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中国当年的鸦片战争反对鸦片输入的情况一样,美国人正在发起一场反芬太尼的行动。
今日早间习特会之后发表的声明之中,芬太尼这个对中国公众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对东西引起了大家对兴趣。它位列声明内容的第一项,甚至远超过半导体领域的高通并购案,这个是什么东西?在美国为何那么受关注?
芬太尼是什么?
来自南开大学药学院的公众号曾经科普过,
芬太尼是阿片类镇痛药的一种,而阿片类镇痛药又被叫做阿片受体激动剂。
你也许没听说过,但麻醉科医生对阿片类镇痛药却很熟悉,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要使用。阿片类药物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是构成全麻的催眠、镇痛、肌肉松弛三大要素中实现镇痛的支柱药物,是麻醉和疼痛治疗中至今无可替代的良药。
阿片又名鸦片,旧时俗称洋烟、大烟、鸦片烟,是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 somniferum L.)未成熟果实浆汁的干燥物。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称其为“阿扁”(音译)。公元六世纪初,阿拉伯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波斯人把“扁”发音为“片”,故有了“阿片”一词。在南北朝时期,罂粟传入中国,中国人把“阿”又读成了“鸦”。从此,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
所以简单来说,“鸦片”就是芬太尼的鼻祖。大量的中国芬太尼流入美国,形同新世纪的“鸦片战争”。
作为化学合成类毒品,芬太尼很容易制作出各种变体,目前已知的有23种中,而其中有一种超级强大的变体,叫做卡芬太尼。
卡芬太尼有多恐怖?只需0.02克,就能让人死亡。
毒品的致死量,从左到右为海洛因、芬太尼、卡芬太尼
这种药物也可以作为大型动物的麻醉剂,而10毫克的芬太尼,就能麻翻一头非洲象!
比海洛因低的价格、用量小但见效极快等优点,让芬太尼成为了新一代的毒品之王。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紧张?
美国怎么就突然出现了这么多瘾君子呢?这要从可能要从美国政治游说能力最强的制药业说起。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美国药企开始大量推广有鸦片成分的止痛剂,本来用于癌症病人的止痛剂被更广泛地用于各类疼痛,只要疼医生就给开。其中的推广“急先锋”Purdue制药将止疼剂的营销团队人数扩张了一倍有余,并给医生发放“优惠券”,让“病人”可以免费30天试用这种可以上瘾有毒品成分的止疼剂。
同时这些制药企业每年花费大量公关资金,不仅用于说服监管,更是用于说服医生,开这种药多多益善。结果,从1996年至2002年短短六年间,仅OxyContin这一止疼剂的处方就从每年67万剂,暴增至超过6百万剂。
显然,这期间美国的癌症病人并没有出现暴涨,原用于癌症病人的止疼剂更多地开给了本不需要的“普通人”。
当然,Purdue这种公开通过医疗系统“销毒”的伎俩实在是太明显,但无奈医药业在美国政治和监管制度中的游说能力太强,2007年Purdue被监管部门因“误导大众”罚款6亿美元,但实际上这十年Purdue由此获得的利润已经高达上百亿美元。
此后,虽然监管加强了对止痛剂的使用:自2012至2016年减少了12%,但无奈基数太大:2012年时年销售额就已经高达110亿美元,仅处方就开出超过2.2亿剂。
芬太尼
控制的结果就是需求被挤到了非法市场上去,另外从非法市场上毒品价格比医用渠道更便宜:据美国新罕布尔什州的禁毒警官称,“街上”30毫克剂量的止疼剂要卖到30美元,但1克(1克=1000毫克)海洛因只需要60-80美元。
但因为这些瘾君子们大都没有工作能力,也没有殷实的家产,只能慢慢寻求更加廉价的代替品:芬太尼,这种类鸦片止痛剂的效果是吗啡的50-100倍。而这种强效廉价“药物”,是美国吸毒致死人口上升的主要推动力。
遍布37州的致命毒品背后是这对中国父子
即使芬太尼如此之“毒”,但在一开始,这种药剂本来是用于止痛的。
但有些人生产它,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谋利;有些人使用它,不是为了镇痛,而是为了享乐。
而芬太尼,也只是被滥用的无数药物其中之一而已。
还记得被害的留学生江玥吗?她被38岁的凶手戴维斯开枪打死。
导致戴维斯痛下杀手的,正式奥施康定(一种止痛药),服用了大量的奥施康定会产生类似海洛因的效果,戴维斯就是这样情绪失控最终杀了人。
研发药物的初衷是治病救人,缓解痛苦,但在别有用心的人手里,它却变成了敛财工具。不仅敛财,还慢慢收割着生命,而最致命的是,它难戒除、易复吸。
制贩毒品,这种通过收割生命来敛财的方式,无疑是最大的恶。
就在最近,美国司法部破获了一起毒品案,并向涉案人员提起了诉讼,而主谋的两人,都是中国人。
司法部发布的公告
该起诉书对两名中国公民提出了43项控罪,其中包括合谋制造和分发管制品、合谋向美国输入管制物质、持续运作企业犯罪、洗钱……
美国司法部怎么会起诉中国公民?还冠以这么多的罪名?
被起诉的这两名中国公民来自上海,是一对父子,他们分别是62岁的郑光华(音译,Guanghua Zheng)和35岁的郑福景(音译,Fujing Zheng,又名戈登·金,Gordan Jin)。
这对父子平时居住在上海,凭借自己的“地下工厂”,制造出了以芬太尼类似物为主的250多种人工合成毒品,并利用空壳公司,向世界上其他国家贩运并售卖毒品,涉案范围涵盖了25个国家和美国37个州。
而其中,美国两名俄亥俄州的居民因服用他们出售的药物过量,最终导致了死亡。
制毒和贩毒的利益驱动,无非是其所带来的大量金钱,而他们最早的犯罪行为可以追溯到2008年。
当时,郑氏父子以上海作为自己的基地,发展起了制毒和贩毒的组织,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郑氏贩毒组织(Zheng DTO)”,其中,郑氏父子二人负责着不同的分工,儿子负责外联,父亲则负责收钱。
卧底执法人员收到的郑氏贩毒组织发来的邮件
从内容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国际贩毒和走私方面的经验,至少可以追溯到2008年。
为了批量化生产 ,郑氏父子有着自己的“地下工厂”。他们声称,自己的实验室每月可以生产并运送超过16吨的化学品,并且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数量,定制生产任何类型的化学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芬太尼类似物,比如卡芬太尼、乙酰芬太尼等等。这是一种强效的、类鸦片止痛剂。
货源搞定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包装”这些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