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电投集团在总部召开科技创新专题座谈会,研讨
2025年及未来一个时期集团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谋划集团科技创新战略方向、管理体系和重点任务
。
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主持会议。
刘明胜指出,国家电投要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以集团“均衡增长战略”为指引,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进一步明确平台公司、区域公司、专业化公司分工、定位。
会上,
国家电投旗下中央研究院、上海核工院、中国重燃、北京重燃、能研院(上海成套院)四大科技创新平台
分别围绕“发挥好企业在集团
科技创新体系
中的先导地位”、“保持集团
核电
科技创新的领先地位”、“
氢燃机
研发
项目实践”和“做好
产业技术创新
推进集团创新发展”等作专题发言。
2025年首个工作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刊登了国家电投集团党组宣传部撰
写的《八年一剑锻造“国之重器” 砥砺前行摘取“工业明珠”——国家电投“重燃专项”取得重大突破的几点启示》,介绍了国家电投如何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助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文章指出,国家的战略需要是最强大的推力。国家电投作为“重燃专项”牵头实施单位,
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工程化”模式
。如今,
国家电投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的技术指标,已经与国际主流F级重型燃气轮机基本相当
,并且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方面取得了一揽子突破,对整个产业链的跨越式进步发挥了重大辐射带动作用。
在其他核心技术领域,国家电投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创新。
此前不久,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专程在2024年的末尾到北京重燃掺氢、纯氢燃机荆门试验现场调研。他指出,国家电投要
进一步加大纯氢燃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场景应用布局
,持续推动示范验证,着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利用好研发成果资产,挖掘创新示范平台价值,充分验证关键技术和商业运营模式。
2024年6月,国家电投旗下北京重燃牵头实施的
国内首台兆瓦级纯氢燃气轮机完成了整机试验验证
,并于9月通过了第三方性能考核试
验,标志着我国在纯氢燃气轮机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纵观整个2024年,国家电投在关键技术攻坚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
为2025新的“顶层设计”落地打下了基础。
国家电投旗下中央研究院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电厂安全分析与工程设计软件包——
国家电投“和
弦”(COSINE)
,现已有12款核心设计软件提交国家核安全局审评认证,
其中4款软件已正式获得工程应用许可,并在山东核电、国核示范应用。
国家电投旗下能研院(上海成套院)开发了具备
主动构网支撑能力的光储集成同步发电装备
,已应用
于大庆实证实验基地、青海共和海南州光储一体化项目,发电利用小时数可提升到2500小时,系统投资降低10%,并通过了第三方并网性能测试。
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核电自主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能零碳供热技术“暖核一号”
,是我国首个核能综合利用品牌,也是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去冬今春供暖季,“暖核一号”投入使用世界首个具备供热调节能力的汽轮机再热调节阀,使单台机组供热能力跃升3倍,
填补了国内大规模核能供热关键设备研发制造的空白。
2024年12月,广东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300兆瓦增容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国家电投集团广东公司在粤西新能源装机总量达111.67万千瓦,
粤西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全面建成
。该项目总投资超30亿元,装机容量30万千瓦,建设25台单机容量12兆瓦的风电机
组,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明星项目”。
截至2024年12月底,国家电投旗下
国氢科技自主研发的“氢腾”120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累计推广约400台
,主要应用在客车、环卫车、物流车等车型上。国氢科技
围绕氢燃料电池八大核心零部件“卡脖子”技术
,形成了以材料和电化学为基础的完整技术体系,打造了氢燃料电池和PEM制氢装备两个产品体系,
是目前唯一打通氢燃料电池和PEM制氢装备材料级自主化的企业。
氢燃料电池方面,面向车辆、船舶、无人机、应急电源等多种应用场景推出数10款氢燃料电池产品。
国家电投旗下吉电股份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预计2025年产出首桶“绿氨”
。
该项目采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即将风电、光伏等生产的清洁电能通过“柔性控制”技术和“荷随源动”生产策略实现就地转化与利用。
该项目取得国内首个大规模“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接入系统批复。
国家电投旗下远达环保加快开展技术迭代,提速建设示范项目。近日,CCUS技术研发及应用实现多点突破。
自主研发的低能耗碳捕集成套技术入选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低碳技术目录。
该技术应用于上海长兴岛10万吨级燃煤烟气碳捕集与利用创新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已连续运行超14000小时,
创造并保持了火电行业碳捕集与利用装置连续运行的最长纪录。
国家电投旗下电投综能正式发布了“国家电投天枢一号”能碳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围绕“搭平台建生态,数字化标准化”目标,创新实现了从企业能碳数据分析,到动态感知企业需求和智能化匹配,再到综合能碳服务平台寻优的闭环,率先实现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三流合一”。
2024年12月,由国家电投旗下黄河公司参建的中国柴达木绿色微电网算力中心示范项目,
是全球首个规模化利用荒漠化土地和光伏能源进行“自发、自储、自用、自保”的全清洁能源微电网算力中心
,项目建成后可承载万卡算力集群,实现源网荷储灵活调配和绿电保障。
电投数科积极推进数智赋能,深入落实“AI+”行动计划。产业数据中台通过边建设边治理的方式,
实现了新能源数据完备率、有效率和及时率均达到95%以上。
截至目前,累计接入1789座新能源场站、106座水电站、169座火电站、2座核电站、8座煤矿、7个铝业公司,汇聚数据量超1900TB,纳管实时测点超5400万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