侵蚀,实现了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良好保护。波特兰尺度宜人,同时是美国公共交通的示范城市,拥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创建了密集的自行车交通网络;并具备完善的公共服务,城市按照“20 min社区”概念进行土地混合开发,城市休憩与商业功能相融合,全面提升了城市活力(图 3)。此外, 卡塔尔的多哈地区 规划通过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最大限度利用公共交通、整合土地使用策略,来提升地区宜居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图3 波特兰大都会区的城市增长边界(2011年)


在中国的宜居城市实践中, 厦门多次评为全国宜居城市, 气候宜居、阳光充足、温度宜人。厦门城市临海、环境优美、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鼓浪屿等一批旅游景区,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游憩空间。 青岛也多次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排名领先 ,这座沿海开放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在城市宜居性的各项指标中表现均较为突出(图 4)。此外,国家对和谐宜居城市的倡导也带来宜居社区的建设热潮,相较于普通社区,“宜居社区”以人本思想为中心,社区具有空间充足、环境宜人、服务全面、整体安全、文化浓郁、管理先进、群体参与度高等特点。 目前,北京、深圳、河源、厦门、重庆、上海、大连等多个城市都将“宜居社区”建设纳入其城市规划体系之中。

图4 宜居城市:厦门与青岛


为了有效促进宜居城市建设,中国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办法与技术规范。

1

2016年

国务院颁发 《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强化城市规划工作、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推进节能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等重要举措,以指导各个城市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提高人民幸福感。

2

2017年6月1日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 ,该办法将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两阶段,要求城市设计的编制应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空间。

3

2018年12月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上,发布了涉及“促进城市绿色发展”“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建设和谐宜居城市”3个方面的共 10项标准,分别是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 ,以此规范化地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3

— 宜居城市评价与排名 —


《The Economist》发布了 2018全球宜居指数评价,从稳定性、健康服务、文化与环境、教育、基础设施等 5个方面对城市宜居性进行评分,结果表明: 维也纳、墨尔本、大阪、卡尔加里(加拿大)、悉尼名列前 5 。Mercer(美世咨询公司)公布的 2018 年生活质量排名(Mercer's Quality of Living ranking)中(图 5),维也纳成为宜居度最高的城市,苏黎世、奥克兰与慕尼黑紧随其后,而前10 位几乎都被西欧城市占据。Mercer的调查选用了39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包括健康服务、学校与教育、住房、公共服务与交通等,评价表明,宜居度最低的城市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或处于战乱之中的国家; 亚洲地区排名靠前的5座城市分别为新加坡、东京、神户、横滨和大阪

图5 美世咨询公司对 2018年城市宜居度的评价


针对某地区或某个城市的宜居性评价亦在全球各地积极开展。巴基斯坦卡拉奇由于生活质量与经济竞争力下降,世界银行对其进行宜居性评价,并讨论了城市和空间规划、城市治理和市政服务提供等要素,在宜居、健康、环境、安全和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短期和长期的改进政策建议。


Gawai 等对印度的城市生活质量进行了宜居性分析,一方面通过 2018 年 5 月的 LANDSAT卫星图像提取植被覆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分析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收集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数据,以描绘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与居民心理地图。通过指数计算,研究得出了孟买大都市区的次区域宜居性指数,识别出区域或微观空间的生活质量,结果显示,Airoli和Vashi的人口群体属于不同的经济层次,表明基础设施水平存在的差异,即高收入群体主导的Vashi 拥有比 Kalmboli,Airoli 和 Navi Mumbai 等地区更好的基础设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