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钱日日谈
一个对钱很有执行力的公司人。也可作为普通青年奋斗指南。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老钱日日谈

一些毁三观的数据

老钱日日谈  · 公众号  ·  · 2018-08-14 20:55

正文



有一种新闻,虽然隐藏的信息量很大,但人民群众已经被套路惯了,根本不当回事儿。


比如人均收入这种新闻,除了发帖说:不好意思又拖后腿了,怎么又把我平均了云云,都没往心里去。


来看一组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31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解释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含义:


「可支配」的意思刨除五险一金的税后收入,名义税前收入还会更多;


「人均」的意思是家庭总收入要平均到所有成员身上。


比如说三口之家,赚钱的是父母,但计算人均时要把孩子算上,所以有孩子的单个劳动力,实际收入还要增加50%,也就是税前1万左右;


再来看一组统计局的数据:


2017年,全国90%的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0万;20%的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1.8万;


注意,以上数据是家庭总收入,如果算个体,还得砍一半;


还有很多人一看到人均数据就觉得自己被平均了,「中位数」更能反应真实情况。


咱们就来看看中位数: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22408元。


继续拆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成5组:


低收入组—5958元/人

中等偏下收入组—13843元/人

中等收入组—22495元/人

中等偏上收入组—34547元/人

高收入组—64934元/人


以上都是客观数据,没什么意思。说几个我个人很主观的结论:


1 现在我说月薪过万算中产,应该被怼的声音不会那么大了吧。


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也就是每月到手工资5411元。


税前1万,到手7457元,扔到全国就是高收入组的。


当然,月薪过万在不同城市的排名确实不一样,如果是一线城市,差不多是中等收入组。


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