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译言
发现、翻译、分享中文之外的互联网精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DeepSeek怎么看待概念股大涨#】“ ... ·  19 小时前  
国家移民管理局  ·  总台央视新闻联播:哈尔滨亚冬会各代表团抵达 ... ·  4 天前  
新浪科技  ·  #2025春节档票房破60亿#新浪科技讯 ... ·  4 天前  
创业邦  ·  回老家的人,后悔县城有房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译言

祝你今天、明天和未来阅读愉快

译言  · 公众号  ·  · 2024-04-24 19:37

正文

问一个爱书之人为什么爱书,他往往回答不上来 ,我想是因为书这个概念太大了,它承载的是全世界,因为书中有天堂和人间的一切

4.23读书日,来聊一聊我们为什么阅读、为什么买书、为什么爱书。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点击进入阅读

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阅读过很多书籍,却不知道它们好在哪里,尤其对于一些名著小说,读来感到吃力,甚至读不下去,以致于不太明白其深奥之处,为什么它们可以成为名著?为什么名家可以经久不衰?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本书读来并不枯燥,作家的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性格,穿插着他们的文字和笔下人物的故事。书中总共精选了35本书,既有我们熟悉的《汤姆·琼斯》、《呼啸山庄》、蒙田《随笔》,也有没怎么听过的《佩皮斯日记》、《假想对话》、《姓氏丛谈》。不论你是外国文学的资深读者,还是刚踏上阅读之旅的新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大开眼界的新鲜感。





节选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任何事情上都和托尔斯泰截然相反,这算得上是他身上最特别的地方之一。


托尔斯泰身体健康,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患有癫痫。


托尔斯泰的一生出奇平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有贫困苦难的青春,还被判过死刑,做过四年苦力,六年流放在外。他总是处在经济崩溃的边缘,太太、兄弟和最好的朋友都在很短时间内接连去世,各方面的事情都在打击和困扰他,他的写作状态糟糕至极,饥病交加,时间紧迫。


托尔斯泰是个异教徒唯物主义者,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和神秘主义者。


托尔斯泰很狭隘,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属于有史以来最心胸开阔的人之列。


托尔斯泰恨超自然力量,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布莱克一样活在未知之中,将世界视为虚幻不真之物。


托尔斯泰充满傲慢,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像基督一样宣扬和实践谦卑。


托尔斯泰憎恶艺术并且无法理解它们,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欣赏雄伟的天主教艺术,并且有着世界主义的品味。


托尔斯泰的特点是极端固执,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通情达理。


托尔斯泰幻想把所有东西给穷人,但实际却无所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和最低贱的罪人一起分享生命的每一刻。


最后,托尔斯泰的写作变成了特意撰作的纯粹自传,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我们见不到他个人的片麟只瓦,他就如同莎士比亚般客观,无意谈论自己。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在书里抒发自己,他有抒发,那些结局中出现的基督般的人物就是他自己……但他不像托尔斯泰那样在所有主角里投射自己。




买就比不买开心





藏书之乐


点击进入阅读


“一个人之所以要买某部书,最好也最明显的理由便是:他觉得买了会比没买开心。”这句话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将藏书者们种种冠冕堂皇的借口通通踢开,直接把他们心底的想法理直气壮的摆上了台面;而说出这句话的正是鼎鼎大名的阿尔弗雷德·爱德华·纽顿,美国最有名的老藏书家之一,《藏书之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谈论作者自己的体验,纽顿浸淫书海数十年,对书的感情自不必说,更妙的是文笔也非比寻常,往往三言两语就将将藏书者的心理披露得淋漓尽致。




节选


我对书本的装订向来不怎么上心,我只希望书本能够保持刚出版时的样子:纸板装帧,书页并未切开,羊皮或是衣料包装也可,只要看起来干净顺眼就好。


我并不是对颜色不敏感,而是彩色皮革装订、镀金粉、书架摆放位置等等这些让我觉得跟看照片一样都可以体会到美感。不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最终放弃了那些皮革装订散发着美感和香气的书,选择了那些一直保持“刚发行时模样”的书本。


我并不在乎书本装帧的是精美各异还是简单朴素、是布满装饰还是书顶刷金,这些都丝毫不会影响这本书原有的价值。这一点是我要告诫年轻的藏书爱好者的:他们应该尽可能让书本保持原样,如果一定要请装订匠装饰点什么,那么就做一个书盒或是一个书匣这些就足够了。如果你的书出现了散页、不便于使用,就用书盒装起来;如果要尽可能保护那些彩印和镀金,那就把书放进书匣。正如埃克尔在他所作的《狄更斯书目》中所说:“时下藏书爱好者更加倾向于保持书籍原有的样子(刚出版时的样子),不过这种做法在未来会不会改变还未曾可知。”


只有那些极不细致的买书人才会摒弃藏书的真正乐趣,一下子就买下自己所敬重的某位作家的作品全集,虽然是首版书,但是装订十分粗糙,与那些量产然后统一售卖的图书没什么区别。对于那些财大气粗又没什么品味的买家,要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签售本上。这年代签售本都是量产的,尤其符合这类买家的喜好。这样一来,他们也不会觊觎我们想要的书。我很清楚现在的有钱人愈来愈多,反之好书却是越来越稀少,这让我十分沮丧。我们生活在一个法律至上的社会,正是这样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似乎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变成法律条文。如果真的是那样,我就希望制定一条保护古书的法律条文,我会制定一项保护旧书的法律,国家的立法者与其做那些坏到透的事,还不如考虑考虑我的建议。




书中有天堂和人间的一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