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货币政策主要是“以我为主”
在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服务国内经济,这决定货币政策主要是“以我为主”。目前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市场预期发生积极变化。与此同时,当前货币政策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政策空间较大。
此外,易纲还就数字货币、金融风险、金融开放、小微贷款等话题作出回应。
易纲介绍相关情况
回应“降息”:中国货币政策取向应当是以我为主
美国、欧央行和日本央行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央行,最近货币政策的取向一个是降息,一个是重启QE。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货币的取向是什么?
易纲对此指出,
中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服务国内经济,这决定货币政策主要是“以我为主”
,考虑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来进行预调微调。
他表示,目前中国经济还是在合理区间,物价也是在温和区间。在转型升级中,我国遇到了结构性问题,主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综合分析国内形势和国际背景,易纲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定力,坚持稳健的取向。
要稳当前
,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注意保持杠杆率的稳定,保持社会债务处于可持续水平。
同时也要考虑长远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用改革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果你要看全球,包括美、欧、日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和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在未来几年的取向,
我有这样一个判断,就是向前看,再过几年,如果哪个国家,特别是哪个主要经济体还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那么这样的经济体应当是全球经济的亮点,也应该是市场所羡慕的地方
。”易纲表示。
针对“最近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情况下,
央行会不会进一步考虑降息降准,或者允许汇率有一定的贬值来维持经济的稳定
,以及政策空间是不是也会受到债务、房地产的风险或者通胀预期的制约”的提问,易纲表示:
目前全世界的经济确实有下行的压力,大家最近看了中国的经济数据,也有一些下行。但是我们的总体判断是中国目前的经济还是运行在合理的区间,这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就是,
目前中国在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应对下行压力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大家知道,以货币政策为例,我们目前的利率水平应当是一个适度的利率水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应当说也是为今后的宏观政策调整留有充足的空间。
但是,我们并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国家央行所做的那样,有一些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政策。我们的判断是,
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要保持稳健的取向,要保持这个定力。
同时,客观分析来看,我们不管是在货币政策工具上,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上,还是在其他的方面,我们的空间确实都是比较大。
大家都担心如果真的出现经济下行,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用完了,比如说他们已经接近零利率了,甚至实行负利率政策,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整个货币政策操作的过程中,
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的空间,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个正常的货币政策的空间中尽量长地延续正常的货币政策,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是有利的
。
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市场预期发生积极变化
易纲表示,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积极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和标准,先后设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期货投资者保护基金、保险保障基金、信托业保障基金,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的风险救助机制
。
特别是2018年以来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和部分重点机构的风险得到稳妥化解,
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市场预期发生积极变化
。
针对记者“去年有30多家银行没有按时发表2018年年报,其中3个银行已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您认为
将来会有更多银行需要纾困吗?
央行有哪些手段可以对待这些问题?”的提问,易纲表示,处理相关风险的总体原则是
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方法来严格依法化解
。
中国目前一些城市商业银行,有些还是上市公司,他们推迟发年报,遇到一些风险。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正在进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三年攻坚战,今年是第二年,第二年是攻坚克难,要化解很多金融风险。
总体来讲,一些中小银行年报推迟,现在这些年报也陆续发出来了,并且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化解这些风险。
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在今年5月严格依法接管了包商银行
,接管后,500多万储户、20多万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还有绝大多数对公业务的存款者都得到了完全的保障。整个处置目前是平稳的,银行照常营业,井井有条,存取款都是非常自由的。
可能还有一些银行,比如媒体报道的锦州银行目前也找到了战略投资者,新的战略投资者进去后要对锦州银行
按照市场化方式来化解风险
。一些县域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也在积极地增资扩股,把他们经营的模式转到为当地社区服务。
前些年有些银行盲目扩张,而且做跨区、跨省同业业务,使得他们服务的焦点跑到区外、跑到一些风险高的项目上了。我们主张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
要求中小金融机构聚焦为实体经济服务、聚焦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服务,转向当地
,使业务是可持续的,风险也可以得到化解。
总的原则是,
针对目前出现的这些风险,要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方法来严格依法化解。
市场化、法治化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首先你这个机构要负责任,机构负责的主责在谁呢?
