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发布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宇宙结婚  ·  节目更新:跟宇宙结婚悄悄话 vol.239 ... ·  6 天前  
跟宇宙结婚  ·  日常提示:上饿了么搜【跟宇宙结婚】领红包哟 ·  6 天前  
科幻世界SFW  ·  报名,启动!想投科幻的看过来! ·  1 周前  
跟宇宙结婚  ·  日常提醒:上饿了么搜【跟宇宙结婚】领红包哟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直播通知|【静园雅集17】谁的呼麦——亚欧草原寻踪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17-12-06 10:46

正文

静园雅集(17)

谁的呼麦——亚欧草原寻踪

时间2017128日(周五)14:30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二楼会议室

主讲人萧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现场示范麦拉苏内蒙古艺术学院教师

直播说明腾讯新闻将对本次雅集进行全程直播。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预定本场。


【内容简介】

以往,在国外学者所勾画的亚洲“呼麦”分布图里中国是缺位的。因此自2009年于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届政府间委员会(Fourth Session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Committee,28 September to 2 October 2009)通过了以中国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呼麦”之后, 国际学界没有停止过相关“呼麦”归属的讨论。而在中国境内,伴随“申遗”前后,这一原本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内蒙古境内不多见的、流传在阿尔泰地区,跨越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等多个中亚民族与地区的歌唱艺术,瞬时如春风吹生,在内蒙古地区显示出茁茁生机。相比于蒙古族的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长调而言,当下的呼麦已经形成了蒙古民族又一“族性象征”的声音。这一现象背后除了政治、民族认同以及特殊声音技巧的影响力等因素外,是否存在着支撑上述因素的、并为“内亚”诸族所共享的声音结构、乐感和审美?讲座将基于田野考察,讨论呼麦声音形态的核心结构及其延伸。

本讲座将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萧梅主讲,并有来自内蒙古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麦拉苏现场示范。


【主讲人简介】

萧梅,民族音乐学者。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民族音乐学教研室主任,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音乐人类学、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执委(2011-)及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

十数年来,萧梅教授在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美学、乐器学、音乐学学科建设等领域公开发表文论百万余字。主持编辑《中国音乐年鉴》1卷、《音乐文化》1卷,撰稿及主持编辑了《古乐风流》(中英文图鉴),受亚欧基金会(ASEF)委约主编了论文集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Music,担任《歌海》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并主持“区域、族群与仪式音乐专栏”(2010年至2014年),并担任《大音》学刊编委,专书《中国锣鼓》编委等。著有《音乐文化人类学》(与韩锺恩合作)、《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田野萍踪》、《1900-1966中国大陆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呼舞吁嗟祈甘霖—西北地区祈雨仪式音乐的综述与研究》、《唱在巫路上——广西靖西壮族“魔仪”音声的考察与研究》、《中国民间信仰仪式中的音乐与迷幻》(与孙航、魏育鲲等合著)、《缘身而现:迷幻中的仪式音声》、《从Music到仪式之“樂”》、《回到声音,并一再敞开》、《巫乐的比较》(系列专栏论文)等,并发表了《苗岭踏歌行》、《乐种—中国传统乐器的不同组合》等音视频作品多部。




责任编辑:陈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