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柏林,这里有我生活的一百种可能。
设置lolapola为星标🌟公众号,不错过每一篇推送
哈喽各位。每年的9月都是我极限特种兵发疯的一个月,盛夏的七八月是德国这边家庭出门度假的高峰,我看见到处都是叽叽喳喳的小孩会头疼,所以反而清心寡欲在那养生,一到九月立刻开始错峰出行,嚯,日程安排满到把朋友吓到的程度,一看就是精力极度旺盛实锤了。
过去的两个周末我连着去了慕尼黑的Superbloom和柏林的Lollapaloozza音乐节,你们看到这篇推送的时候我正在打包行李准备去纽约,下周一回柏林,周六立刻飞去东欧过长周末,目前还在考虑月底要不要去慕尼黑的啤酒节。
狗子:我九月还能见到你吗?😂
咳咳,见是见得到,但是不多。
前两天看见一个帖子让我特别有共鸣:
40岁以前是人生最精华的时光,一年抵老了后三年,不要浪费,尽情利用和享受。
虽然强烈预感自己是个50岁60岁依然极其能折腾的阿姨,但我很同意这个帖子的说法,如果说40岁以前的一年抵老了后三年,那我这个精力旺盛的人类30岁前的每一年大概可以抵后面5年。
上个月刚过完29岁生日,对于这个最后一个2字头的一年要怎么过我是有点想法的:享受当下,一秒都不要浪费。
我们的文化教人谦虚,教人吃苦,就是没教人怎么享受,人生那么长那么苦,而且活那么匆匆几十年,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吃遍了苦头,老了再享乐是吗?这质量能比吗?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尽可能地把每一天都最大化过得开心快乐?
刚来德国的时候其实还挺嫌弃这里小年轻好像没有明天的party,喝大酒熬大夜【此处省略一百字】,也太不负责了吧。社交媒体上经常有人羡慕白男那开挂一路顺风的人生,一辈子最大的阴影是小时候发现圣诞老人是自己爸爸装的,那满满的松弛感,他们就是很松啊,因为完全不give a shit about anything啊。回上海按摩的时候狗子的肩膀就很松软,不像我的肩膀,因为常年攒着一口气硬邦邦的像一块石头。
well,慢慢地,质疑白人小年轻,理解白人小年轻,成为白人小年轻。
没有时时刻刻绷着要跟人较劲的那一根弦,松下来的感觉真好,希望哪一天自己肩膀上的担子也能慢慢卸下来。
总有人问我,Lola,你现在的照片看起来很有松弛感,怎么做到的?人都松下来了拍照片当然松弛啊!
上周在Superbloom第一场看的是法国双人组DJ ofenbach,我和朋友们早早到场抢前排去了,特别动容的一幕出现了,第一排的有一位姐姐戴着义肢依然比旁边所有人都跳得起劲,穿得超辣的针织小短裙,真的是dance like nobody is watching
人家妹子都跳得那么起劲,我有什么理由在那晃啊,赶紧蹦起来叫起来啊!
这样让人动容的场景在音乐节还有很多。在德国每一场演出都会有残疾人专用无障碍区,我坐在上面看台看见下面有一个人开着自己的轮椅不停转圈圈,可能这就是他的舞步吧!还有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大声跟唱自己喜欢的乐队,带着自家小孩从小开始培养的父母,成群结队有说有笑的十六七岁的小朋友……
连着两周的音乐节我基本是靠咖啡、酒精和光合作用(?)在运作,饭不好好吃觉不好好睡每天军训一样暴走两万步,居然依然精神满满。很开心又找回了这样的状态,I still got it!
音乐节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在短暂的几天时间里圈出了一片和嘈杂城市隔离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judgement没有互相比较,穿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时时刻刻有种被爱包围的感觉。
去年我也去了同一个音乐节,去完之后写了一篇:
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去活
。今年的感想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明天地球爆炸了我也一点都不后悔,因为我已经度过了无数个快乐充实的每一天啊。
往期回顾
瑞士出差小记:人生最重要的是有选择
攒了大半年的一波购物分享(纯享无广版)
写在29岁生日前
在钱多事少的瑞士神仙公司是什么体验?入职一年的后续报道
你好,我是Lola
一个长居德国柏林的上海姑娘
购物分享/生活&职场经验/美食/旅行
在这里与你分享生活的100种可能性
微博/小红书:lolapola
B站:lolapola在柏林
对我最好的支持就是点下“
在看
”和
转发到你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