在股东,股东要负责。
同时,大的债权人要有一些风险识别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地方政府负起责任来,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也要各负其责进行化解风险。
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思路,股东负什么责、机构负什么责,责任是清晰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保护普通存款人的权益,特别注重保护普通理财人的权益。
从目前进行的这一段时间来看,整体风险都在收敛,大家信心在增强,整个银行间同业的风险溢价在逐步收敛。按照这个思路来化解,我觉得我们可以让风险逐步收敛,而且在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史中,这段化解过程会在今后银行发展的方向、股东的责任、服务当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等方面都树立一个典型。
数字货币研究取得积极进展,推出目前没有时间表
近日,国际国内对于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具体计划高度关注。
对此,易纲表示,数字货币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与电子支付相结合,
但
数字货币推出目前没有时间表
。
数字货币的目标是取代一部分M0,不是替代M1或M2。
第一,人民银行从2014年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我们有一个数字货币研究所,有一个专门的团队,目前取得了积极进展。我们把央行的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结合起来,所以叫做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这样一个一揽子的计划。
第二,将来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的目标是什么呢?目标是替代一部分M0,也就是说替代一部分现金,它不是说去替代M1或者广义货币M2。
第三,我们数字货币将来的框架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双层运行体系,不改变现在的货币投放路径和体系,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市场的积极性。
第四,我们会坚持中心化管理,在研发工作上不预设技术路线,可以在市场上公平竞争选优,既可以考虑区块链技术,也可采取在现有的电子支付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新技术,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也设立了和市场机构激励相容的机制。
至于你问到什么时候能够推出来,
我们现在没有时间表,我觉得还会有一系列的研究、测试、试点、评估和风险防范,特别是数字货币如果跨境使用,这里面还有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避税天堂和“知道你的客户”等一系列的监管要求
。
明年将全面放开股比限制
易纲表示,目前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已经大幅放开,明年将全面放开股比限制。
中国基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金融调控体系
易纲介绍,70年来中国金融事业取得了如下成就:
一是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二是基本建成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基本建立了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的金融监管体系;
四是基本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金融调控体系;
五是基本确立了面向全球、平等竞争的对外开放体系。
目前,我国有45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30多家证券公司,230家保险公司。金融业总资产300万亿元,其中银行业268万亿,规模居全球第一。
另外,债券、股票、保险市场也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外汇储备余额3.1万亿美元,多年来居全球第一。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
易纲指出,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适中,政策空间较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实施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区间。
同时,我国利率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相对低位。近年来,社会融资成本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实现了稳中有降。
截至8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1万亿元
易纲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服务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发挥“几家抬”政策合力,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截至2019年8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1万亿元,同比增长23%;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6.7%,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我国今年减税降费规模空前
“减税降费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
刘昆指出,
我国今年的减税降费规模是空前的,在中国乃至世界财政史上,以前都没有这么大规模。
按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年将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2万亿元,从今年1-7月份,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已达13492亿元,几乎所有纳税人都能在今年的减税降费过程中得到实惠。
目前整个减税降费工作主要是五个方面,在四个时间点进行。其中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从1月1日起实施,深化增值税改革从4月1日起实施,降低社保费率从5月1日起实施,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从7月1日起实施。
分行业看,制造业新增减税3648亿元,占31%,是受益最大的行业;分经济类型看,民营经济新增减税7450亿元,占63%,受益是最明显的。
刘昆称,今年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减轻实体负担,又要保持较高的财政支出强度,支持国家的重大战略、重点改革和重要政策措施落地,“
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确实比较大。
从今年预算收支情况来看,我们的支出一直保持比较高的速度,但是在收入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
“从整个监测数据来看,中央收入预算目标增长5.1%,到目前的情况来看是3.5%,后面几个月还会有一些收入入库,所以我们中央财政预算能够完成今年预算报告中的目标。”
至于减税降费是不是会加大规模?刘昆指出,
减税降费是一个动态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国将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调整有关政策措施,推动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更好的效益
。
提、划、补、改,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
对于当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刘昆表示,从数据来看,养老金发放是有保证的。
“我们也注意到,受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人口流动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再加上以前基金是不能在省际之间调剂的,我们
确实有一些省份存在基金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问题
,个别省因为抚养比的问题,在省内的收支会出现一些不平衡的状况。当然,易行长是“三支箭”,我们是四个方面,
主要是从提、划、补、改四个方面入手,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朝着更加公平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刘昆表示。
第一,提。即提高中央调剂比例,重点解决个别省份基金收支压力较大的问题。2019年为了进一步均衡地区间的基金负担,我们加大了中央的调剂力度,把调剂比例提高到3.5%,全年调剂基金规模达到6300亿元。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受益是1500多亿元。
第二,划。即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资金。目前,中央层面已经陆续对53家中央企业和14家中央金融机构实施了划转,划转的规模是8600亿元。地方层面也相继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今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决定,全国要全面推开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
第三,补。即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企业的职工养老保险补助资金是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长幅度也是相当大的。我们今后还将继续加大补助的力度,支持地方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
第四,改。即深化制度改革。在配合有关部门在省级统筹基础上,加快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进度,完善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的合理调整机制,不断推动养老保险领域的改革。
此外,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确保亿万人民“老有所养”。
宁吉喆: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额度
破除汽车消费限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强调,促进形成国内强大市场意义重大,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四个“着力”,加大“六稳”工作的力度,稳投资、促消费、扩就业、增收入,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