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个表,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
北京和上海一骑绝尘,8万多,浙江江苏广东五六万,山东福建4万多,其他的就很少了。
我看微博上有人评论:挺好的,北京的一个三口之家每年到手拿到25万,相当不错了。
还有人欢欣鼓舞,要拿着北京上海的数字,去跟俄勒冈蒙大拿的农民对账。
这就是外行的狂欢。
数字是可以迷惑人的,统计学是一门艺术,它能完美的和上级要求结合在一起。
这个表主要的作用,显示的是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发达水平,它可以进行表内排名,但是不能进行表外的对账。
为什么呢?
因为它统计的是平均数,平均数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陷阱。
比如咱们经常讲的笑话:
我跟梅西人均进了3个球。(其实梅西6球,我连球都没蹭到)
我和马老师人均现金过百亿。(其实马老师五百亿,我五百多块)
北京和上海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8万元,其实是因为这两座城市的富人非常多。
真正要知道北京普通家庭的收入情况,要看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一般来说,贫富差别大的城市,中位数会远远低于平均数的。
此外,北京和上海的8万多,只统计常住人口的平均,进城打工,但是已经在城市里安置下来的低收入群体,没有统计。
如果不懂这个窍门,就拿着人均八万多去跟外国普通人去对账,可能真的能对出优越感来。
前几天有个青岛的小红书用户,说自己有130平米的房子,还有一辆奔驰车。外国人不懂就问,问中国网友,这种条件在中国是什么水平。
下面的中国网友坚决咬住,说在家家都是这个条件,都是这个水平。
这就是魔怔了。
《三国演义》里,张松去拜访曹操,去见了杨修,杨修发现张松过目不忘,非常有才华,就问张松:
“方今刘
璋手下,如公者还有几人?
”
张松说:
“文武全才,智勇足备,忠义慷慨之士,动以百数。
如松不才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记。
”
这就是大对账,其实益州的干部水平特别差,像张松这样的也就是一两个,但张松一口咬住,把自己的头部水平描绘成平均水平。
弱势一方才会特别在乎对账,才会坚持要在对账当中赢。
十几年前,这种话都不需要专门说,因为有机构来说,所有的数据一出来,媒体自然就会有记者采访专家、有评论员撰写文章,来分析这个数据是什么意思,能说明什么,老百姓大概也对总量、人均有所了解。
这几年媒体不再活跃,媒体人群星寥落,散落到各公司或者当个体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