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村民公寓:小小宅基地如何实现大变身? ·  2 天前  
中国能源报  ·  针对俄罗斯,G7瞄准“幽灵船队” ·  5 天前  
中国能源报  ·  针对俄罗斯,G7瞄准“幽灵船队”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4-03 20:26

正文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沈阳帮“(ID:sy-bang)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看过一个小故事: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


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


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


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这个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清明时节,慎终追远。推荐一篇毕淑敏的小短文《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孩子。


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人类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重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满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学术合作联系人:聂智洋(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