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给《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的稿件,已于2017年1月2日发表在:
2017:西方的终结?
转载请联系三联。
==================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过去这一年的欧美政坛,我想“一地鸡毛”会十分恰当。英国退欧、特朗普当选、难民危机、恐怖袭击、民粹主义抬头,各种事件不禁让人疑惑:西方到底怎么了?
就在混乱的2016年行将结束之时,德国前外交部长约施卡-菲舍尔(Joschka Fischer)撰文指出,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将会是“西方的终结”,那个被人熟知的西方世界,将会在我们的眼前慢慢陨落。菲舍尔所说的“西方”,指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北大西洋两岸的北美国家和欧洲国家,特朗普的战略收缩政策将削弱美国在全球的统治力和在欧洲的影响力,而过去数十年来美国为西欧国家提供安全和军事保护的传统也要发生改变,失去美国支持的跨大西洋联盟将不再是曾经的那个“西方”。
除了战略上的调整,另外一个让欧洲人担忧的是价值观的坍塌。特朗普在大选期间的种种言行完全违背了西方引以为豪的传统价值观,以至于在特朗普大选获胜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表示,“美国和德国是由共同的价值观连接在一起的:民主、自由、尊重法律和人民。(只有)在这样价值观的基础之上两国之间才能进行紧密合作。”如此“训导”式的谈话在德国和美国高层之间十分罕见。
说到“西方的终结”,很容易让人想到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对于“历史的终结”的断言。1992年,福山的著作《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问世,他在书中坚信,西方国家自由民主制度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唯一形式和最后形式,历史将终结于自由民主之中。当时正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节节败退,福山“历史的终结”的观点名噪一时。
然而,之后二十多年的历史并未对福山的论点提供足够的证明,而到了2016年,美国大选中各种毫无底线的攻讦以及政客们私底下见不得人的交易让许多人对民主制度产生了质疑。也正因如此,菲舍尔高呼这将是整个“西方的终结”。
(2016年4月,默克尔访问位于土耳其边境的一处难民营)
在特朗普获胜、奥巴马即将卸任之时,一些人认为欧洲应该承担起维护西方价值观的责任。《纽约时报》甚至将德国总理默克尔称为“自由西方的最后守护者”。然而,默克尔的日子也并不好过,2015年下半年开始,大批巴尔干和中东难民由于战乱和贫穷涌入西欧,默克尔“欢迎难民”的政策也经历了从刚开始大受赞扬,到后来倍受质疑的过程,特别是难民引发的数起安全事件更使得德国执政党内部发生分裂。2016年12月19日,一名突尼斯出生的难民驾驶一辆重型卡车冲进德国首都柏林的一个圣诞市场,造成至少12人死亡、40多人受伤。这已经不是德国2016年发生的第一起恐怖袭击,但却是最严重的一起。德国的右翼民粹政党德国选择党(AfD)再次借机向默克尔发难,指责这些无辜平民的伤亡都是默克尔政策造成的。
(2016年12月19日,一辆重型卡车冲进德国首都柏林的一个圣诞市场)
这其实只是今年欧洲混乱政局的一个缩影。恐怖主义的阴云,民粹主义的崛起,各种矛盾的叠加导致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都出现了倒退。“英国退欧”可以算得上是这几年来欧盟发生的最大地缘政治事件,在东欧国家都在想方设法的加入欧盟之时,英国却成为了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不禁让人唏嘘。在乱局之中,极右翼政党趁机上位,从德国、英国、法国、荷兰到意大利,右派民粹政党不断的攫取着选票,获得越来越多的议会席位。他们的言论和政策纲领不约而同的违背着自由西方的价值观,但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拥护。但是,可不要忘了,极右政党的危害没有人比欧洲人更加刻骨铭心,上一次在欧洲出现的极右派领袖叫阿道夫-希特勒,他的党派叫纳粹党。
当然,如今再出现一个希特勒式人物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今天这样的棘手局面已经足够值得欧洲的执政党反思了。在没有准确估计自己国家承载力、没有做好难民身份验证的前提下,就贸然向难民开放边境,不设上限的接收难民,导致国内压力陡增,这一切默克尔难脱干系;柏林恐怖袭击的嫌犯之前曾在意大利等多个欧洲国家有过犯罪记录,甚至还坐过监狱,德国警方还将他列为“危险人物”并对其进行监视,可是没过多长时间这个难民就轻松摆脱了当局的监控并成功实施恐袭;一个曾在希腊因袭击女性而被判入狱10年的阿富汗难民,坐了两年牢就被放了出来,还成功来到德国,并对弗莱堡一位19岁女学生实施了强奸并将其杀害。可德国当局竟然对这个难民之前的犯罪前科一无所知,欧盟安全信息网络完全成了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