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警惕!给娃用的牙膏一定不能选它! ·  21 小时前  
常青藤爸爸  ·  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广播剧系列 ...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小学,请尽量不择手段去搞好英语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飙到73℃!不要放!不要放!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07-28 07:00

正文




夏天到了,除了给我们自己找个凉快地,还得帮另一件东西也找个阴凉地儿,那就是家里的汽车。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形:大夏天的,想赶紧开车去目的地,结果一打开停在室外的车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热浪,车内整个一烤炉,都没地方下屁股。


千万不要觉得夸张,看着室外将近40度的温度,车子里面的温度只会高不会低。

这不,杭州一消防大队就切切实实的做了一个相关的实验。

实验时间: 7月23日下午2点,室外温度38℃


实验道具:一辆已经熄火的车辆


实验过程:将车子置于室外空地(此时车内温度为50℃)


实验结果: 5分钟后,车内温度已接近73℃ ;车内记者已明显觉察不适且呼吸急促。

73℃,这温度都可以煎鸡蛋了!


在如此高温下,导致很多物品都不再适合放置在内,甚至对人体、对车子都有潜在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看:

1、香水/酒精: 很多人喜欢在车内放置香水,以此来保持车内清香,但如果文内温度过高,香水有可能会自燃。


香水的酒精浓度在40%到80%之间,如果周围温度达49度,在没有通风的情况下,香水极易发生爆炸,导致汽车发生险情。


2、喷雾: 防晒喷雾、发胶、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瓶装喷雾剂,本身罐中的气压就很高,如果在汽车中暴露于阳光下,瓶内气压会迅速上升,使其超过耐压强度而发生猛烈爆炸,这会对密闭的车内会造成非常大后果。


3、电子产品: 像充电器、手机、相机这类的电子产品,在高温下可能会鼓包甚至引发爆炸,尤其是三无产品则更加危险。


4、打火机: 打火机中的液态丁烷,本身就属于易燃易爆物质。通常情况下,在20度时,高密度的丁烷就有爆炸的危险,更不要说高温暴晒下的车内。

5、碳酸饮料: 气泡类的饮料在高温下很容易膨胀从而引起爆裂,特别是玻璃瓶的饮料,更加危险。


如果放在车内的饮料摸起来热热的,千万不要随意打开哦,不然饮料会直接飚出来的。


6、矿泉水/眼镜/放大镜: 透明的矿泉水、眼镜(特别是老花镜)的作用和放大镜一样,利用凸透镜原理,将光源热量集中到一点,然后导致焦点温度过高,一旦接触到易燃物,就会开始燃烧。


所以不论是墨镜、近视眼镜还是老花镜,请一定记得放在盒子里。


而且瓶装水(还有饮料)经过高温暴晒后,会分解出有害物质,这种水是不能喝的。

7、塑料玩具: 车内的饰品或是家中小朋友的玩具,大多是由PVC材料制成的,这类材料遇到高温容易产生有害物质,经常开车就会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危害健康, 沾染到皮肤 有可能被灼伤,同时还有自燃的风险。

除了以上这些物品, 像药品、零食之类的食物,最好也不要放置在车内 ,食物在高温下容易变质,不仅没有了原有的功效,还有可能会伤害身体。


离开车子时,最好是带走以上这些物品,特别是需要长时间离开车子的情况。




除了这些,还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那就是 千万千万不要把孩子单独落在车里!


上文实验中,成年人在车内就已经感受到浑身发烫,呼吸急促了,更何况是娇嫩的孩子呢。


经过阳光的暴晒,车内温度会急剧上升,孩子的体温本就高于正常人,更容易出现脱水和中暑的症状。

3岁以下的孩子 如果被锁在超过40度的密闭车厢内15分钟,大脑和肾脏就会受到损伤,超过半小时就会引发热射病,几十分钟乃至更久的话,会出现缺氧现象甚至死亡。



如果孩子被困车内,家长千万不要着急,要保持冷静,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1、使用安全手法砸窗救人: 如果孩子状态不太好的话,建议直接砸窗救人,毕竟孩子安全最重要。


砸窗的时候要注意远离孩子,以免玻璃碎片伤到孩子,最好选择驾驶室旁的车窗,方便开门,也可以利用方向盘挡一下玻璃碎片, ‌不至于溅伤孩子。


2、拨打救援电话: 如果孩子状态尚可,或是自己无法救援的情况下,建议拨打救援电话,或是开锁公司。


3、引导孩子自救: 如果孩子的年纪比较大的话,可以引导孩子自助开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