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看
“英雄的祖国屹立在东方
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享誉国际的男高音歌唱家
声乐教育家胡松华
以饱满的感情和激昂的嗓音
为全球网友献上经典之作《赞歌》
唤起听众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受邀到30多个国家演出的
云南藏族歌手格桑顿珠
带来节奏欢快的《高唱酒歌》
将藏族人民的豪迈天性和幸福生活
表现得淋漓尽致
格桑顿珠与好友扎西
组成的桑布扎组合
带来充满民族特色的
歌曲《藏文字母歌》
节奏明快活泼
让人忍不住和歌手一起舞动
逢年过节
藏族人民喜欢用弦子乐
和弦子舞来庆祝
歌手益西只玛、此里此姆、阿强
区永边军、格茸卓玛、尼玛此里
带来《藏族弦子》
优美洒脱的舞姿、轻快嘹亮的歌声
带听众感受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瓦器器”在傈僳语中为踏脚起舞之意
共有12脚,代表一年12个月
从头跳至尾
傈僳儿女组合
阿强、金小磊、余雪英、余美芬
带来歌曲《瓦器器第一脚》
鲜明的曲风和丰富的舞蹈动作
展现了傈僳族人民
热情、奔放、豪迈的民族性格
纳西族人民世世代代
惯于用民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寄托美好的愿望
国家一级演员、纳西族歌手和艳丽
带领工作室的女学生们
共同带来《呀哈里》
曲调明快活泼
反映纳西劳动人民的欢乐心声
歌手丁文珍、余美芬
益西只玛、余雪英
带来的《赶猪调》
不仅是傈僳族民歌代表性曲目
也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动再现了傈僳族姑娘放牧时的情景
反映了傈僳族勤劳、朴实的一面
摩梭人至今保留着
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
泸沽湖儿女
多以情歌表达对恋人的爱意
歌手王拖丁、殷玺涵、熊亮
带来歌曲《泸沽湖情歌》
带海内外网友共同见证泸沽湖畔
最浪漫纯粹的爱情
阿强、金小磊、区永边军
余雪英、余美芬、此里此姆
等演艺人员
共同带来的《阿尺目刮》
是傈僳族民间过年过节
不可或缺的娱乐性节目
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特色
据介绍,胡松华1931年生,从艺近70年,他首唱、演唱的《森吉德玛》《草原上升不落的太阳》《吉祥酒歌》《塔吉克牧人之歌》《欢腾的苗山》等歌曲成为中国民族声乐经典之作。
胡松华很早就与云南结缘。1950年,年仅19岁的胡松华跟随中央民族访问团用脚步丈量云南大地,与当地民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歌舞,结下了不解之缘。1979年,中国首部音乐故事影片《阿诗玛》公映,男主角“阿黑”的全部唱段均由胡松华完成,经久传唱。为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胡松华在挚友黄维崧支持下,于2000年在广东珠海开班,全国挑选十余名边疆民族学员,以“广学古今中外法,扎根边疆保原真”的教学理念,开展为期3年的免费培训,希望他们能成为民族音乐优秀的歌唱人才。出生于云南迪庆的藏族小伙格桑顿珠和丽江纳西族姑娘和艳丽幸运入选。
格桑顿珠与和艳丽没有辜负胡松华的栽培,均成为云南省著名歌唱家。此后,两人结为志同道合的夫妻,不忘师恩、铭记师训,于2018年在云南省花灯剧院、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成立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工作室,相继招收纳西族、藏族、傈僳族、彝族、普米族等各民族学生20余人。
截至目前,夫妻二人的工作室共寻访记录400余首云南各民族民间音乐;带领学生参加“千乡万里行,惠民下乡演出”活动、“迪庆州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教学演出等。他们学生的作品获得众多荣誉。左(余雪梅),中(此里此姆),右(和梅)
参加本期民歌大观的藏族学生此里此姆称,毕业后想追随老师,留在工作室,继续做好民族音乐传承工作。
和艳丽介绍,一部分学生已考上本科,工作室继续支持学生的全额学费,承担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教学工作,今后会坚定不移地做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胡松华希望后辈们久久为功,扎实迈进,祝他们前路绽放成功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