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姓名之外有字号,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这一传统从古代文人墨客一直延续至近现代乃至当代,仍被书画家所继承。
书画家在作品上签署名款时,有的把姓名字号均署在作品上,有的则仅以别号为署。这些书画大家的名号来历您都知道吗?
王墨,唐代画家。他的真名叫王洽,墨是他的号。
他经常饮酒,每当喝得有几分酒意时,才将墨泼于绢素之上,开始作画,依据墨迹流溅扩散的形状,脚踩手抹一通,使其疏密相间,自成浓淡,在绘画史上可谓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因此,“王墨”成了他闻名于世的别号。
苏轼,北宋文豪、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们因其号而称之为苏东坡。至于东坡居士的来历,还要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起。
苏轼《寒食帖》局部
白居易因上表请求通缉刺杀丞相武元衡的凶手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东山再起升忠州刺史,后又升中书舍人。
忠州城东有一片坡地,闲暇之时,白居易经常至此栽花种树,并写下了大量借景抒情的诗作,其中多有“东坡”二字。如《东坡种花》二首,其一有“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其二有“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之句。
苏轼《枯木怪石图》
苏轼虽然恃才傲物,但对于白居易的诗,却是仰慕至极,在其《赠写真李道士》中有“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赠善相程杰》有“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
苏轼的仕途命运与白居易也颇有相似之处,被贬至黄州时,苏轼深感自己与白居易有着相同的遭遇,从白居易的忠州诗作中撷取了“东坡”二字为号。
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
朱耷的“耷”,据考,实“驴”之俗字,除了有禅宗思想“骑驴觅驴”喻其在现象之外找真实,应当还有恨自己当了和尚无力对抗清政府的自嘲和讽喻之意。
朱耷的书画多署名“八大山人”,他将“八大山人”重缀起来写,既像“哭之”,又像“笑之”,其间寄寓着国破之痛、家亡之恨、哭笑不得的心情。
吴昌硕号“老缶”。源于1882年他的朋友金俯将在古圹所得一古缶赠与他。他十分喜爱,有诗云:“以缶为庐庐即缶,庐中岁月缶为寿。俯将特赠情独厚,时维壬年四月九。”因榜其画室为“缶庐”,自号“老缶”。
又因擅篆刻,且篆刻早于书画,当时求之者众,他疲于奏刀,因之号“苦铁”。晚年时,双耳失聪,因此自号“大聋”,并把“大聋”二字手刻腰圆朱文印。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从小家里没有钱,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但是从小就喜欢画画。
为在社会上立足,他想在洋学堂学习,可是家里没有钱,别人又不肯借钱给他,对此深感世坛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于是把名改成了“徐悲鸿”。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清,后名璜,字濒生,号白石。
27岁时,教他画画的胡沁园老师说:“离你家不到一里的地方有个驿站叫白石铺。白石铺虽无名山大川,可田园风光倒也十分美好,我看你就以‘白石山人’为号吧!”
后来,齐纯芝题画时,常只写“白石”二字,久而久之,他便以“齐白石”为名,成为驰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张大千原名张正权。1919年,他到松江禅定寺为僧五个月,逸琳法师取《长阿舍经》所说“三千大千世界”,为他取法号“大千”。
“大千”的含义是指“三千大千世界”,简称“大千世界”,谓广大范围的世界,以日月环绕出没的须弥山为中心,同一个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
正权从法师为自己取的法号中悟出,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可包含在一个人精诚专一、锲而不舍的一念之间,从此以张大千为名字,别号“大千居士”。
关山月原名关泽霈,1912年出生于广东阳江县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擅画梅、兰、竹、菊,受父亲影响,自幼喜爱绘画。
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后任小学教师。同时在中山大学旁听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讲课,后进春睡画院学习。在此期间他请老师给自己起个名字。高剑父想了想说:那就叫关山月吧!